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久居松江的我,说来惭愧,有许多地方没有到过。松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在富庶的苏杭沪地区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中等城市。当然,这样一个还算比较大的地方,没有涉足每一寸土地,实属正常。可我连一些个镇都未到过。一直想去松江西部走走,甚至再往西,到一脚能跨过去的离松江最近的青浦练塘古镇去看看。那里不但有我党著名革命家陈云同志的纪念馆,练塘古镇的风貌也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好朋友吴女士知悉我的想法后,执意邀请我和另一同僚H先生率全家去位于松江西部浦江边上的她老家作客,同时游玩离她家不远的青浦练塘陈云同志故居及黄浦江发源地“浦江之首”景点。因为我们喝着黄浦江的水长大,是百分百的浦江儿女,了解黄浦江水系的发源地,也是十分感兴趣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月黄金周假期,我们约定好去松江西部走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5月4日,天气预报整天会下雨,甚至大雨,还会狂风大作。当然,决定好的事,我们风雨无阻。根据行程线路策划,我们先去离松江新城最近的青浦练塘镇,先去参观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的故居和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说起练塘与松江的关系真是密不可分。从地理位置来说,到松江城区中心车程只需15-20分钟,而至青浦区中心却需化35-40分钟。所以过去练塘镇的市民常常到松江来购物办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另外,还有一个小插曲,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面积的一块飞地在青浦区练塘镇小蒸工业区。这么一说,大家就知道练塘与松江的关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陈云故居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老朱枫公路3433号。陈云同志出生于今天的与松江区交界的青浦区练塘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陈云同志在长达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陈云同志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一生是伟大、光辉的。伟人已逝,他的业绩、思想集中在他的文选、文集中, 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他的人生轨迹无声的存在于他的旧居和各纪念地的遗址中,是所在城市或地域十分重要的精神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陈云的旧居和遗迹遍布全国各地,北至新疆、甘陕、东三省、南至广州、四川、江浙沪,有的已向公众开放;有的因资金短缺尚待整理、修复和开发;有的因处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对外开放受到一定的范围限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6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下发通知,批准在原青浦练塘镇的"青浦革命历史陈列馆"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相关资料,建立"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于陈云诞辰95周年(2000年)时正式开放。 并建立陈云同志铜像,揭牌仪式于陈云诞辰100周年(2005年)在练塘镇举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陈云两岁丧父,四岁丧母,被舅父母收养,并随舅父廖文光的姓改名廖陈云。陈云是出生在当地一座闵家大院里,房子是父母租借而来,现在的陈云故居是其舅父母家。陈云故居紧靠市河边的下塘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老式江南民居,总建筑面积95.88平方米。故居临街部分为店面,先后被陈云的舅父用作裁缝铺和小酒店以维持生计。店面后是两层小楼,楼上为陈云舅父母卧室,楼下为陈云居住过的房间,现今故居里的陈设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陈云在舅父母家居住了8年(6岁至14岁),随后便前往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后来,他在上海开始了革命生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在去练塘镇的路上还大雨如注,到了陈云同志纪念馆,雨竟然停了,非常神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两家人分别在陈云同志像前留个影。H先生全家及我那口子都是第一次参观这个红色景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完陈云同志故居和纪念馆后,我们漫步在练塘古镇小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练塘古镇位于上海青浦区,是古代江南闻名的商业集镇,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故乡。古镇区老街就在镇中市河两侧,两条石板路隔河相望。“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构成了练塘独特的景观。街道两旁的民居重脊高檐,过街楼,河埠头,长廊,幽弄和深宅使古镇呈现古朴,恬和、幽静的风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横跨市河的10多座元、明、清古桥掩映在垂柳之间,各桥各式,小木船不时轻轻划过,人走其上,船行其下,桥影、船影、屋影、人影在微波中荡漾。两岸老房子的建筑特色对比鲜明:上塘街多连续的两层楼,门面临街,以前多为店铺,屋后临水,上筑楼台兼顾堆货和观景纳凉;下塘街多民居院宅,圆头山墙,粉壁黛瓦,前门沿河。与陈云故居近邻的颜安学校,院门、回廊、照壁、小园,仍然保留了早年陈云读书时的书院格局。沿河老街上完全是原汁原味的水乡古镇日常生活,傍晚还能听到屋里飘出陈云最爱听的苏州评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人文历史丰富、文物古迹充盈。春秋佳日,携酒泛舟,荡漾期间,绿水青山,平林修竹,悠然尘外。有“九峰列翠、三泖行帆、塔院晓钟、西来挹秀,天光古刹、圆通朝爽、明因夕照,鹤荡渔歌”八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吴女士全家在新五(五厍)老家迎接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吴女士老家在松江浦西南的五厍乡。那里还能看到水田,以及绿色农业基地。好客的吴女士全家特意选了一家专门烹制当地土特产和绿色食品的饭店款待我们。农家菜新鲜,味道鲜美,黄鳝和塘鳢鱼都是鲜活,现抓烹饪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吴女士全家的热情、真忱、用心,十分感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松江浦西南的一个乡,叫做新五乡,也有称之“五厍”。为什么叫“五厍”,我不得而知。我一直想寻觅“五厍”老街的石板路。因为,我在北大荒插队时,有几位插兄来自“五厍”镇上的。他们那时描绘过小镇的石板街和类似江南小镇模式的水乡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知道五十多年过去了,神州大地经过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镇水乡也不例外,能保留下来的极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来“五厍”之前,我问了一下吴女士:“五厍”镇老街还在吗?吴答,在啊!带着浓厚的兴趣,找到了老街。可现存老街与我同学五十多年前叙述的石板街,千差万别。基本上都进行了改造。石板街由水泥路替代,居民大都迁徙,剩下的或是旧厝,或是残垣断壁的建筑物。估计这些遗留建筑物和水泥路不久将消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街很短,几步走完。问了路人说,老街的前面(有邮政所)的地方是一条老街的沿伸街,也叫新大街。我们朝新大街走去。只见这条街上商业氛围十分清淡,不少店关闭,拉下了铁簾门。找了一家烟杂店,见有两个老人坐在店门前聊天,我问了一下,为什么行人很少,店铺关闭?一位看来年逾六旬的老人忿忿不平地谈了他的看法。他归就于两乡合并,结果前面那个小码头吃掉了“五厍”,变成了这个样子。另一老耆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是某领导当政时,搞了开发区,把原本集中的一个镇弄得支离破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市民们有不同的看法,领导有各自的意图,看来这个地方的发展,还得好好谋划谋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西行的最后一个景点是观赏浦江之首,即三江合一的地方。从地图上看,松江境内的斜塘江与园泄泾在松江西部的塔汇镇南处汇合于松江横潦泾。横潦泾宽阔的江面,丰盛的水源,浩浩荡荡往东北方向流,形成了上海母亲河黄浦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海浦江之首也称浦江源头或浦江源,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源头,有来自江浙蜿蜒而来的斜塘江、圆泄泾两水在此处汇集,形成一块三角洲形状的宝地,经横潦泾流入黄浦江,此处被命名为黄浦江零公里,即浦江之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浦江之首风光优美,景区内有园泄泾、浦江首幡牌坊、水文化展示馆、曲桥、龙王庙航标、镇水龙王、石门等。浦江之首处建有公园,目前是AAA级景区,前来观光的游客据说很多,来自全国各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很可惜,我们赶到那里,运气欠佳,说是在扩建,景点关闭。只能在外面眺望,拍几枚照片,也算是到此一游。留点遗憾,下次一定再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浦江之首的区域,目前行政管理属于石湖荡镇。石湖荡原来在沪杭铁路线上有个小站叫石湖荡。过了石湖荡就到松江城了。那个年代来往浙江及以南地区的都是靠火车,也就是现在说的绿皮火车。石湖荡站是个小小站,慢车会停,但老松江人对它留有深深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现在这个小站没有了,为了给老松江人情感上一些抚慰,在浦江之首公园大门前原样布置了当时的小站样子,还停靠了一列绿皮火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松江人,你还有印象吗?可到这里回味一下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天的松江西行结束了,收获满满的,留点遗憾并不是坏事,我们以后还会再来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点记录,也是随笔,分享给大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篇撰文及制作:俞国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1-5-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草写於上海松江新城寓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