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归来,说南浔。

老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浙江湖州的南浔古镇,在当今的古镇评比中排名常常列在第一,早已成为全国最红的旅游打卡地了。说来有点对不起自已,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全家跟随家父下放到20军的59师,部队住防就在湖州,我和弟弟也在湖州的前锋学校上学(部队子弟学校),那时竟不知有一个南浔古镇。1973年,我们全家回到北京后,我又多次回到湖州玩,但总没有机会到南浔古镇。随着南浔古镇的名气越来越大,此心变得越来越强烈,2021年春,我们终于来到了南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古建筑和老房子、古老的历史及传说、柴米油盐的烟火之气是古镇缺一不可的要素。没有老建筑、旧房子的古镇是仿品,无味 ;没有历史事故、古老传说的古镇是居所,无魂 ;而没有家长里短的乡党、烟火之气古镇是 " 物品 " ,无趣。虽然我们在南浔古镇的游玩只有短短的半天,感觉很好。除了烟火之气略显不足外,其中的风情能充分满足我对古镇的认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喜欢南浔古镇的百间楼。大概是清明小长假刚过,我们来到在百间楼时,几乎见不到游人。小河边只有艺校学生整整齐齐的坐着写生,这个画面道是成了今天的风景。我们走在百间楼廊下,没有了游人的喧闹声,街道上十分的安静,每当小船经过,我们甚至能听到船桨发出的划水声。传说百间楼是明代尚书董份的孙子结婚,新娘带来了100个丫鬟,丫鬟没地儿住所以修建了100间住房。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无法想像当年一百多个丫鬟住在百间楼场面,是否常常乱成一锅粥。现如今百间楼居住的丫鬟早已作古,房间的主人也已换了一代又一代。而百间楼就像一位300岁的老者,平静地立于河边,注视着几百年来历史的沧桑、人间的冷暖。我们沿街漫步,看着小河中划过的游船,听着百间楼中传出的锅碗瓢盆之声,我们相信在新时代百间楼的故事仍在延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去过开平的碉楼,西北黄河边的多个古镇。那些古镇除了居住外,建筑物还需具备防止匪患的功能。在富饶之地的江南水乡,免去了匪患,在建筑风格上更为自由和开放。中西兼顾,这一点在南浔古镇建筑形式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而藏于南浔古老建筑中的几座西洋风格的小楼十分有趣,谁能想到当年财大气粗的主人也有害怕之事,在民风淳朴之地还须考虑风俗习惯、兼顾人言可畏,一时竞不敢将西洋小楼 " 抛头露面 " ,其中的烦恼恐怕只有小楼的主人们能够体会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我而言,过去 " 富可敌国 " 可能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来到南浔古镇,富可敌国的四个字从书本落了地,成为了真实事故。南浔用动物来形容财富很是新奇,是否为了不露富就不得而知了。家产千万两以上白银者称为 " 象 ";家产五佰至千万白银者称为" 牛"。 有 " 四象八牛 " 之称的南浔,你可以大胆地想像其财富的多少!据说清代末年,南浔古镇靠蚕丝发家的有数百人,他们手上聚集了大量的财富,资产高达六七千万白银,而当时的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八千万,弹丸之地的南浔真是富可敌国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30年代南浔民谣云:“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南浔的四大家中,张静江的名字最接地气。因为在我们较为熟知民国历史中,张静江的名字常常和孙中山,蒋介石联系在一起。而第一届西湖世博会、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家都少不了张静江。所以在参观张静江的故居时,我们下了功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用什么方式 " 游 " 古镇呢?最美的感受是在细雨濛濛的一天,坐在古镇的角落里,手中一杯清茶。看着小河中漂过载着货物的小船,听着船桨划出的水声和雨声加夹杂在一起发出的声音 ;远方传来小贩的阵阵叫卖声,随着空气由远而近 ,又随风而去;街上的住户从老房中进进出出,在小河边忙碌着涮锅洗碗。而我们只需看着雨滴落下溅起的水花发呆,享受这份宁静带来的满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百间楼回景区大门,我们选择了坐游船。坐在游船上与陆地行走,心情和感受又有不同。当一幢老建筑带着它的故事在你眼前慢慢的远去,又一处风景映着河水向你缓缓地靠近,仿佛是游船带着人们在一个又一个美景、一个又一个故事中穿行。此时此刻美丽的景物吸引着人们的所有感观,调动着所有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如今划船出行的方式,早已被更便捷的出行方式所替代。听为我们划船的老兄说,在南浔会划船的年青人都不多了。当人们只能在岸上体会当年河道上的船来船往繁忙,在高楼大厦里想像古镇百姓沿河而居的生活百态时,社会进步带来的古老技艺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流失,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我们划船的老兄小我们几岁,善聊。一边划船一边和我们开聊,不知何故聊着聊着从南浔古镇聊到了他在杭州的 " 辉煌历史 " 。姐夫眼独,一针见血说此人是有故事的人。是啊,在杭州 " 混迹江湖,呼风唤雨 " 的人物,怎会屈居在南浔小镇,靠划船为生,背后的故事能与谁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从湖州市走高速向南浔古镇行驶,从南浔出口下高速,我们看见路旁大量的建筑被拆除,露出大片的空地。同行的湖州朋友告诉我们南浔宏伟的发展规划,可惜我没有记住,也无法与朋友们分享。但我们真诚的希望南浔建设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