龙化村图集

月光风影

<p class="ql-block">  龙化村是个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次去河北省邢台县(现在叫信都区)龙化村是2008年的9月。虽然是第一次进村,但却被这个村浓浓的文化氛围所吸引: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石头巷,石头台阶,门楼,砖雕,石雕,古槐,木雕,质朴的百姓,传统的农耕生活,这些映入我眼帘的一处处景和物,让我久久的注视,无法挪动脚步;我站在每一间老屋,每一处古老的民居旁边,好似看到了一位老人矗立在那里,在向后人述说着那些风风雨雨的历程。在以后的十几年间,我先后到这个村去拍摄了近40次:拍过春暖花开,拍过夏收秋收,拍过冬雪茫茫,拍过腊月和正月的年俗,拍过贴春联和大年三十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拍过正月祭火神,拍过山村的婚礼,拍过村民们看大戏,拍过弟子规学堂,拍过老人,拍过儿童,许多村民都成了我镜头里的“模特”,老人们见到我会让我到家里喝水、吃饭。2013年,我参与了该村为申报历史文化名村而拍摄图集的工作,有机会走入更多的村民家中,拍摄了大量的房契、地契、族谱、家谱、古井、古碑刻、石刻等文物实物,拍到最早的石刻当属北齐武平五年的旱水井(池),以及清道光年间的地契和咸丰时期的族谱挂像。这一切都表明了这个村文化底蕴的深厚。</p><p class="ql-block"> 据文字记载,龙化村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村西的旱水井岩刻上依稀可看到“武平五年四月十四日”的字样,另有水峪岩刻“武平五年四月十四日慧远”字样,距今也已有一千多年。</p><p class="ql-block"> 而龙化村则因寺而名,故受佛教文化影响很大。相传,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半人半神的高僧,叫做佛图澄,在后赵时期,襄国大旱,佛图澄在邢台的达活泉求雨,石缝里爬出一条小龙,从龙岗之地腾空而起,行云布雨,解除了旱情。后小龙飞到龙化这一代,潜龙在田,隐在一个山洞,就是龙化村东边的石坡头村和龙化村之间的龙骨洞,至今龙骨洞里还有一潭池水。有了龙骨洞,于是就有了龙华寺。相传,龙华寺香火旺盛,在北齐年间很有名气,一批批善男信女围绕着寺庙讨生活,渐渐居住下来,形成了一个村落,也即龙化村的前身。</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邢台地名办规范村名,为区别于柏乡县的龙华村,邢台县太子井的“龙华”才改成了现在的“龙化”。村里大巷顶头的“皋”上,还清晰地写着繁写体的龙“华”字样。</p><p class="ql-block"> 清朝期间,龙化村出了一个进士,两个举人,一百二十多个秀才,可见龙化村文化底蕴和民风之厚重。而龙化村的举人、秀才则大部分为武举人、武秀才居多,而民间也一直有“穷文富武”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龙化村有范、张、郭、梅四大姓,都是村中的大户,无论是哪一家,也都是院落成片,即便是在农村也是规模成片,属于地道的乡绅财主,供养一些习武的家族子弟,这些都促成了历史上龙化村为何出了那么多的武进士、武举人和武秀才。</p><p class="ql-block"> 在龙化村郭家的老院落,有一处老屋的外墙上,一连镶嵌着六个拴马石,可以想象得出,当年郭家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龙化村有许多民居,门楼有各式各样的造型,更有窘态各异的砖雕,木雕,镂空雕饰,还有诸如“天下太平”、“安身立命”、“勤俭持家”、“诗书耕读”等字样,彰显了各家主人以礼仪仁智信来治家的理念和家风。</p><p class="ql-block"> 如今,龙化村已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但她带给我们的那份传统和浓浓的乡愁让人永远回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村里年轻人娶亲,还是采用传统的花轿</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年集</p> <p class="ql-block">年集上买鞭炮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九,祖孙三代在家里贴对联准备过年。</p> <p class="ql-block">“二十八贴花花”。</p> <p class="ql-block">老宅迎新春</p> <p class="ql-block">村民们开始杀年猪。</p> <p class="ql-block">老两口都已八十多了,相依相伴。</p> <p class="ql-block">缝棉衣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大厨。</p> <p class="ql-block">农民还是用着传统的荆笆。</p> <p class="ql-block">老门楼巷里的羊群。</p> <p class="ql-block">老宅里,孩子们在写作业,他们是新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在老宅里生活的八旬老人。</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农家院落。</p> <p class="ql-block">晒红枣</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典型的农家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大戏台正在演戏。</p> <p class="ql-block">砖雕的门楼。</p> <p class="ql-block">砖雕的门楼。</p> <p class="ql-block">旱水井旁边的石头上雕刻着“北齐北平五年”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村西古老的旱水池。</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民居墙上的栓马石,当年也只有大户人家建筑的房子才有。</p> <p class="ql-block">村里建起了弟子规学堂,国学写在了墙上,抬头可见。</p> <p class="ql-block">弟子规学堂里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弟子规学堂的老师在敲钟上课。</p> <p class="ql-block">老人们在听课。</p> <p class="ql-block">旧民居。</p> <p class="ql-block">民居上的砖雕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几经风雨,岁月仍有留痕。</p> <p class="ql-block">家藏的族谱。</p> <p class="ql-block">家传的木阁。</p> <p class="ql-block">一家人大年三十的团圆饺子。</p> <p class="ql-block">当我离开老人家的时候,八旬老人在雪中送我。</p> <p class="ql-block">质朴的龙化村的村民们。</p> <p class="ql-block">作者系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本文图片作者版权,请予尊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