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期《寻水记》手机微距交流赛记

精灵摄手

<p class="ql-block">  水,是一种变化万千,形态各异的自然元素。很少有人会用手机微距,针对性地去表现这些精彩纷呈的水之细节!这让我在《寻水记》定题之初,便对此次的交流赛充满期待!</p><p class="ql-block"> 本期《寻水记》,共收录12幅参赛作品。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参赛者们会呈现给我们怎样的自然之水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作品:枝上水珠 </p><p class="ql-block">作者:吟夕儿</p><p class="ql-block">器材:OPPO ZM-028外置微距镜头</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这一连串的水珠,作者在对焦上非常重视,焦内清晰,色彩自然。在焦平面上,也同样想到了将整串水珠都拍摄清晰。体现出对于主体本身的完整性考虑。</p><p class="ql-block">不足:如果只作为对焦习作,这会是一幅合格的作品。但作为考量综合力的《寻水记》作品,作者过于偏重对焦,反而忽略了整片其余内容的构图,造成枝条无序的歪斜,背景杂乱了主体。</p><p class="ql-block">建议:扎实的对焦是微距摄影最坚实的基础,而坚实的基础是为了更高的堆层。希望作者的眼光不仅有精度,还要有广度(对整片综合性的严谨拍摄)。</p> <p class="ql-block">作品:绕指柔 </p><p class="ql-block">作者:小米MIX3花花世界</p><p class="ql-block">器材:小米MIX3外置微距镜头</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卷曲的须,“勾搭”上圆润的水珠,形成了一个柔美精致的内容。在多颗水珠的情况下,选择出了较好位置的水珠作为对焦对象。</p><p class="ql-block">不足:既然是“以须衬水”的作品,植物的须拍摄的景深太浅,说明镜头的倍率选择不合适。再看水珠本身,又不具备足够的特别性和精彩度。对焦还可不够扎实。</p><p class="ql-block">建议:微距摄影,我们要切记不能为了微距而拍微距。要在面对任何被摄体时,都清楚一个问题:这张照片,我要呈现的东西,到底够不够充分?</p> <p class="ql-block">作品:双蛛戏珠 </p><p class="ql-block">作者:晴空万里</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p30+微距镜头</p><p class="ql-block">后期:snpseed</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难得的场景拍摄。“蛛”与“珠”的结合,升华了双方的表现力。对焦点选择合适,色彩清新自然。</p><p class="ql-block">不足:构图偏重于左上角,我看不出右下半焦外部分,有啥有价值的内容。蜘蛛的身体处于焦外的部分过多。</p><p class="ql-block">建议:哪怕《寻水记》主题为水,但不用刻意去把水放在最显眼的居中位置。不管拍摄什么主体,最终的构图都是以综合内容为原则的。外置微距镜头的放大倍率,应视被摄体的大小和纵深而定。在以后的拍摄中,对于你想让人看的内容,要尽量呈现清楚。</p> <p class="ql-block">作品:晨珠 </p><p class="ql-block">作者:金</p><p class="ql-block">器材:诺基亚808+微距镜头</p><p class="ql-block">后期:泼辣</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翡翠般珠圆玉润的水珠,清晰而柔美,灵动而优雅。作者很好地抓住了单颗水珠的表现力。</p><p class="ql-block">不足:<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颗水珠的大小,和你所用的设备不匹配,</span>已经使主体轮廓线和虚化的焦外混在一起。右下角的苔藓胞子,并没有和水珠形成任何关联,反而影响了主体的发挥。</p><p class="ql-block">建议:金摄友的诺基亚808手机加上您现在的外置微距镜头,需要对应多大的被摄体?是您以后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硬件无错,错在不能相互匹配。这个问题不注意起来,景深合适与否的现象,您还是会混淆。对于出现在照片中的任何内容,都要学会观察解析,要清楚哪些内容没有价值,哪些需要保留。</p> <p class="ql-block">作品:沾沾自喜 作者:老兵张嘎 器材: Iphone7plus.后期:无 </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能看出是红花黄蕊上的水珠作品。这些元素的色彩搭配还是很明快的,可以想象到当时这朵带雨花朵,给人以“美”的感观。</p><p class="ql-block">不足:作者发给我的这副作品,只有一百多k的大小,这让我无法准确判断作品在对焦,细节等方面,究竟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所以我无法给出过于细致的评判。就内容而言,这朵红花所处的环境比较纷杂。</p><p class="ql-block">建议:并不是每一朵花都值得被记录,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环境不同,光线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取景,如果环境实在不允许拍出好的氛围,我们就要去思考:去什么样的位置找被摄体才能去繁化简呢?</p> <p class="ql-block">作品:蚊雨 </p><p class="ql-block">作者:肖瑞艳</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p30P</p><p class="ql-block">后期:snpseed</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密集而分明的雨滴,和大部分摄友拍摄的寥寥水珠,形成了不同的对比。我很乐意看到不同的水形态呈现。</p><p class="ql-block">不足: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这只蚊子,作者还会不会拍摄这个场景。但我知道,如果没有这个蚊子,这个场景单凭密密麻麻的雨滴,很难找出吸引人的其他元素。顺便说一下,蚊子有过曝现象。</p><p class="ql-block">建议:个人觉得,如果这些雨滴有更丰富多彩或更有序分明的光线折射效果,那即使没有这只蚊子,也会是一幅比现在更有感染力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品:多彩水流 </p><p class="ql-block">作者:玉川</p><p class="ql-block">器材:Mate20pro</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这也许就是本次《寻水记》,我最想看到的水形态之一。作品的取材和视角另辟蹊径,突破了一说到拍自然之水,很多人就想当然的想到雨露的局限思想。从我定下《寻水记》那天起,我就给大家分析过很多不同的水形态,都可以成为我们手机微距的拍摄对象。但现在看来,也仅有作者和少数几位去寻求“不寻常”。摄影,不缺乏扎实的基本功,但缺乏突破创新的思想。</p><p class="ql-block">不足:有了好的前期构思,我觉得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深挖所拍摄的内容,到底有没有更精彩的指向性。</p><p class="ql-block">建议:多彩水流,作者既然已经意识到“多彩”是这幅作品的感染力所在,那我个人愚见是,色彩还不够多,如能将“多彩”元素再推高,寻找到,更多的色彩,会比现在更好。如果当时环境确实只有这些色彩能找到,那稍微移动移动,去寻找这些绿藻分布更有意思的地点,会更有表现力。当然,这是个考验耐心的活,需要作者拍一张,回看一张,以此来看清楚内容,反光程度等在照片中的实际效果。</p> <p class="ql-block">作品:蝴蝶兰上的水珠 </p><p class="ql-block">作者:张立新(大连)</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p40pro+酷帕3080</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明艳,柔美,精致,是这幅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都说字如其人,我看这幅作品“片如其人”。而蝴蝶兰花尖这一段密密麻麻的水珠,还是挺有意思的,我相信有很多人会觉得,挂出这种状态的水珠排列,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不足:左上角焦外的红色花朵,影响到了主体的表现力。让人一眼看到整个内容,会觉得缺少了主体的明晰感。对焦还不够扎实。</p><p class="ql-block">建议:为了避开纷扰的背景,尽量突显主体,作者应该多尝试几个拍摄角度,在按快门前,边移动,边观察手机屏幕中的背景,找到好背景的时候,再看回主体,看看能不能做到主体背景兼顾,再构图按快门。至于对焦,要学会忍耐,忍得住呼吸,忍得住平静,将所有思想运作起来,综合出一幅作品。况且这还是静物,有着比拍昆虫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更应该各方面思虑成熟,再按下快门。</p> <p class="ql-block">作品:《水晶帘》 </p><p class="ql-block">作者:沙紫</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Mate9+天丽微距镜头</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作者的这副作品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一直以来,作者在对焦上都没有达到过这幅作品的程度。我不能确定沙紫摄友有没有进入“稳定合焦期”,但起码它表明了沙紫摄友能拍出合焦的照片。作品中的蛛网保留完整,颗颗小水珠凝结成一张“雨网”,在暗背景的衬托下,更显晶莹。对焦和焦平面都有很好的把握。</p><p class="ql-block">不足:背景颜色还是杂了些,这不但影响到整张雨网的直观性,还让其中那只蜘蛛也没有突显出来,比较遗憾。</p><p class="ql-block">建议:自然生态微距,有很多不可变的无奈,虽然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我倡导尽量不改变环境的拍摄),但我们可以选择环境。这张蛛网有不可变的杂乱背景,如果作者能去寻找其他更好位置的蛛网,或者别的对象,我想会比此片更到位。</p> <p class="ql-block">作品:水珠花 </p><p class="ql-block">作者:小琼</p><p class="ql-block">器材:华为mate30Pro</p><p class="ql-block">后期:snpseed</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小琼摄友一直是拍摄水珠的深度爱好者,这次的这张《水珠花》,和以往的风格不大一样。不再追求高宽容度和极致细节,而是以明暗光影来展现立体效果,这确实是属于作者自己的一次多元化发展。</p><p class="ql-block">不足:我个人不大喜欢打水印的作品,并不是打水印作品不好,而是我不能保证每一个打水印的作品,都不会对作品内容造成遮挡。如果大家以后能保证不会遮挡作品内容,那我倒是无所谓。回到作品上来,由于图片很小,我就不去评论对焦和细节了。个人觉得,作品所表达的东西,偏重于“花”,花瓣上水珠的表现力比较一般,而最前面花蕊尖上的那颗水珠,处于一个显眼的位置,但很遗憾它在焦外。</p><p class="ql-block">建议:当我们拍完一张照片,最好有回看分解的习惯,才能找出拍摄的不足,重新拍时,方可越拍越好,尤其是在对焦点的选择上。</p> <p class="ql-block">作品 胭脂泪 </p><p class="ql-block">作者 高乐高</p><p class="ql-block">器材 小米10青春版+外置镜头</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水珠内有着不错的对焦,其内清晰地映射出环境景物,道路,花坛,树枝依稀可辨。</p><p class="ql-block">不足:水珠轮廓被虚化,不能将整颗水珠完整分离出焦外,也因此造成主体和背景的混淆。包括这个花苞,也是一样。构图和内容无法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建议:在硬件固定的情况下,应该去选择对应大小的被摄体。这个微距镜头下,应该选择更小的水珠。中心构图,对主体的感染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内容不能有强烈的正面冲击力,感染力,中心构图就会造成如此这般的“反噬”,让作品变得呆板。胭脂泪,应有伤感,应有故事,但在这幅作品中,并没有看到与之相关的元素内容,更多的是作者自己比较生硬的情感加入。所以,除了构图,取材,我还想提醒高乐高摄友一点:我们为摄影所添加的情感,是需要作品有对应内容来牵引的,否则思想将无法契合作品。</p> <p class="ql-block">作品 天然“水晶” </p><p class="ql-block">作者 燕子</p><p class="ql-block">器材 华为手机P30+外置镜头</p><p class="ql-block">点评优点:有鲜花,有水珠,还有一份肯花时间去拍摄的真心。</p><p class="ql-block">不足:从对焦到构图,从观察到取材,我没有看到这张作品给人的惊喜之处。这就像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水珠类型和状态,也是普通大众随拍而成的一幅记录。</p><p class="ql-block">建议:好作品是不容易产生的,需要我们花更多时间去寻找吸引人的,别致的水珠。“寻”这个字的意义我希望燕子摄友能在拍摄时,时刻记得。多观察,多淘汰,多思考。我相信您和我们大家一样,都是喜爱微距的。这份爱,定会让你越拍越好。</p> <p class="ql-block">  看完这12幅参赛作品后,我在想:也许是我期望太高?又或许是我要求太高?还可能是因为大家户外观察时间太少?总之,经过几次考虑,我最终还是不得不向大家公布:本期《寻水记》手机微距主题交流赛的获奖作品:无!</p><p class="ql-block"> 这是多期交流赛以来,头一次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寻水记》的尴尬和遗憾,但也是对每一位参赛者的“鞭策”和“警醒”!我肯定:如果我硬是在这些作品中挑选一幅相对其他11幅作品来说,好一点的作品,那对于获奖者而言,绝对是有害无利的。</p><p class="ql-block"> 进步,在每一次的否定中诞生;止步,在每一次的谬赞中形成。大家应该都明白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下面这几张是我以前拍的自然水珠照片,供大家交流参考。</p> <p class="ql-block">  幸好!偶尔的失利不至于动摇我们长期以来执着的微距精神。虽然05期《寻水记》没有产生优秀作品,但06期《寻虫记》已在路上。我期待这个最让人期待的微距主题,期待每一位参赛者与拍摄者,在《寻虫记》中再接再厉,再创佳作。</p><p class="ql-block"> 《寻虫记》拍摄时间:5月1号-5月10号</p><p class="ql-block">作品在10号那一天统一提交到“手机微距摄影之家”的微信群内。我的微信号:ok123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