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富源段

<p class="ql-block">时间:2021年4月22日———4月26日</p><p class="ql-block">徒步者:扎西老爷(组织者)、奔六的小老头(领对)、走天涯、爬山虎、光光、阳光、yr水晶、深山幽竹、自由自在、老莫、孙、嘿、安好、玩心高明、刷屏哥。共15人(11男,4女)</p><p class="ql-block">中途者:雨巷、墨杭、恒云</p> <p class="ql-block">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红军长征是彪炳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壮举。红军中央纵队(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红军中央首脑机关)于1935年4月23日通过富源。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我们决定2021年4月23日起重走红军过富源的长征路。</p><p class="ql-block">1935年4月23日,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由贵州自富源黄泥河镇进入云南。这次<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长征是彪炳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壮举。红军中央纵队(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红军中央首脑机关)</span>至26日,4天在富源境内行军近130公里。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红军过富源86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们用相同的时间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再走长征路,听郝老师讲述长征故事,用脚步丈量新时代的长征路,传播长征精神。</p><p class="ql-block">4月22日(第一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前往红军烈士纪念碑!瞻仰纪念碑缅怀先烈,表达了对革命前辈深深的敬仰!</p><p class="ql-block">4月23日:从贵州寡妇桥徒步至富源县铁锁箐村,全长约22公里,住铁锁箐。</p><p class="ql-block">4月24日:从铁锁箐徒步至富村镇,全长约36公里,住富村。</p><p class="ql-block">4月25日:从富村镇徒步至营上镇民家村,全长约32公里,住营上。</p><p class="ql-block">4月26日:从民家村徒步至墨红的朝阳箐,全长约40公里,回富源。</p><p class="ql-block">至此徒结束,全程约130公里。</p><p class="ql-block">让我们追寻先烈不屈之精神,重踏先烈之足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2日(第一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前往红军烈士纪念碑!瞻仰纪念碑缅怀先烈,表达了对革命前辈深深的敬仰!</p><p class="ql-block">22号行程安排:</p><p class="ql-block">8:00在富源金城广场集中,并徒步到旧城山。</p><p class="ql-block">9:00参观红军陈列馆。</p><p class="ql-block">10:00从营上瞻仰白龙山烈士纪念塔和宽塘红军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3:00到富村祭扫红军烈士塔。</p><p class="ql-block">4:00到铁锁箐参观</p><p class="ql-block">7:00回黄泥河晚饭并宿。</p><p class="ql-block">一路着红军服装。主讲老师:郝小伍。</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3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长征精神第二天)从贵州寡妇桥徒步至富源县铁锁箐村,全长约22公里,住铁锁箐。</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三日,红一方面军经兴义地区寡妇桥入滇,进入富源县的铁锁箐,黄泥河一带。</p><p class="ql-block">再走长征路,探寻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重温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p> <p class="ql-block">参观贵州威舍红军村《红军长征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途中经过贺子珍同志当年负伤的地方。1935年4月23日,在贵州威舍镇发哈村猪场组(现名叫贵州威舍红军村),贺子珍同志在帮助转移担架上的钟赤兵参团长时,被国民党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成重伤。</p><p class="ql-block">1935年4月23日,红军临时无线电台指挥部旧址。旧址为贵州发哈村猪场组(现名叫贵州威舍红军村)余伦启家的住宅。余伦启家现还住在里面。当年贺子珍同志负伤后在此包扎(途中经过)。</p><p class="ql-block">沿着86年前,中央红军进入云南的足迹,我们中午12:30所有17名队员,全员徒步至富源县黄泥河镇。</p> <p class="ql-block">与黄泥河镇领导和二中领导座谈以及和广大师生缅怀先烈!</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4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长征精神。</p><p class="ql-block">4月24日从铁锁箐徒步至富村镇,全长约36公里,住富村。</p><p class="ql-block">重走长征路第三天,7点从铁锁箐出发,途经布古――马家桥――古木――大田边村――田尾巴村――大凹子――基卡村――小石桥村――新店子村――富村镇。下午6点,沿着86年前,中央红军进入云南的足迹,14名队友徒步至富源县富村镇。</p><p class="ql-block">用时11小时到达今天的徒步终点富村镇。</p><p class="ql-block">铁锁菁出发时有老乡自发送行,在古木村有老乡送鸡蛋,蒸洋芋,红薯,毛芋头,满满的感动!</p><p class="ql-block">1935年4月24日,红一方面军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首长和将士经过的黄泥河布古马家桥。</p><p class="ql-block">遥想当年,红军进云南、过富源的光辉足迹和动人故事已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现存的革命遗址在时光的打磨下依旧生动鲜活,足以唤醒大家心中的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4月25日第四天,富村镇徒步至营上吕家村。</p><p class="ql-block">全程徒步35公里,住营上居家村。</p><p class="ql-block">6:30吃早点,7:00出发。从富村镇,沿途经乍玉麦村,以佐河水库,大村脚村,宽塘,速助,正午13:00左右到达小牛街,午餐。</p><p class="ql-block">女性老人是当年为红军挑井水的老奶奶的孙媳,据说,当年的老奶奶为了让红军指战员们喝到甘甜的井水,不间断的为红军战士挑水,肩都挑肿了。</p><p class="ql-block">14:30下午徒步经过海丹村委会,牛白海村,海丹铁索桥,白龙山,营上村,民家村(营上镇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当年红军路过作战后的宿营地),大概17:20到达今天徒步终点营上镇。</p><p class="ql-block">据同行的郝老师介绍,当年红军在海丹铁索桥附近,与前来阻击的民团作战,把民团打散后,继续往营上方向前进,在白龙山又遭滇军独立团阻挡,强攻之下,拿下白龙山,后续大队顺利通过,到达民家村宿营。</p> <p class="ql-block">4月26日从民家村徒步至墨红的车心口战斗遗址,下午5点半,沿着86年前,中央红军进入云南富源段的足迹,全长约35公里。</p><p class="ql-block">至此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之际,十五位驴友自愿组队徒步于红军走过的富源之路,用时5天4夜徒行结束,全程约130公里。</p><p class="ql-block">重走长征路第五天,7点20分从民家村出发,大粟树——阿基米——刘家凹子——谢家桥——起铺——竹箐头——老猪街——江浪,大垴包——糯岗村——于下午5点半到达车心口战斗遗址。用时10小时10分到达今天的徒步终点。</p><p class="ql-block">都格大桥还留下了红军的足迹。1935年4月,红一方面军、中央军委纵队和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红军总司令朱德,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经过营上镇的海丹铁索桥,又经过都格大石桥(现叫谢家桥)。都格大桥还留下了红军的足迹。今天, 都格大桥已整整九十六个年头了,它是教育家谢显琳捐银主持修建,承载了一段历史,又是红军长征途经地,是一座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古石桥。</p><p class="ql-block">富源墨红车心口战斗遗址。1935年4月25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一 师二团在车心口歼灭了滇军李嵩独立二团,击毙滇军200多人,俘敌数百人,红军牺牲12人。这里也是红军走出富源境内进入曲靖沾益的分界点。</p><p class="ql-block">用下面一段毛泽东主席和国际友人的关于长征的论述作为这次(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富源段)的结束语。“但是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长征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p> <p class="ql-block">感谢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扎西老爷、李哥),讲解员(郝老师),各区的文化领导,和各位徒步爱好者(男11位、女4位。来自贵州1位、富源6位、曲靖8位)。</p><p class="ql-block">有了组织者我们才能用徒步的方式来重温这段历史(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途径富源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7, 247, 247);">感悟:精神有时比物质更为重要。在这里不想说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那是哲学家的事。四天走完红军长征过富源之路才二百六十多里,与红军长征路二万五千里相比,才走了1%,而且“衣食无忧”,已把我们走得“龇牙咧嘴”、“上气不接下气”的。红军走的是什么路,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缺衣少食,每天还要行走几十里,更多时上百里。如果没有一种精神支撑,是走不下来的。这种精神当前国人必须发扬的,党中央号召全体党员、群众学习党史、弘扬长征精神很有必要,也很有现实意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