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

三页-我的故事很短,三页足矣

<p class="ql-block">我生于粤北山区,是个农村人,生于农村,又生性木纳,而且读书年代常常因为交不齐学费造成的自卑心理相对同龄人较严重。</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很喜欢阅读,因为阅读可以不受外界的影响,精神生活得到很大程度的放松和满足,同时也会忽略现实中的很多困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对于童话类的书我读得很少,好像只有一本《格林童话选》,据那高我好些届的堂姐说,当时这是她们班上所传阅的,非常好看。虽然那时我才读二年级,但已经是极能识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二年级以前,我的阅读就仅限这一本书。其他最让我喜欢的便是爷辈们讲的故事,所有都是村中留传的典故,以至于让我有一种错觉,村里的每样东西都是神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真正开始阅读是三年级的下半学期,一次意外摔断了手,在姑妈家养病期间读了表哥扔在床头的武侠,好像是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当时也没读完,但情节是深深的吸引了我,才知道,那些大部头的书非常的吸引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四年级在班上同学手中借得《白蛇传》才第一次看完一部所谓的长篇,然后再看了梁羽生的《风云雷电》(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名),从此对武侠很痴迷。那时幸得有位表哥,他是武侠迷,从他那里读了茂戟的《武林传奇》和《神州传奇》(80年代很受欢迎的小说)。读武侠刚刚入迷,不幸被父亲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是那种人云亦云的老实农民,听说读课外书妨碍学习,便给我立了下规矩,再读没用的书就打断我的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话的我当然不敢再造次。于是我的阅读经历暂停于家长的威严之中,直到六年级考完升中考试的暑假,我才重新开始阅读,但家中的书不多,只有叔父在外做小贩带回的一些书,具体名字记不住了,那是一本集子,类似今天的短篇小说集,其中一篇《夜半吉他声》我依稀记得。再有就是帮村中首富的弟弟放牛换得他的书,他有一个上学的姐姐和哥哥,又不缺钱,所以家中有书。当时读的是《中国神话传说》从中认识了后羿,精卫,夸父,共工,刑天,玉帝等等神话人物,还有一本《雪山飞狐》那时电视在热播,还有一本《水浒传》(没读完),还有一样是以放牛换来的一个前地主家的《一千零一夜》(当时怎么也搞不懂他怎么有这书)。之后我就升学初中。</p> 初中我几乎没怎么阅读,虽然在初中读小说是非常的盛行,男的武侠,女的言情,在哪个校园基本都是恒定的模式。而三年的初中生活我只看了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和卧龙生的《杨小邪》,还读了琼瑶阿姨的《彩霞满天》及《水云间》,当年心智发育未成熟,狠狠的感动了一把,所幸是没着迷。<br><br>  后来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老爹抱歉的对我说,我上高中再上大学的愿望估计要落空了。之后,妹妹辍学,而我则上了一所不知几流的中专学校,父亲的意思是中专早点毕业出来,然后帮家里减轻负担。<br><br>上了中专,而且是我特别不喜欢的财会专业,四门的基础课我轻松应付,加上无心向学又囊中羞涩,我的课余生活几乎都是阅读。不过那时我的阅读都偏向古典小说诸如《封神演义》《西游记》《薛刚反唐》《说唐》《后宫艳史》(这本该是我读的第一本香艳小说)等等,那时对文学类的小说不感冒。<br><br>97年转到了所在中专的总校,位于广州郊区的一个校区,消费高得吓人的广州把我的校园生活变得名符其实,就是只能在校园里生活,于是我开始大量的阅读。 在总校的阅读我没有任何别的伟大目的,就是为了打发时间,直到我读到莫言的《红高粱》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读《红高粱》是因为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再说俗一点就是正值青春期的我那时看了《红高粱》里有个“我”的爷爷余占鳌拖着奶奶进到高粱地的镜头,我以为书里可能会有更详细的描写,只是在读《红高粱》时,被莫言那种直接、原始、鄙陋的写法深深振动,那些苦难的场面,那些海洋般的高粱震得我七荤八素,对莫言的表达手法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在学校图书馆里搜索莫言的书,结果找到他六卷的文学卷,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书我都是第一个借阅者(事实我们那所学校都是经济较好的人家,没几个爱看这种书),我茶饭不思的读莫言的书,从《食草家族》到《神嫖》,从《酒国》到《天堂蒜台之歌》,以及《再爆炸》《白狗秋千架》等等,读得酣畅淋漓,莫言的写实直面的透视了侵华战争初期百姓的苦难,中国农村的苦难。还有他以山东高密县所折射的中国农村里的人和事,真个栩栩如生。<br><br> 读完莫言的六卷文学卷后,我突然发现很想去了解过去的农村,可能是因为自己也是农村人关系,其后,又在图书馆里找到另一作家刘恒(原名刘冠军,《红旗渠的故事》的编剧),他的一篇《狗日的粮食》同样使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振撼,农民讲究的就是土里刨食,可是这题目却好像是农民对粮食的憎恨,读下去的时候,才知道苦难中百姓对找粮食和被粮食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境况是何等的无奈。在生存面前,粮食是第一的,而为得到粮食以适者生存的所有手段都是正常的,根本谈不上对错。<br><br> 因为这篇《狗日的粮食》开始读刘恒的书,才发现他的书都很好,他的长段排比更是用得无比精妙,《黑的雪》《菊豆》《苍河白日梦》《白涡》,还有他文学卷收藏的一些短篇,严格上来讲,刘恒也是农村写实作家,也是反映了农村在历史变适中人民所经受的苦难。<br><br> 读完刘恒之后,对农民作家是更演一步的喜爱,还好,当初文学书架上还有一位作家的书,名为浩然(原名梁金广),他写的农民是社会主义初期的农民,是充满热情的农民,连爱情的产生也是在与阶级斗争或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的,那些农民是没有苦难的,与莫言和刘恒写的是截然相反的,其主题思想就是社会主义初期人们面对新生活的精神面貌,代表作为《艳阳天》,而《苍生》则说的是一悲情的农民,里面的大哥是农民中具有的本色,老实忠厚,纯朴可人,按照上辈人的活法固定自己的生活模式,而老二则是个在变化的农民。但天下容苍生,悲情与现实的落差让人思考。<br><br>  读完浩然后,我的脑子里一直闪现过去农村人们的苦难,都有一种不忍睹的心态,加之大小考试扑面而至,后暂停了半个学期的阅读,再最后一年的校园生活中,校园普遍盛行及时行乐。一就是郊游,一就是谈恋爱,连学校都听之任之。小可一穷学生,是以不能郊游,二是长得有些抱歉,更欠海拔不咋高,更是无人问津。于是我又回到了阅读的老路上,不过这次我是读娱乐成份较高的书,首先是柯尔道楠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这是我读的第二本外国书,第一本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那时我不知道本书是全球畅销书,更不知道是推理类的书,我以为是与《红桃K》之类的悬疑小说,一读才被精彩的内容情节吸引,一口气读完了整部书,厚厚的三大本呀,日里读夜里读。读了福尔摩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推理小说都嗤之以鼻,直到遇上江户川的明智小五郎后才觉得是有媲美之。之后,我读了倪匡的《卫斯理系列》《木兰花系列》以及古龙的《陆小凤》,从而认识了古龙,读了他《那一剑的风情》后,才知道武侠可写得跟散文诗一样,我还没完全读完古龙的武侠,便毕业了。 99年的五月份,我进入社会,因为学历不高,也无甚背景,成了倒茶扫地收传真的小角色,整天为了保住饭碗而焦头烂额,玩命似的听话干活,后来硬是自学了几个办公软件,才算保住饭碗。<br><br>99年底,停了许久的阅读终于在一次逛夜市街时复苏,当时买了一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盗版书,那年才七百大洋一月,一分当两分花,只能买盗版书,我为自己买盗版书感到羞耻,对不起路遥先生)和一本《张爱玲全集》。<br><br> 路遥是个了不起作家,可惜英年早逝,《平凡的世界》我觉得每位年青人都应该读,什么叫进取,什么叫真正的力量,什么叫拼搏,什么叫真诚,什么叫友情,什么叫爱情。《平凡的世界》都有诠释,孙少平的经历与自已有点相似,让我更爱这本书。晓霞的死,润叶最后的爱情归宿,都说明爱情最终会在生活变幻的过虑中变得真诚和细腻。爱上路遥的书后,一口气读了他的《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惊心动魄的一幕》,给我在工作和生活的低潮时很大的鼓励。<br><br> 张爱玲是个忧郁的小女人,她的作品里都充分表现她的阴郁和无奈,《沉香屑》的凄冷,她的字里行间总让我有种说不出的幽怨。<br><br> 之后,我学会了拔号上网,用工作之便偷用公司的传真机拔号上网,下载了很多小说,当然是以武侠为主,因为书城里的书都是武侠的贵,文学的便宜,所以我就下载武侠在工作的空档里看,而文学小说就在睡觉前看。99年到01年下半年,我读完了金古的所有小说,也开始认始了贾平凹,他的《商洲》《浮躁》都是很好的文学小说,《商洲》是寻根式的风格,而《浮躁》则揭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官僚主义,据说这部小说当时的反响很大。<br><br> 02年,在同一家公司换了另一个职务,时间也不紧,继续读了老贾的《白夜》《怀念狼》以及他的一些散文和一些短篇,他的语言风格我很喜欢,如大西部的风一样短促有力,但他的《废都》让我大跌眼镜,兴许我的水平问题,但我觉得《废都》实在不该出自贾老之手,同年,我还读到莫言的《红树林》这也是本让我大跌眼镜的作品,当时怀疑莫言在商业写作了。其间我还搜集了莫言的另外一些作品,如前期的《透明的红萝卜》还有长篇《丰乳肥臀》,后者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虽然充斥了一些性描写,但读着你一点都不敢到龌龊,相反,只会让人无奈。<br><br>  03年因为工作的稳定,看的书也较多,莫言的《檀香刑》贾平凹的《我是农民》,并认识了方方,她的中篇《风景》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零视点的写作方式非好常,以我的眼光注视着善恶美丑的一家,非常好。还有她的《桃花灿烂》是我至今为此读过最好的言情(划为言情有可能不对),还有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苏童的《妻妾成群》以及他的一些短篇,随笔。还有王小波的三个时代,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04年工作再换职务,时间仍然不紧长,继续读莫言的书,有《四十一炮》,毕飞宇的《玉米》,田雁宁的《都市放牛》,柯云路的《蒙昧》及周大新的一些作品。<br><br> 其实03和04年是我比较安逸的两年,这两年的一段时间我还迷上了动漫《幽游白书》《龙珠》《浪客剑心》《圣斗士》《天空战记》《灌篮高手》,时年二十四五岁还看动漫,当时差点没把领导笑死,我却依然我行我素,我个人不喜欢日本人,但这日本动漫真的很经典,都已经超出了动漫的范畴,03年还读完了黄易的武侠,他是金古之后我认为最好的写武侠的人,《大唐双龙传》可以说是经典。<br><br>  05年,再次收集了莫言的一些短篇的集子《与大师约会》《白狗秋千架》,老贾要封笔了,最后一部《秦腔》我买了但没看,慢 慢的看,余华出了部很不错的《兄弟》,然后读了他的《许三观卖血记》这小说很多年前我就看到过名字,一直没读,拜读之后,立马觉得余华是有灵气的写字的人。黄易的《边荒传说》虎头蛇尾,我大失所望,最火的动漫是《火影》。<br>05年认识了柏杨,他的杂文针针到肉,对社会现象有独到见解,买了他的《丑陋的中国人》《鬼话连篇集》。<br><br>自此,阅读成了习惯,收入也渐增。补齐了各个年代的主要文艺作品,像王朔的作品,周树人兄弟的杂文,柏杨先生的各种杂文,以及民国时期作家的著作如巴金、茅盾、钱中书、沈从文等。<br><br>05-10年间,数次搬家,遗失了两大人力车的书,心疼不已。10年下半年,终于在水泥城有了自己的窝,才慢慢开始藏书。<br><br>12年开始接触政史类书籍,毛选、邓选开始,延伸到历史,开始读《柏杨资治通鉴》,《欧洲史》以及世界发达国家的近代史。<br><br>只要有自己的时间,我便爱阅读,现如今只要政史类的书籍读累了,便读文学作品或一些推理小说,16年定下的读完茅奖所有作品,现如今只剩最新一届茅奖作品未读完,过程中认识了迟子建,徐贵祥等一大批实力作家,也拜读他们的作品,尤其是迟子建,她的《起舞》是我认为最优透的中篇之一,她的行文风格就像唱歌,把故事唱成歌,如泣如诉,如乐如笑。<br><br>阅读之于我,从掩盖自卑到打发时间,从无奈避世到个人爱好,却从没有怀着做学问的心态。只是越是阅读,对自己经历的人和事便越清澈。我这半生,因为阅读带给我的沉稳、开阔,使我轻松面对屡次浮沉和经历的善恶美丑、生老病死。<br><br>我心不休,阅读不死。<br><br>20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