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特工 血洒宝岛——黄贤忠烈士光辉事迹简介

江之夏

<p class="ql-block">   <b>黄贤忠遗像 </b> </p> <p class="ql-block"><b><i>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i></b></p><p class="ql-block"> <i>最近,在为《汕尾黄氏人物篇》整理黄贤忠的事迹简介时,深受感动!主人翁的事迹可歌可泣!其子女《六十年后“两相认”》,这过程催人泪下,因为两岸相隔、又因为人物档案60年后才予解密,其后代才拿到遗书。一些历史资料包括手迹、照片等也才给子女阅印。而对家庭的影响、其后代所承受的委屈,更是一言难尽。</i></p><p class="ql-block"><i> 好在,这一切均已过去了。惟盼世人不要忘却这段历史,以及那些左右着历史进程的、举足轻重的人一一尽管有的连姓名都没能留下</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贤忠在狱中画像及自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  <b>黄贤忠</b>,男,1919年出生,陆丰市甲子镇天堂社黄厝巷人,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才华横溢,国学造诣高,尤工于诗文,在外读书时受进步思想影响大,于1937年冬在惠来参加革命,次年在普宁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受组织派遣,返回甲子以教师身份,与郭坚同志共同在周边发动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43年,爱妻李氏生下儿子黄伟民后不久病故,1944年他把儿子交给父母,自己随部队转战南北,1947年受上级特派,赴香港小住后择机潜入台湾,在桃园县义民中学,以初中国文老师身份潜伏。为了便于开展隐蔽战线工作,他与革命同志杨环结为夫妻,相互配合掩护。1950年,由于在台湾中共地下党里有高级领导人被捕变节,台湾地区开展“大清洗”,他与先后赴台潜伏的一大批战友被国民党以参加读书会骨干成员和以颠覆罪逮捕,投入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1952年6月16日,黄贤忠被台湾省保安司令部以“叛乱罪”判处死刑,18日他昂首走向刑场,慷慨就义,牺牲时才33岁,后葬于六张犁“台北市示范公墓”。</p><p class="ql-block"> 黄贤忠是一位久经锻炼和考验的、我党隐蔽战线优秀战士。他从事谍报工作经验丰富,革命意志坚强,信仰坚定,有大无畏献身精神。在狱中,长期受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但始终没能撬开他的嘴。从他狱中留下的许多诗文看,他浩气如虹,视死如归,对党无限忠诚,同时也流露出对大陆家庭的无限牵挂和对狱中妻儿的深深的爱恋。他遗书的第一句话是<b style="color:rgb(1, 1, 1);">“以数十年有限生命,立亿万年不朽事业,虽败犹荣,虽死无悔。”</b><span style="color:rgb(1, 1, 1);">第二句是</span><b style="color:rgb(1, 1, 1);">“我死矣!累家人吃苦,于心不忍!然事已至此,可不必悲,希珍重身体,以维家室。”</b><span style="color:rgb(1, 1, 1);">黄贤忠临刑前留下绝命诗:</span><b style="color:rgb(1, 1, 1);">“……黄昏入海博蛟龙,碧血横染马场町;千万头颅作一掷,人民从此享太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这是毛泽东主席当时为“密史一号”吴石(台湾“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烈士牺牲时写下的诗,其实也是为当时在台牺牲的众多壮士而悲痛吟颂的。因国民党败退台岛时,我们高层派谴潜台的“密史”,除了一号,还有数以千计的号。</span></p><p class="ql-block"> 1949年前,中国大陆1500名赴台“红色特工”牺牲过千,大多连名字都没留下。因当时为了保密,许多离开大陆时不能把去向透露给亲人,而在台被捕和牺牲时,家人也压根不知情,就如同人间蒸发一样。直至2013年末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建成,这段历史才被公开,那些不朽的英灵们得以纪念,有后代的烈士,也才开启寻找之旅。</p><p class="ql-block"> 黄贤忠的牺牲,是我党的一大损失,对其家庭的打击也巨大。因他担当的使命特殊,后来给大陆的家庭连累极大,他受命离开家乡时,抛下年迈的父母和才一岁的儿子黄伟民,赴香港时还严守机密,没有向父母透露原因与去向。以至于父母老无所养,生活悲惨,因贫病交加早早离开人世。更悲惨的是留下小孤儿黄伟民在甲子,尝尽人间苦难,后幸亏黄氏族人和亲戚关爱,才把他养大成人。1960年代,他是公社里的会计,有着干部身份,但后来组织审查时,发现其父是去台湾,又无法证明清白,于是被公社辞退,之后十余年,他只能成为乡村的民办教师。在单位工作十分艰难,在社会上也处处挨排挤,受尽委屈。后来幸亏其父在广东省军区当领导和在惠阳军分区当司令的老战友先后来陆丰黄伟民家过问关心,当面指示陆丰县委组织部和镇委领导,说这是烈士遗孤、要重视关心,生活才得以缓解。妻子杨环与他同时被捕入狱,也是备受拷打,但她始终保持革命气节。杨环当时怀有身孕,在狱中诞下女儿黄新华,出生不久就被抱出去交给孤儿院,杨环在监狱继续关押,女儿五岁之后,才获释出狱,但仍监视居住。母女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小的时候,杨环每隔一段时间会带着新华到位于台北忠孝西路善导寺,从寺里取出一副牌位,让女儿一起祭拜,当时,她不清楚牌位上头写的黄贤忠到底是谁。直到她上国中的时候,母亲才告诉她,那是她的亲生父亲,因为反对国民党的统治被处死。在台湾,很长时期里闻“匪谍”色变,因有“共匪”父亲,让新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备受歧视。但她母亲反复告诉她,父亲黄贤忠,是一个很有学问、很好的人,你要以父亲为荣为傲!</p><p class="ql-block"> 2012年6月,台湾对60年前的政治犯档案解密,黄新华去台湾档案馆阅抄父亲黄贤忠的档案并领回了父亲的遗书。次月,黄伟民的儿子黄文煜经商有成,他拜托台商好友前往台北六张犁公墓,希望能找到祖父的墓碑。却恰好碰见了当年替黄贤忠捡骨骸的人,透过他,联系上了姑母黄新华,这时,距新华拿到父亲的遗书刚过去一个月。在黄文煜的精心安排下,远在台湾的黄新华回到了陆丰甲子镇寻根,兄妹得以会面,这时,她的哥哥黄伟民已经是肾癌晚期,他看着从未谋面的、比他小近十岁的妹妹,只说了一句“我这辈子过得好苦”!黄新华悲伤地答“当年两岸的争斗是一个悲剧”,“我没想到咱父亲是那么坚贞不屈的一个人。”直到这时,兄妹开始感到父亲当年所付出勇气的意义,并开始理解他的信仰。“这样的受难不应该再有。”</p><p class="ql-block"> 不久,黄伟民病逝。这一年秋天,黄新华在台北参加了受难者家属互助会一年一度的受难者秋祭,会场上响起了悠扬的安息曲:“安息吧,死难的同志,别再为祖国担忧。”</p><p class="ql-block"> 2014年1月16日《南方周末》以《“红色特工”黄贤忠与他的战友们》为题,刊登了其光辉事迹。(黄贤迎整理)</p> <p class="ql-block">  黄贤忠在狱中画像、遗书、绝命诗。</p> <p class="ql-block">  黄贤忠与杨环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2012年8月21日,黄伟民黄新华这对患难兄妹,在他们父亲的出生地陆丰甲子喜相逢。</p><p class="ql-block"> <b>骨肉分隔六十载,手足之情深似海</b>!见面时,这个苦命的的哥哥已重病缠身,妹妹说要好好弥补六十年来的缺憾!她为哥哥推轮椅、取药品、喂湯粥,让病重的哥哥感动得热泪盈眶。相会后过一个月,哥哥就离开人世了。</p> <p class="ql-block">  黄贤忠狱中将女儿托付给邱兴生战友(狱友、一起就义了)作义女,各在遗书中交代。</p><p class="ql-block"> 时隔60年后,新华与母亲杨环、义兄义叔等合影。</p> <p class="ql-block">  遇难者家属互助会一年一度秋祭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  《汕尾日报》转载《南方周末》对黄贤忠事迹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  台湾媒体对杨环黄新华母女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  黄贤忠就义前留下绝命诗,这诗,每一首都震撼人心!他在名字前特别写明<b>“广东陆丰 ”</b>。“黄贤忠书于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32号房刑前,1952年5月20日”。</p> <p class="ql-block">  黄贤忠在狱中分别留给妻子、岳母、弟及亲友的绝笔信。</p><p class="ql-block"> 但时过60年,其女儿长年盼望着,等到解密期满,好不容易到档案馆拿到手时,已无法分送了,因为许多亲友已离开人世,再也看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择几页刊登。</p> <p class="ql-block">  这一页,档案编号为“2144”,是<b>黄贤忠</b>临行前匆匆写给爱妻<b>杨环</b>的绝笔书。</p><p class="ql-block"> 虽简简数语,然而,英烈的襟怀、志向、品格、愿望、闪光的思想、坚强的意志、崇髙的境界,还有深情的牵挂,跃然纸上,令人读后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b> “风萧萧兮易水寒,</b></p><p class="ql-block"><b>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b></p><p class="ql-block"><b> 英雄虽逝七十载,</b></p><p class="ql-block"><b> 长留精神励后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