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斤半”的深刻印记

阳太空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支手枪一一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部队排以上干部的配备武器一一54式手枪。这种手枪在当时营以下部队是最轻的武器,大约1.25公斤,我们边防连队官兵俗称它为“两斤半”。 </p><p class="ql-block"> 入伍后,我被分配到云南省沧源县南腊公社驻扎的云南省军区独立第7团1营1连,负责守卫中缅边境第148至153号界桩之间的国境线。</p><p class="ql-block"> 到达连队,我被分配在焦会忠班长的60炮班,10个月后,调任连队文书(兼军械员)。连队配备的56式轻机枪、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1式自动步枪,54式手枪、60迫击炮、40火箭筒、26信号枪,以及几十万发各型子弹、炮弹、火箭弹、手榴弹、信号弹,TNT炸药、雷管、导火索、爆破筒,洋铲、十字镐、战备砍刀,8倍望远镜、军用地形图、指北针,擦枪油等,除配发给干部战士外,库房里的管理人员就是文书兼军械员。</p><p class="ql-block"> 作为军械员,对连属各种武器的构造、性能、各部机械名称及其用途,是岗位练兵的必须内容。其中,对54式手枪的分解结合,蒙上眼睛的考核我只用了38秒,而56式冲锋枪分解结合则只用了28秒。54式手枪立姿无依托对25米处胸环靶射击,右手最好成绩是5发子弹50环,左手是5发47环。</p><p class="ql-block"> 1979年作战结束后第一次探亲,当时允许把枪随身带,我的54式带个简易枪套,两个弹甲一包手枪弹回到家,那时在军营和外出都穿军装。有一天外出我把枪放在岳父的抽屉深处,待下午回来,全家人都不说话,我感到氛围不对劲,问什么情况。岳父说,小内弟把你的枪翻出来了,在四楼过道上玩,还怎么把子弹拉上了膛,把过道水泥板打了个小坑,他又朝天上扣了一枪,吓得不敢再动了。邻居赶紧告诉岳父(朝鲜战争时的侦察排长),岳父从办公室跑回去把枪拾起,退出弹甲和枪膛里的子弹,又去单位保卫科找了擦枪油,把枪管和枪擦干净放回抽屉上了锁,把个小内弟狠狠地收拾了一通!幸好,没伤着人~万幸万幸!从那以后,再也没把枪带回过家了,包括部队的家属院。</p><p class="ql-block"> 岳父陪我去珙县,在巡场下了火车转公共汽车,上来了五六个小偷,制造拥挤,一个在前用草帽挡住我们视线,两个人把我和岳父岔开,另两个人在我身上摸,我对摸着我腰上的人说:不要命就继续啊!我左手比了个扣扳机动作,那人赶紧喊师傅停车,驾驶员也见惯不惊,刹车开门,那几人全部下去了。驾驶员问我,有损失没有。我摇了摆头。司机说:他们今天遇到真神了。车上的人七嘴八舌,抱怨秩序太乱。</p><p class="ql-block"> 1980年上半年,我带着两个连(六连和机枪二连)回到云南省金平落水洞,配属32师工兵营修边防永备坑道工事,在山上工作了两个月,团里通知我回小勐养开团党委会,我和通信员袁世宝,在金平坐公共汽车到开远,坐小火车到昆明,本想快一点回到西双版纳小勐养驻地(当时从昆明至小勐养坐长途班车需要4天才能到达),昆明军区第四招待所离民航售票处很近,买飞机票到思茅(正常情况下昆明飞思茅搭乘第二天思茅到景洪班车在小勐养下车即到营区),不料当时的安24小客机连续三天都因天气不好而不能起飞。我挎的是那54式,袁世宝背的是冲锋枪。那时是战时状态,昆明等各地大街上路上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军人,习以为常啊!在飞机上,我们枪不离身,凡军人进出一律放行。</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部队的枪统统收入仓库,就连哨位上的卫兵也只是挎个枪盒~不知这种奇怪的现象什么时候止。离开部队后,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 武器/60炮/冲锋枪/54式,伴我20几年,成了终身回味的往事,那种对枪的情感与倦念,似乎成了习惯。今日5月4日是青年节,留给我的,仅仅是回忆和无愧青春的安慰!</p><p class="ql-block"> 2021.05.04于天府新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