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能进入磨石渠,绝对是个意外。和几位驴友在阳城县横河镇桑园河赵沟庄闲转时,听老刘说山那边还有一个小村庄最接近河南,村子叫磨石渠。走路大约三十分钟。于是一行四人决定去看看。最好能到河南山西的交界处体会一下脚踏山西河南两界的感觉!<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 于是一行四人随老刘一起钻进林间小道,爬山过林,体会一把林间小路林荫遍布的静谧。大约15分钟后,老刘指着前面的山口告诉我们顺着小道转进山中,再折返上对面的坡上就能发现了比较宽的路。老刘回去了。留下我们四人,继续前行走着走着就找不到山路了。于是朝着那个山头前进,艰难前进。爬了大约十分钟,高山说爬到路上了。立马我们三人爬山的疲惫一扫而光。</div> 在山梁上,一条大约两米宽的,新挖的土路延伸蜿蜒,一头延伸向山顶,一头顺坡蜿蜒向下进入山下的山坳里。向哪儿走呢?向上看是高高的鳌背山,伫立在那儿。记得老刘说向上走,但是高山说向下山坳里有个小村子。于是我们打算下到村里问问再说。<br><br> 于是四人顺着宽阔的土路,一路向下走。半山上我们看到这条路正是蜿蜒进那个小村庄。对面鳌背山下似乎有放羊的,我们大声呼喊,没人呼应,倒是惊得村子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 我们一路向下,终于走到蓝顶的房子处,哪有什么房子,是某个村民在这儿存放了许多草料,和一辆农用三轮车。继续寻着狗叫行进,转进洼里。 路的左边似乎有一座房子,矮矮的匍匐在路边。大约有半人高。继续前行转过路口,那条狂吠的土狗还在狂吠,高山等人停下了脚步。路边有几只很漂亮的叫花鸡。看到我们过来立马逃走了!<br><br> 好像循着狗叫,一位村民过来了,吓唬了一下自己的土狗,把他赶回它窝里。不过土狗依然警觉的看着我们,我们向村民了解到这个地方就是磨石渠庄。立马浑身舒畅!手机显示时间十一点四十。 <p class="ql-block"> 村民叫范毛英,现年47岁。祖籍河南省是戏剧《卷席筒》故事的发生地登封市。一百多年老老爷辈从河南登封逃荒,跑到这儿居住下来。到他这儿已经好几代了。据说那一辈老人们弟兄姊妹七八个。后来这儿成了横河人下河南的必经之路。也是邵源人上横河的必经之路。因了这儿路边有个磨盘,曾经修过一条渠想把鳌背山上的泉水引下河南,这个地方被人们叫做磨石渠。沟的那边也有个小村子因为有个小磨石盘,也命名为小磨石渠。</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范家的土狗,挺纯正。被主人呵斥后,躲在自己的窝里。窝很有特点,利用了地埌挖空了土,挡了一块石头。土狗的脖子上挂了一个乡下一般戴在牛身上的铃铛,只要动就能传出声音。 一条长长的铁链一头拴在狗脖上,一头拴在狗窝旁拦着的木头上。</p> 老范因了年轻时的一次事故把脸烧伤了,没有很好地医疗条件,至今脸上还有伤疤。不过并不难看。老范知道我们的来意后,赶紧把我们往院里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往前看,一条宽宽的土路尽头,就是老范房子。路的右边是老范养的纯正的土蜂。一眼望去还不少。路左是其它一些杂物。房子好像是一排六间楼上楼下,瓦房。中间好像一个做饭的灶台,用塑料蓬着防雨。老范说这个村子就他和他叔两户。右边这三间是他们家的,左边住的是他叔一家。远远的看见一个小孩怯怯在房门口的屋檐下观望着我们。 走进了看。房子是糊砌土墙。看我们过来,小孩往门里退了退,拿着好吃的在观望。门外摆着农具和杂物。大红的对联特别显眼。 <p class="ql-block"> 小孩名叫范云保(化名),今年五岁。是范毛英的二儿子。看起来很淳朴,很真。在三十里外的镇上幼儿园。每星期回家一次。平时由老范的妻子在镇上租着的房中照顾。</p> <p class="ql-block"> 进屋看到了老范的爱人,——漂亮的小叶布勒!正在为下次星期的老范一周的饭忙活!小叶布勒,云南佤族人,现年45岁!自从十七年前嫁到这儿,一直和老范相依为命。基本没回过娘家!主要是通过电话和家里的老人报平安!这个坚强的女人在这个寂静的小山村一直守着老范,为老范生下两个男孩。大儿子现年14岁,在阳城某初中初一读书,学习刻苦用功!每星期坐校车从阳城初中返回镇上,再由老范开三轮车,到镇上把大小两个儿子和老婆一起接回。大儿子每次回家是这个家最幸福的时候,一家团聚。也可能是焦虑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屋内的正面土墙上中堂是好几年或者十几年前的伟人风采。毛主席老人家正在守护着这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屋里往右看,一个大床上,摆着些衣物和被褥。左边有一个木头的铺柜顶着一口大木头箱子。右边靠门口放着一个旧得不能再旧的三门冰箱。再往前堆着面袋和一些编织袋五颜六色的特别显眼。大床上的张开四角的蚊帐涤拉着不是很白了。</p> <p class="ql-block"> 在屋里往左看,正面前的一座炉台。现在正放着一个案板。案板上是小叶布勒正做的面团。紧挨着炉台的是一铺大炕。炕上摆着些被褥。小孩看我们无聊就趴在炕上看老年播放机。彩色的画面一直播放着好像是铿锵有力的豫剧——《卷席筒》,长长的唱腔回荡在这个小屋里,回荡在这个小山村。小孩子看着津津有味。右边是一口大立柜。老范说这房子是他爸那一辈修的。原来的老房子都在院前的沟里。</p> <p class="ql-block"> 这是老范家的灶台,烧柴做饭。大约一百年了,就一直是这样!中午的饭就是蒸馍!灶台的后边是一个案台。上边摆些锅,案板等用具,墙上挂一些碗筷和勺子等做饭用具。老范说吃的大米和面全是到镇子上买回来的,山里种不了这些,有野猪。吃喝用的水是自己从山里边的沟里用自来水管引出来的山泉水,非常的清甜凉爽,一年四季水电不缺。</p> <p class="ql-block"> 趁他们几个和老范聊天的当口,我沿着院子往前走,就看到了这个大磨盘。回过头,我就能看到老范叔家的门和他叔的大三间屋。他叔不在家。进房内看见一个大约是男孩子的小孩躲在被窝里,把头埋在被窝里,脚伸在被子外的孩子。我想给他照相,他把手摆的跟拨浪鼓似的不想让照,估计应该比毛英家的小孩大些,好像也在镇上读小学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正说着话,一个小姑娘掀开门帘准备进。这个该是他叔的大姑娘了,挺好看的,挺淳朴的。看到我拿个相机立马掉头往外跑。我追出去只拍了个背影。小姑娘一个劲往二楼跑。也就是转过房子上个地埌。就到了二楼。老范家的小毛英也赶紧追上来,突然对我感了兴趣,做着鬼样想引起我的兴趣。所谓二楼,最低处就只有小孩这么高。我追进二楼,小姑娘告诉我,下面的那个是他弟弟,也在镇上读书,读小学。但是只要我拿相机她就把头扭过去,不想让照相。</p> <p class="ql-block"> 讨了一个无趣,我便下楼来。听老范说他叔去放羊了。高山说:看人家这个馒头蒸的不错!中午就这儿吃饭。</p> <p class="ql-block"> 小叶布勒利索地在做着蒸馍。很快我们就吃上了纯正起面蒸馍,没有发酵粉的。——五个大馒头。配餐是纯正的农家土蜂蜜。看一下像浓的发稠的酸奶,特别稠!沾一下能拉出丝来!老范说这是洋槐花蜜。尝试了一下,特别粘稠,凉凉的甜甜的,但不腻。同行的一位医生说,不敢多吃。专家不建议老人和小孩子吃。身体抵抗力不好的要泻肚。可是我觉着这和我以往见到的土蜂蜜不同呀,我见过的都是如黑糖般粘稠的。高山说那些是加工过,这个是没加工过的。</p> <p class="ql-block"> 蒸馍是纯正的,有香味的馍。虚得很!一把就能捏完。撕开呲呲的裂着口,好像不是超市里那种很白的。吃起来酥软中带着香味,好久没有吃到这种纯正的蒸馍了。我和高山一个人吃了一个半,毛豆和医生一个人只吃了一个,倒不是没有,而是一个就吃饱了。</p> <p class="ql-block"> 小叶布勒害怕我们吃不好!赶紧给我们几个一个人做了一个荷包蛋,——农家土鸡蛋。这位漂亮的女人做的那是一个利索。清清的山泉水上飘着一个白色的荷包蛋,尝试一口,绝对的正宗。久违了的鸡蛋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吃完饭时,我们才想起这蒸馍是老范一星期的饭。小叶布勒说没关系的,她马上起酵,明天早上就可以再给老范蒸一些补上我们吃的这些!待到付钱时,我们的手机没信号,必须站到某一个位置才可能有河南的信号。最后还是用毛豆的手机给转了50元。老范说太多了不敢要,吃几个馍,没什么的,不需要收钱的。在我们的一再坚持下最后老范猜都不好意思的收了。毛豆说就当我们扶一回贫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问起了村外那一条路,小叶布勒说那是去年才挖宽了,原来就是上鳌背山的林道。</p> <p class="ql-block"> 我们问起老范的收入。老范笑笑。每年就是那几十窝蜂么。我们又问他问什么不像他叔那样放些羊呀,老范说有同行没同利。况且他也不能干重活,老范伸出他那双手,——我们发现他的手已经极度变形,右手手掌与指关节处已经向后折成了几乎九十度,伸不直了。 望着老范的一家,两个念书的孩子,多少有些担心。这个坚强的男人笑笑。</p> <p class="ql-block"> 由于混熟了,小孩子开始围着我们转。小叶布勒鼓励他家小孩子给我们念课文。小孩子拿起书给我们大声念:太阳红——,太阳亮——,照在身上暖洋洋;太阳红——,太阳亮——,照在身上暖洋洋——;太阳红——,太阳亮——,照在身上暖洋洋——……</p> <p class="ql-block"> 一袋洗衣粉也能成为小孩的玩具。他正拿着洗衣粉朝我们做着鬼脸。</p> <p class="ql-block"> 他正横趴在门槛上,头朝外,脚朝里,手托地,来回挪着身子。朝我们大喊,火车来了——,火车来了——火车来了——……。</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问起他,知道老师叫什么名字时,他兴奋的大声说:我们来新老师了,新老师叫张老师!</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过完星期准备去镇上坐车到县城念书的大儿子,也是这个家目前最大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在院边给他们家来了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临走时我又看了一眼这个院落,小孩子正进行着飞奔!这可能是这个家的另一个大希望。希望他们一家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毛豆由于脚不舒服坐老范的三轮车沿山路飞向杜甲。我和高山,医生三人返回赵沟。</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后,有关心这个村的人问我那地方乍样?我说好!非常好!过了几周也动不了笔。无法用语言描述我心中的无法说出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晋城九哥看了几张我发的片,立马出了美篇《<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kt6k7n4?share_from=others&share_to=copy_link&user_id=27806662&uuid=78bfda51d2ca71f88c6b893e8181f847&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27806662&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45eee558789870bd46965f4e9cf12c09&um_rtc=40ab4a5f10bc0c9d933e852fc0c4e701"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font-size: 18px;">横河大山里的孩子</a>》。</p><p class="ql-block"> 几周后,那到磨石渠看到的一幕幕,一直浮现在我脑海里!老是想起憨厚纯朴的老范,想起小叶布勒,想起那三四个小孩,想起老范家的三条土狗,想起他们家的小院里的土墙和磨石……</p> <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横河镇杜甲村磨石渠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