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自行车

梁柏

<p class="ql-block"> 聊聊自行车</p><p class="ql-block"> 梁柏</p><p class="ql-block"> 五千年前,人类在动物世界中遴选出了马,并驯服了它,开始借助马匹的速度和力量提高人类自身有限的机动能力。马也因此成为了人类生产、生活、娱乐以及军队等诸多领域里的重要伙伴。 融入人类从代步到农耕文化并奔腾在战争的硝烟里、出没于刀光剑影中。</p> <p class="ql-block">(人类驯服的野马。)</p> <p class="ql-block">(欧洲贵族骑马狩猎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古代战场上:旌旗猎猎、战马嘶鸣。)</p> <p class="ql-block">(中国一百多年前的马车。)</p> <p class="ql-block">  马匹,为人类服务了几千年,但其常态的功能,仍然是人类的代步工具,可人类仍不满足。 </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19世纪初,法国、德国、英国人相继发明了自行车。一个革命性的、前所未有的钢铁器物,以代步工具的形式诞生了。基本上取代了马匹而成为了人类日常生活中代步的首选工具并得到迅速普及。</p> <p class="ql-block">(赛马,现代人的体育项目。)</p> <p class="ql-block">(19世纪初,法国、英国、德国发明的早期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主演过《罗马假日》好莱坞明星奥黛丽·赫本学骑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  1866年清朝派出了第一个出洋考察团,19岁少年张德彝回国后在游记里使用到“自行车”一词,这是自行车一词在中国首次出现,并被一直沿用至今。  </p><p class="ql-block"> 1868年,中国上海初现欧洲生产的自行车(当时为贵族业余消遣的娱乐性代步工具)。1930-40年代,中国有了自行车厂。1950-60年代,中国诞生了自己的名牌自行车“永久”、“凤凰”、飞鸽”。</p><p class="ql-block"> 自此,诞生于欧洲的自行车,于20世纪在亚洲的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迅速发展。作为人类的代步工具,自行车比马匹方便了许多:无噪音、无污染、重量轻、结构简单、物美价廉、使用和维修方便,既能作为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又能用于娱乐性的体育锻炼。这种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舶来器物,让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行车王国。</p> <p class="ql-block">(电影《末代皇帝》中,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在故宫院里学骑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外国人的三轮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中国自己生产的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中国,自行车王国。)</p> <p class="ql-block"> 自行车在1960、70年代,与缝纫机、手表被列为“三大件”,成为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征。是当年女孩子找婆家的首要物质条件,是姑娘出嫁时一份很体面的嫁妆。&nbsp;</p><p class="ql-block"> 但当年,自行车是需要凭票购买的,并要到派出所登记、到交通队在车樑上打数字钢印、办证上牌照。如谁家有自行车丢失,公安局、派出所会立刻派人侦破。直到1980年代时(改革开放初期),自行车被盗丢失率升高而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那是城市交响曲里的一段不和谐音。</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名牌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青年男女结婚时的经典大件。)</p> <p class="ql-block">  当年,在老房院里,我家曾拥有过5辆自行车,俨然一个富有的“大户”。每当上下班时,5辆车依次“开出”和进入门斗的“车库”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是一种财富和地位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和落日时分,滚滚车流里就有我家的几辆自行车,一起在城市中移动。而且中国的诸多城市里均如此这般景象,宛如一条流动的长城,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在城市的各大工厂门口,浩浩荡荡的工人们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在马路十字路口等待信号灯变化后,汹涌奔腾的自行车流,似动物世界里非洲角马迁徙般的波澜壮阔;似海洋里几十万条鱼组成的团队和天空中几百万只鸟抱团飞翔时的震撼人心。自行车伴随着城市的脉搏音乐般律动起伏、翩翩起舞。在朝阳下、在晚霞中,在雨雾里、在风雪中。</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晚上下班的高峰过后,自行车会规规矩矩地躲进各个单位的车库和各自家中的走廊、门斗、仓房里歇息和休整,回忆和诉说着各自车主人的过往与点滴……&nbsp;</p><p class="ql-block"> 熟悉悦耳的车铃声,城市里的特殊风景,朴素而美丽、滋养着人们的心灵。自行车创造了城市空间的自移性和自主流动性,在现代城市格局的多元化与多样性的城市元素里,光彩夺目的自行车彰显着永恒的活力。&nbsp;</p> <p class="ql-block">  1972年,我刚参加工作,在电影院串片子。骑着自行车穿梭于雨天、雪天、风天里;行驶在清晨、黄昏、白天、夜晚中。一次,我连人带车一起摔倒,竟把电影《南征北战》的14本胶片盒子撒了一马路,真真是吓了一大跳。串片工作紧张又刺激。那些年,诸多丰富的影像细节,仿佛定格在影片中,不被遗忘、留下记忆。</p> <p class="ql-block">  电影《小兵张嘎》中的嘎子除了摔跤摔不过胖墩用稻草堵了人家的烟囱外还扎破了侦察员罗金保叔叔的自行车轱辘轮胎;电影《末代皇帝》里,中国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相当前卫的在故宫院子里学骑德国的“蓝牌”自行车,而且还收藏了当时的德国、法国、英国的20多辆名牌自行车,现如今都成了珍贵的展品。姜文在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让马小军骑自行车带着米兰浪漫兜风、在空无一人的街上游荡,并安排自行车在影片中扮演了城市少年们用来杀戮的凶器;王小帅的电影《十七岁单车》里,青春遭遇残酷现实时的重要选择;反映二战题材的意大利电影《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那几个青春萌动的臭小子骑着自行车跑到西西里小镇的海边礁石上,去窥视玛莲娜的美,企图满足阵阵袭来的冲动、与另一部二战题材的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中为谋生不得不去偷自行车而入狱的悲剧,形成极大的反差。更奇怪的是,我发现许多二战题材的影片,地下抵抗组织递送情报时大都是骑着自行车去完成任务,观影时我们的心会“砰砰”直跳为他们提心吊胆。纤细、乖巧、单薄的自行车与战争年代里的硝烟弥漫、坦克大炮、断壁残垣形成极其强烈的鲜明对比,善显得那么弱小,而恶是何等的残暴。每每看到这些的影像时,心底就会产生一种对自行车的敬畏感。后来又发现,但凡是男女青年谈恋爱的电影,导演都要安排一辆自行车做为贯穿道具,或是安排男的骑自行车、女的坐在车后架上叫坐“二等”,这恋爱才能谈下去。甚至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反映抗日题材的电影里,导演还会安排道具师给那些人模狗样的汉奸狗腿子发辆自行车去干坏事,真真是糟蹋了这件即神圣又另人敬畏的钢铁器物。</span>不知导演们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将自行车这个“道具”用尽、用透、用到无用可用为止。</p> <p class="ql-block">  自行车,已不只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了。它弱小的身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是何等的令人敬畏。个人、群体与自然、社会在时空之间关系的融合、转换,而承载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影像以展现诗意组合的方式让你感知自行车的亲切、可爱与灵性,让你记住那些有个性、有温度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74年,我在文化局做审干工作,那是一份得到领导高度信任的差事。我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山东各县,每天租金一元钱,如果汤河过水还要再加一块钱。在自行车上,掌控着速度、节奏、随意性很强的读着山水、乡村、小桥,读着村庄、农舍、小院落…… 读着自然、社会、文化、历史、当下和过往。两大本速写是我当年意外的满满收获。与之牵手、心心相印;与自然为友、亲密无间;城市和乡村的风景、人情,共同演绎、编织着诗和远方、记忆和梦想。那段时间,自行车因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功不可没。经一个多月急行军似的锻炼后,当我回到感觉变小了的城市里时,我的骑车速度和车技已今非昔比了。</p><p class="ql-block"> 骑自行车比速度,看谁骑的快;左手把把骑一辆自行车、右手把把带另一辆自行车、相当于同时骑着两辆自行车,比谁骑的远;单手扶把或双手撒把骑自行车,比平衡,看谁坚持的时间长、随心所欲、自由奔放。当年我们那代年轻人争强好胜的一系列节目,我都曾乐此不疲的比试过并因此还打破了记录。</p> <p class="ql-block">  80年代初,女儿不到一岁,刚会爬。一天,睡午觉时,过堂风把房门关上了。妻没带钥匙,女儿惊醒后正往床边爬,妻喊邻居帮忙给我打电话,我疯了般骑车往家跑,6分钟跑完了平时需25分钟的路程。到家时,妻早已打碎了一块玻璃,在2米多的高处,1米68的个头的妻,居然从比一本杂志还小的房门上亮子窗框中爬进卧室,保护住了女儿没有掉到地上。那以后,我曾几次骑着自行车以最快的速度,试着6分钟能否完成这段路程,结果都没成功;妻也尝试着能否再次从那小小的窗框中爬进去,结果是,不能。多少年来,这件事成了不解之谜。&nbsp;</p><p class="ql-block"> 70年代末,我15岁,读初中。一天早上,全排同学(当年正值文革时期的学校按军事化管理,连、排、班编制)在排长杨文波家搞“忆苦思甜”活动。排长的妈妈是一位善良的母亲,给我们做了野菜玉米面团(“忆苦饭”),同学们吃的挺香,但不能说出来(因为这是万恶的旧社会穷人吃的)。忆完苦、思完甜后,排队上学校,复课闹革命。快到校门口时,我发现书包落在排长家了,于是,借老师的自行车赶回排长家取书包(尽管书包里只有毛主席语录本)。回校后,排长跟我说,“你骑上自行车时,全排同学都惊奇地看着你会不会骑自行车。因为同学们一直认为你是“掏裆”骑车的主。当年谁要是“掏裆”骑自行车会被人瞧不起的。那天的“忆苦饭”真真是没白吃,算是为我正了名,打那以后,同学们开始对我另眼相看了。</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后,我不到30岁,带着工资读美术大学。一天午夜(应该是下半夜了),我和同学陈彦、崔晓柏、刘卫东,小聚小酌后,骑着自行车离拉歪斜地在有些昏暗的、前后左右几乎一个人都没有的马路上,无拘无束的撒野发泄着。因为内急再加上要醒醒酒,几个已经长大了的城市少年,翻身下车,在马路中央一字排开,逆光的路灯把我们在地面上拽出了四条长长的影子,记不得那天我们嘴巴里吼出的是什么歌曲了,反正挺滲人的,当时怎么看,我们哥几个都像是坏人。马路地面上四条影子东倒西歪的移动着,愣是把一个可能是刚下夜班的女工给吓跑了。我们几个酒也醒了,赶紧翻身骑上自行车往各自的家里蹽,生怕那女工去报警,说我们是流氓。当年,一定是自行车让我们哥几个逃过了那自作多情的一劫。实际上,我们就是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方、以不合适的方式画了几幅地图而已。若干年后,我们已经步入了中老年,这件事竟成了大学同学聚会时的谈资之一。</p> <p class="ql-block">  城市在白天里会显得很安静,马路上,偶尔会有几辆轿车驶过,“刷刷”的声音掠过时会很轻盈。马路上常听到的所谓“噪音”是时不时传来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和傍晚时分谈恋爱的青年男女推着自行车行走时,自行车链条咬合齿轮发出的“嘚嘚声”,似恋语、轻轻柔柔的好听,尤其是全链盒自行车链条轻吻链盒时发出的空灵般的声音更加好听。自行车就这样陪伴着恋人们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和城市默默地交谈着、移动着并自由自在地化为纯洁干净的空气,融入城市美丽的生活中。</p><p class="ql-block"> 自行车隔三差五就找主人要能量,于是给自行车轱辘打气就成了常态。那真真是个力气活儿,但却为男士们创造了向女孩子们讨好、献殷勤的绝佳机会。世间一定会有因帮女士给自行车打气和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当年叫“坐二等“)而恋上爱、结了婚、生了孩子的小家庭。自行车本身的特质以这种简单纯洁的方式默默地为青年男女们做着奉献、撮合着幸福。</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上的恋情。)</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上的恋情多多。)</p> <p class="ql-block">  雨天里的自行车会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车轮上仿佛一尘不染、溅起了水花,恣意飞舞;遇到大风天,迎风骑车有时会“寸步难行”,而当顺风时,不需发力蹬车,便会被风助力,把你推送出很远;冬天的雪地上,自行车碾压在积雪的地面上发出“咯吱咯吱”好听的声音并画出纵横交错的美丽弧线;偶尔结了冰雪的马路上,大自然会和你一起嬉戏,让你和车同时舞蹈般的倒下去再爬起、爬起来再倒下去,后面的自行车还会跟上来凑热闹、一连串舞蹈般的几连撞的集体舞,居然不会有一人受伤,自行车也完好无损,仿佛天公只是想跟你做做游戏。</p> <p class="ql-block">  已经记不清楚具体是哪年、哪天、哪月了,这些游戏突然戛然而止了。国企改革、大批工厂倒闭、几千万工人下岗后的日子里,自行车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于城市的公共视野中。这种悄无声息的变化,以不易察觉的方式随着黑夜的离去而集体退出,极少能再寻觅到它们的踪影。昔日的它们已被无情地驱赶到了一个人们极少能够看见的地方,马路已把过去赋予它们行走的空间,剔除殆尽。一个曾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羡慕不已的、没有任何污染的交通器物连同它引以为豪的自行车王国也随之悄悄的解体了。自行车,作为那代人的成年礼物,如此之多的美好被镌刻在了那个年代人们的集体记忆之中:那只美丽的“凤凰”和洁白的“飞鸽”,在沸腾的城市里、在人们的生活中“永久”地消失了。仿佛整座整座的城市似乎是在瞬间将它们遗弃的,成千上万的人又生生把它们丢到了再不会受到重视的角落。它们似乎和它们的主人以同样的命运而集体下岗于那个具有特色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几年后,大批大批千篇一律、多胞胎式、整齐划一、没有个性、谁都可以上去骑骑的“共享单车”横空问世,堂而皇之的取代了延续百年的、极具个性色彩的、如今已沦为“丑小鸭”的私家自行车。扫码、交费,当今的年轻人每时每刻都在与“共享单车”以“买卖”的形式完成着代步,冰冷而陌生。</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城市里,“共享单车”还携手外卖小哥疯狂驾驭的、风驰电掣般的“电动单车”粗暴地强占了本不属于它们的领地。这些没有礼貌的钢铁器物,带着其经常易主的、且永远没有固定主人的所谓主人,旁若无人般野蛮地穿行于城市里车满为患的机动车流之中、大街小巷、红绿灯下。行人和机动车司机已被它们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吓得草木皆兵,再加上一些无良“碰瓷儿人”的加入,安静的城市里喧闹非凡,混乱不堪。</p> <p class="ql-block"> 如今,城市里骑自行车的人数已越来越少了,拥有私家自行车的个人也已寥寥无几。今天的城市少年,已无法体会父辈们昔日对自行车的衷情。想与“共享单车”交心交友定是天方夜谭,荡然无存的情感连同那么一丝的占有欲被时代逼迫为:骑自行车被视为穷人或是不成功的代名词。骑在自行车上已无钱可挣、坐在自行车上已无恋爱可谈;它们失去了昔日的神秘而派生出为数不少的“小资们”,当他们口袋里只有十几块钱时,宁可饿肚子,也要选择喝杯咖啡或是宁可不骑自行车,也要打车而且还必须要让别人看到的奇怪心态,这时的“虚荣心”很昂贵!</p> <p class="ql-block">  没有灵魂的“共享”单车,命运有些许凄惨,像一个一个没娘的孩子,无人保护、无人看管。幸运的勉强能“活”下去,“点呗”的定会“夭折”而无人问津。</p> <p class="ql-block">  自行车已成为被时代沦为尴尬的社会最底层的象征。“共享单车”又像一个个失去了父母的“孤儿”,似乎永远也得不到“一点点的关爱”。除一些还算有好的站姿,在某处候场,等待新主人的到来;而另一些则会被遗弃在城市里的各个角落。墙根、草丛、水洼、垃圾堆等随处可见的东倒西歪、缺胳膊少腿的“它们”像战后的伤兵般凄凉。有资料显示:“共享单车”资源的巨大浪费已是不争的事实。它们没有催生出当代年轻人的奋求精神,相反让那些怕被人笑话,宁可走都不想骑车、而又买不起轿车的这代人仿佛失去了灵魂,陷入了两难的迷茫和尴尬的境地。</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骑自行车的人.心情舒畅.笑声朗朗)</p> <p class="ql-block">  不过,在当下,一个一个“小小的自行车王国”会集中在各个大学的校园里,那些无暇顾及什么“小资不小资”的半完整的社会人们,没时间也没精力去完善那些暂时没用的“虚荣心”,等步入社会时再去研究那些人类的垃圾行为吧。自行车真真成了试金石,去检验这个民族未来的一代年轻人是否会继承父辈们的优秀点滴,让朴素高尚的美德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当今,在大学校园里还能看到为数不少的私家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曾经友好和善的融入到人们恬静的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但有一些老者,他们和在中国诞生的自行车几乎是同年龄的一些“自行车迷”们,仿佛还生活在那个年代,怀旧感促使他们四处寻觅着、收集着“心爱”并小心翼翼地、一辆一辆的挂在墙壁上,名约“不能忘却的记忆”。诡异的是,挂起来的自行车怎么看都觉得像是一个一个被吊起来的革命者,场面很凄凉,它们似乎还在呼吸着,历史是否没有给予它们公平的对待。</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自行车命运多舛。)</p> <p class="ql-block">  自行车,几代人曾经有过的最爱和童话般的美丽梦想!自行车上的童话故事讲不完、说不尽……</p><p class="ql-block">  自行车,人类的一个伟大发明,真的会就这样消失吗?一个时代突变的细节会这样不留情面地离去吗?被“消失”和被“离去”会是人类的本意吗?</p> <p class="ql-block">  当年,父辈们手把手教我们学骑自行车时,那些有惊无险的乐趣,仍然在温暖的生活长河中,释放着欢声笑语;当年,人和单车与自然的诗意组合,已成为了不能忘却的回忆,牢牢地镶嵌在温暖沸腾的城市里。它们真诚似密友般可亲,温顺似情人般可爱,人们占有它时的快感得到了的淋漓尽致的展现,人天生具有的驾驭欲和占有欲得到了充盈的满足。它们伴随了几代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塑造了几代人的朴实、善良和奋求精神。它们以其特有的自塑方式参与着和融入城市的进程,那些无私、绿色的美德已浸润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和几代人的心田,默默地守护着城市的背景里这份珍贵的、不朽的发明和曾经的绚丽。</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这一切,真真应该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部分图片资料来自于互联网)</p><p class="ql-block">(附:图片)</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的驿马、驿车,战马和战车。)</p> <p class="ql-block">(人类驯服的野马。)</p> <p class="ql-block">(人类驯服的野马。)</p> <p class="ql-block">(古代战场上的战马。)</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场。)</p> <p class="ql-block">(马,贵族娱乐的工具。)</p> <p class="ql-block">(人与马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中国现代的马车。)</p> <p class="ql-block">(人类的赛马运动。)</p> <p class="ql-block">(电影《末代皇帝》,洋人送给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一辆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主演过《罗马假日》好莱坞明星奥黛丽·赫本学骑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赛车,现代人类的娱乐方式。)</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类的娱乐活动-赛车。)</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名牌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名牌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聊天的青年人。)</p> <p class="ql-block">(骑自行车上班的工人们。)</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名牌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电影《小兵张嘎》)</p> <p class="ql-block">嘎子扎破了侦察员罗金保叔叔的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电影《末代皇帝》)</p> <p class="ql-block">(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电影《芳华》)</p> <p class="ql-block">(电影《十七岁单车》)</p> <p class="ql-block">(电影《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p> <p class="ql-block">(电影《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p> <p class="ql-block">(电影《偷自行车的人》)</p> <p class="ql-block">(二战题材的影片)</p> <p class="ql-block">街头自行车上的小小理发店。</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上的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人力板车上的幸福童年。</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上的天伦之乐。</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上的小家庭。)</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名牌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银装素裹,自行车仿佛披上了婚纱,静静的等待着他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共享单车、整齐划一、没有个性。)</p> <p class="ql-block">但好景不长,刚刚出生不久的共享单车便沦为了这般模样,好些凄凉。</p> <p class="ql-block">没有灵魂的“共享”单车,命运有些许凄惨。</p> <p class="ql-block">没有灵魂的“共享”单车,酷似流浪儿般的命运有些许悲凉。</p> <p class="ql-block">当年傲气十足的自行车王国已然解体。</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少有机动车喧哗的古老国度里,自行车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融入人们的快乐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骑自行车的快感,悠然自在。)</p> <p class="ql-block">(城市里的自行车流:背影依然壮观。)</p> <p class="ql-block">(北方的冬天里,骑自行车上班的车流。)</p> <p class="ql-block">(一辆自行车、一个快乐幸福的小家庭。)</p> <p class="ql-block">(放飞梦想的日子是在自行车上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的邮递员,是骑着自行车传递友谊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匆匆驶过的自行车,都成为了过往。)</p> <p class="ql-block">(大街小巷里,经常会传来清脆悦耳的自行车铃声。)</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载着幸福、载着快乐、载着梦想,成为了过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