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站:游红色景点,探红色革命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日上午,五年6班小荷中队队员李余冉 、林熙瀚、陈哲瀚、赖黄静、吴锴瑞 、林俣桐、肖君烨、吴鹤祺等一行人来到泉州1977防空洞开展红色革命探访之路研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沉浸式的现场感受防空洞的历史,近距离接触历史,观摩老旧物件、革命口号和红色印记,感受特殊时期下的劳动场面和革命场景,通过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感受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的来之不易。</span></p> <p class="ql-block">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队员们踏上革命体验之路,实地感受抗战时期的防空洞生活环境,体验革命道路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地下通讯系统</p> <p class="ql-block">通讯设备</p> <p class="ql-block">泉州特色文化——海丝文化之路的内容与防空洞的地下水系统相结合,在宁静的地下空间内开拓创新出新时代的特色之路,为推广我们泉州本地文化做出大胆创新。</p> <p class="ql-block">作战指挥部实景复原</p> <p class="ql-block">通过学习了解防空洞的历史,参观里面展物、革命口号和红色印记,感受曾经的劳动场面和革命场景,通过接触历史遗迹、聆听红色故事,亲身体会当时的备战备荒时期,人防工作者的辛劳与伟大,感受他们为创造维护和平所付出的点点滴滴。</p> <p class="ql-block">看着墙上挂着的许多元帅、首领的照片以及画像和他们的简介。我们心中不禁涌出了对他们的尊敬。正是他们,一辈一辈地带领着红军的战士们,传承着红色革命,也传承着一心为民的信念,用他们的付出,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高科技的展馆提醒我们现代化强国建军之路在于科技。</p> <p class="ql-block">实物坦克大炮,队员们纷纷上去体验一把!</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一个深而宽敞的洞中,不论是谁都会不由得佩服起开挖它的人们。当时他们没有现代化的机器可以用,更多的只能用自己的双手来开辟这个军民两用的防空洞。从1977年开挖到1992结束,这15年他们不知道随时会发生什么,但是他们相信,这可以给大家带来和平,带来安全,虽然条件艰苦,但一直在坚持,从未放弃。进洞时,我们带着好奇;出来时,我们有了满满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站:采访省劳动模范——陈英杰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5月4日早上,五六中队的队员郑子祺,赖黄静,戴可盈,魏佳盈,黄可欣,傅钰彤,林思含,郑思蕾一行人采访了福建省“劳动模范”陈英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陈英杰老师是一个用镜头记录城市生活,记录生活中平凡却又感动人心的瞬间的草根记者。通过这次采访,队员们了解到了陈老师与其他摄影师的不同,他追求新高度、新角度去观察、记录生活,即使再多的困难,他也一直坚持去享受这些过程带来的美好。他爱生活,爱摄影,更爱泉州,于是用相机记录下了这座充满爱的城市的车水马龙,甘之如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本次采访中,陈老师对队员们稚嫩的提问耐心地回答,队员们也因此在这次采访中也收获了许多——要学会热爱生活,乐观地面对生活,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就如在学习上,收获知识的同时,享受困难,学会勇敢地去面对,做到不放弃,不抛弃,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要求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三站:采访老党员,听那过去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5月5日早上九点,泉州师范学院附小五六中队小队员吴泽楷,陈艺,林俣桐,吴鹤祺来到位于泉州文化宫里面的清正社区老人大学,采访87岁老会长杨银河老先生。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杨老先生是原鲤城区防疫站退休老党员,退休后一直热心公益事业,2006年至今一直任清正社区老协会长。多年来杨老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被福建省文明委授予“敬业奉献”好人称号、被泉州市老龄委授予“老有所为”先进个人、泉州市最美“助老志愿者”,2018年杨老先生一家被评为首届“福建省文明家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杨老先生告诉我们,得到这么多荣誉,他更觉得肩负责任,“只要我能好好活着,我一定继续为党和人民服务!”老革命党员就是这种不求名利,想为共产主义奉献终身的精神让我们敬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神采奕奕的杨老先生为同学们讲过去的故事,讲参军的初心,讲对中国的发展的感慨,讲社会的进步,讲以前的苦生活,感慨新社会带来的幸福生活,提醒我们应该在好生活里牢记过去的苦难,珍惜现在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小队员们依次向杨老先生表达自己对党的崇敬之情,把自己对革命党员的想法看法表达出来,并向杨老先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杨老先生任职老人协会会长期间,他带领社区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针对清正社区地处闹市中心,商业氛围浓厚,治安管理难度较大,人流量大的特点,于2007年5月18日,组织成立了泉州第一支文明交通“银龄行动”劝导队。十几年来,这支平均年龄在76岁的老年巡逻队,已经阻止过数十起偷车等盗窃事件和群众斗殴事件的发生。杨老先生告诉我们,劝导工作繁琐复杂,吃力不讨好,但是他觉得自己身为党员,应该为社会做点实事。为了工作,他克制了自己的暴脾气,忍受别人的无理指责,做劝导工作的人修养会得到提升,并且身体素质也要练,如果碰到真正的坏人也能打,能文能武,修身养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即使杨老先生年龄大了,但是我觉得他依旧是整条街最靓的仔!在杨银河老先生送给小队员们一首“世界是你们的”的歌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采访,收获满满。老一辈革命党员质朴的奉献精神我们会继续传承下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