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始末:周恩来总理两度哽咽失语

福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就像辛弃疾、文天祥,如若面对国家的危难,他们都以能够为国家燃尽最后一丝光和热做为人生幸事,所以每一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不管生死,永远都会让人民铭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initial;">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大地人才辈出,为中国的浴血重生竭力奋斗,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证毛主席开国致辞的将领,都是国之栋梁,其中就有陈毅元帅。</span><b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color: rgb(22, 126, 251);">二十余年之后,在他的追悼会上,毛主席与总理双双出席,周总理还曾在会上两度哽咽。</b></p> <p class="ql-block">诗人将军陈毅</p><p class="ql-block">陈毅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重庆市江津区,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家庭氛围还算开明,当时,清王朝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逐渐长大成人的陈毅没有继续接受四书五经的教育,15岁时,他进入了成都甲种工业学校。</p><p class="ql-block">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上振臂疾呼,呼吁中国的青年人提倡民主与科学,摒弃侵蚀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从此中国文化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远在成都的陈毅深受新文化运动的感染,开始对中国的文学、政治局势有了新的启发与思考。五四运动前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青年知识分子之间掀起了一股赴法国勤工俭学的热潮,陈毅怀着救国之心,报国之愿,毅然离开了家乡,前往法国。</p> <p class="ql-block">在法国的陈毅边工边读,了解了法国社会底层的真实情况,逐渐开始明白资本主义本质上也是罪恶的深渊,资本主义没有拯救法国,同样,也无法拯救中国。</p><p class="ql-block">知道资本主义行不通之后,陈毅逐渐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三年之后陈毅归国,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年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了追随中共的红色道路。</p><p class="ql-block">虽然陈毅一心想要干革命,但是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十分浪漫的文人,在闲暇之余,总会做一些诗词,“我少年时代家庭教育和我在成都周围富于文学艺术史迹的自然环境,又把我推上了倾心于文学的道路。”陈毅后来这样回忆道。</p><p class="ql-block">在这一点上,他与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可谓是不谋而合。正是因为在对诗词和革命都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理想,陈毅和毛主席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数十年之后,毛主席哪怕是病痛缠身,也坚持到陈毅的追悼会上送老友一程。</p> <p class="ql-block">陈毅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对毛主席有所了解,那时他的好友蔡和森总是与他讲述毛主席在国内发表的言论和文章,对毛主席很是佩服,1928年湘南暴动之后,陈毅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安全转移到了井冈山,陈毅终于迎来了和毛主席见面的机会。</p><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上,陈毅第一次与毛主席见面,二人一见如故。此后在毛主席的带领下,陈毅在红军部队里与他紧密配合,一路高歌猛进,黄坳、永新城、等战役节节胜利,毛主席曾经在写过一封信给陈毅,信中写道:“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p><p class="ql-block">井冈山时期,二人除了携手共谋革命事业之外,还经常互相切磋诗作,无事时还一起诵读古代的经典诗词,陈毅回忆那段日子的时候曾说,他清楚地记得毛主席当时最喜欢的就是宋朝爱国词人陈与义的临江仙。</p><p class="ql-block">1928年,毛主席听到留守在井冈山的军民保卫战取得胜利的消息时,难掩激动之情疾步回到自己简易的书桌旁挥毫写下《西江月·井冈山》,这首气势磅礴的词,第一读者之一就是陈毅,陈毅还珍藏着井冈山时期毛主席所赠的诗词手稿。</p> <p class="ql-block">陈毅对毛主席的作品一直赞颂有加,毛主席对陈毅的诗作也十分欣赏。1948年陈毅到陕北杨家沟给毛主席汇报孟良崮、莱芜战役的战况,毛主席听完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对工作情况作出指示,而是少有地调侃陈毅,问斩获如此大捷,不知的陈毅老弟有没有作诗。</p><p class="ql-block">陈毅一听哈哈大笑,心想知我者毛主席也,随即便大声朗诵了自己为庆祝战役大捷写的《莱芜大捷》,毛主席听完之后连连抚掌称赞。</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一直都有创作的习惯,哪怕是当上主席操持国家大事也没有荒废,并且对他的老友陈毅的作品也很是关注,可惜陈毅1963年在《人民日报》刊载了《昆明杂咏》之后就很少发表作品了。</p><p class="ql-block">1964年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陈毅有一天突然被毛主席叫了过去,他还以为是有什么急事相商,赶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到毛主席办公的地方,谁知道毛主席慢悠悠坐下来开口问他,最近怎么看不到什么诗词发表。</p> <p class="ql-block">陈毅心中突然感到一阵温暖,自建国之后,他与毛主席二人各自都有着繁重的政务处理,但他一开口,好像又回到了井冈山二人互相切磋诗艺,评鉴诗词的日子。</p><p class="ql-block">除了在革命时期与毛主席成为挚友之外,陈毅与周总理也有着多年的深厚感情。陈毅与周总理相交,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的赴法留学时期,周总理曾经说过他最为钦佩和欣赏的就是陈毅那刚烈而不失潇洒,豪侠而不乏文雅的性格。</p><p class="ql-block">陈毅一面是红军军中的铁血将领,一面又是学富五车的多情诗人,他与素来温文儒雅的周总理不管是相处还是工作都十分契合,革命时期一起建设红四军,建国后共商新中国的外交事宜,恰如高山流水遇知音。</p><p class="ql-block">陈毅性格刚直,情感却柔软,为人亦无可挑剔,所以他与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相交颇深,尽管新中国成立后他曾经遭遇政治风波,但在他生命走到尽头之时,毛主席与周总理仍然坚持来送老友最后一程。</p> <p class="ql-block">追悼会上的含泪送别</p><p class="ql-block">1972年1月6日,71岁的陈毅因病于北京某医院逝世,一代将星就此陨落。陈毅的档案当时已经转到了军委,所以中央决定陈毅的治丧工作由军委主持办理,周总理在征求了几位老帅的意见之后,决定由李德生同志组织一个治丧小组,而悼词由总政治部的刘岩同志撰写。</p><p class="ql-block">刘岩同志基于周总理的指示:陈毅的治丧工作与李天佑同志相同,规格略高,拟定了陈毅的悼词,呈交给周总理审阅时,他斟酌再三,还是加上了这样一句评价:“陈毅功大于过”。肯定了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1月10日下午,陈毅的追悼会在朔风卷地,大雪飘摇中低调召开。陈毅生前的亲密战友纷纷来给他送别,追悼会现场笼罩在浓厚的哀伤氛围之下,那些铁骨铮铮,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看到安静躺在那里的陈毅,全都忍不住抬手抹泪。</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沉默地站在那里,一向最为照顾大家情绪的他,如今也好像是被抽干了精神,陈毅的追悼会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以低于他功绩的规格低调举行,思及此,他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友,本就带病工作的身体显得愈发憔悴。</p><p class="ql-block">突然,门外急匆匆走进来一个人,他快步走到周总理身边对他耳语。</p><p class="ql-block">周总理听完突然有了精神,他激动地找到治丧的总负责人,告诉他立即通知各个部门,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规格要马上提高,此外,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包括各界人士,如果有心来参加追悼会,请他们都来参加。</p><p class="ql-block">在场的人被这个变故一下冲击得摸不着头脑,陈毅的遗孀张茜呆呆地看着周总理下达命令,手上拿着悼词的叶剑英也停在了原地。</p><p class="ql-block">周总理走上前去,手扶住叶剑英的肩膀,难掩激动地开口:“毛主席要来!”叶剑英听到这句话立即有了精神,毛主席要来,对陈毅不可谓不是一个巨大的肯定。</p><p class="ql-block">不到半个小时,毛主席的专车冒着小雪缓缓开进八宝山烈士公墓,周总理等人走到门口前去迎接,只见毛主席在警卫员的搀扶下缓缓下车,他身上只套着件大衣,里面还隐隐露着睡衣,下身穿着一条绒毛裤,没有戴帽子,面容很是疲惫。</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忍不住开口问道:“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毛主席拍拍他搀扶自己的手,小声说道:“我睡不着啊!”</p><p class="ql-block">他身边的一个警卫员走上前去与周总理说,毛主席刚午睡不久,在床上辗转反侧,他本想进去问毛主席是否旧疾又犯了,谁知毛主席突然站起身来就往外走,全然顾不得梳洗,行色匆匆。</p><p class="ql-block">在毛主席的卧房里没有日历,当天桌上也未曾放着钟表,但毛主席却好似有心灵感应一般,知道已经到了陈毅同志追悼会的前夕,他心里终究还是放不下这位老友。</p><p class="ql-block">他边走边交代警卫员备车,命令他们立即前往八宝山烈士公墓,连外衣都没来得及穿,警卫员只好匆忙从衣帽架上拿了一件追出来。</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和张茜留影</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毛主席刚刚动完手术不到两个月,身体很是虚弱,平常只在房间或办公区域活动,精神不好,手脚都浮肿了,但他还是坚持办公,只是不再接待任何人的拜访。</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见周总理又要苦口婆心地劝他,他只是笑了笑示意他不要再说,赶紧带他进去见陈毅同志。这时身在北京的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作为唯一受邀来参加陈毅追悼会的外宾也赶到了,毛主席与他亲切握手后,几人一同进入了八宝山烈士公墓。</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坐在沙发上,1月的北京仍然寒冷刺骨,八宝山贵宾接待室里暖气设备不充足,工作人员只好支起了几个煤球炉取暖,但毛主席似乎丝毫未觉得寒冷,仍然不断地在对本次追悼会发表指示,对陈毅的家属进行亲切地慰问。</p><p class="ql-block">叶剑英趁毛主席与张茜说话,悄悄走到周总理身边将自己手上的稿纸递给了他,周总理不解地看着他,正想开口询问,只见叶剑英没有出声,而是专注地看着他,双手抱拳郑重行礼,随后便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打开一看,赫然是自己批示过的,陈毅同志的悼词,周总理一时热泪涌上眼眶,他知道,叶剑英看毛主席已到,恳切希望他能够在会上致悼词,这样也算告慰陈毅的在天之灵,肯定他为祖国作出的奉献。</p><p class="ql-block">此时,会场也基本布置完毕,周总理招呼大家有序就坐。</p><p class="ql-block">只有短短的六百字,但周总理却念出了六千字的内涵和蕴藉,并且在致辞之时还两度落泪,不得不暂停整理自己的情绪,在场无人不受这真挚友情的感染,抽泣之声四起。</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座下也忍不住湿了眼眶,周总理最后念到“陈毅同志安息吧!”毛主席站起身来,带领着全体人员面对鲜红党旗覆盖下的陈毅的骨灰盒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伟岸的身躯被病痛折磨地佝偻了起来,但他永远奋发的精神却丝毫不萎靡,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毛主席看似是突然决定来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实则中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在陈毅追悼会上致悼词</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出席,就是要对陈毅所做的一切作出肯定,让舆论不再攻击这位对共和国有功的老同志,毛主席在悼念会上曾郑重地开口:“陈毅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是有功劳的。”</p><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这一生中最后一次参加追悼会,为了他曾经的亲密战友,知己一般的诗友陈毅,强撑着病躯也来到了现场。</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人民日报》用了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陈毅追悼会的始末,标题为“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陈毅同志大会,伟大领袖毛主席参加了追悼会”。文中还将周总理所致的悼词和西哈努克亲王的悼文附上,告慰陈毅同志的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将军英灵不朽</p><p class="ql-block">“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陈毅元帅的一首诗作,同时也是他后半生的真实写照,尽管屡遭坎坷,但依然保持着自己高洁的品性,不曾被邪恶势力压弯了腰。</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周总理深知陈毅的为人,知晓他的刚直不屈。虽然人在历史的洪流中被裹挟着向前奔涌,但毛主席与周总理仍然尽自己的一份心让全国人民能够明白陈毅对中国革命与新中国的建设作出的贡献,他们之间的友谊令人感动,毛主席对人才的爱惜也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伟人们肉身虽逝,但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他们的生平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事迹我们应该熟知,先辈们所走过的路,他们的人生经验,是我们奔向美好未来的珍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与粟裕握手的留影,二人眼神中交流了一切!</p><p class="ql-block">在1972年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一张照片被永远地刻在了历史的记忆中。毛主席与粟裕的握手,仿佛是时间的交错,情感的流转。毛主席走向粟裕,他的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忧伤,一把握住了粟裕的手。他的声音仿佛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井冈山时期的战友不多了!”</p><p class="ql-block">这句话,不仅是对逝去岁月的怀念,更是对曾经浴血奋战、共同拼搏的岁月的回顾。粟裕心中涌上了百感交集,他想起了那段革命的岁月,那些挥斥方遒、共同奋斗的日子,此刻仿佛就在眼前。潸然泪下的不仅仅是粟裕,还有那段共同的历史,那些曾经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在这个庄严肃穆的时刻,历史的光芒照耀下,人们更加珍视着那段革命岁月,更加铭记着那些逝去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延伸阅读】陈毅病重不起,仍吃面条为毛主席庆生日,追悼会上毛主席潸然泪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71年12月26日,北京日坛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一个年轻的女孩儿正担忧着父亲的病情,此时她听见病床上虚弱的父亲用细小的声音说道:“姗姗,我想吃面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闻听此言的女儿既高兴又有点不解,病重的父亲为何会突然想吃面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女儿没有多想,便让人煮了一碗面条,将父亲扶起,一根一根的给父亲喂着面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吃面条的过程很艰难,但是老人却十分的欣慰,当他勉强吃完面条之后,开心的像孩子一样的笑了,他轻声的问女儿:“姗姗,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想吃面条吗?”女儿不解,等着父亲的解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图片/</span>1971年11月,陈毅躺在北京三零一医院的病床上,前排为长子陈昊苏,后排为女儿陈姗姗和次子陈丹淮。</p> <p class="ql-block">“因为今天是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生日,我吃一碗面条来为毛主席庆生”,女儿听完父亲的话后泪流满面,原来病重的父亲还时刻记挂着毛主席,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而这个病重的老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帅陈毅。</p><p class="ql-block">陈毅元帅戎马一生,和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两人不仅是战友,还是诗友。</p><p class="ql-block">他们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一起并肩战斗,谈诗论道,抒发着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为后人称颂。</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陈毅元帅的战友情</p><p class="ql-block">陈毅出生于1901年的8月26日,比毛主席小了八岁。1919年,年仅十八岁的陈毅赴法国留学,后来认识了同样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p><p class="ql-block">▼1933年毛主席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蔡和森的介绍下,陈毅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3年加入我党。</p><p class="ql-block">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毅跟随周总理、贺龙等人参加了“南昌起义”,一起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p><p class="ql-block">而此时的毛主席则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旷世名言,并随后发动了秋收起义,带领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和改变。</p><p class="ql-block">作为我党早期的成员,毛主席和陈毅在党内早已是如雷贯耳,但两人直到1928年的4月才第一次见面。</p><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一见面,两双大手就紧紧的握在了一起,毛主席对于陈毅直爽的性格十分欣赏,他一直认为革命者不藏着掖着,没有私心杂念,为人光明磊落,才是值得深交的朋友。</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给陈毅的信中曾这样写道:“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足见毛主席对陈毅的认可与信赖。</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陈毅在“南昌舰”上</p> <p class="ql-block">而陈毅对毛主席也十分敬佩,第一次见面就被毛主席的才气所吸引:“润之兄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胸有大志,将来必定会成就一番大事”。</p><p class="ql-block">往后的事情在当时看来或许犹未可知,但是毛主席的确非同凡人,在早期的中央苏区和工农红军建立之初的最薄弱、最容易昙花一现的时候他英明神武的领导着中国革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虽然毛主席和陈毅两人对彼此都有深深的好感,但是在革命岁月,有时他们也会因为革命战略而发生争执。</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陈毅是个直脾气,在革命早期陈毅对于毛主席的主张有过一些误解。</p><p class="ql-block">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召开了第七次党代会,而此时的红四军除了有军委还有前委(前敌委员会),双方职能交叉、人员重合,指挥起来十分的不便,造成了一些矛盾。甚至陈毅还在大会上批评了毛主席和朱德。</p><p class="ql-block">会后,毛主席出走上杭县,进行深入群众的宣传和指导工作。但是随着7月29日,国民党军“三省围剿”的来势汹汹,毛主席的之前的观点被认为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陈毅后来也已认识到了自己当时的不成熟,回到根据地后他接连写了三封信态度诚恳,言真意切的在信中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希望毛主席尽快的回到红四军来。</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被陈毅的真诚所打动,也放下了之前的芥蒂,回信说自己会尽快回到部队中去。</p><p class="ql-block">自此之后,陈毅就一直坚定的跟随着毛主席。陈毅与毛主席不仅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而且在诗词创作方面两人也是惺惺相惜。</p><p class="ql-block">两人的诗友之情</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是极富才情的,而且自小就胸有大志,十六岁那年,毛主席离开家乡到长沙求学,写下被后人称赞的《咏蛙》,其中两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充分展现了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就已经有了气度不凡的霸气。</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陈毅(左三)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比起毛主席,陈毅的第一首诗则是在1921年从法国留学归国后听到母亲讲述家庭困境时的有感而发:“年年难过啼饥寒,处处环境亦皆然。待到一朝风雷震,谁说苦尽不生甜”。</p><p class="ql-block">那个年月,中国大地处在贫穷和落后中,百姓困苦不堪,而他们需要的正是革命的风雷震动,从此诗中就能体现出陈毅济天下的雄心壮志。</p><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上,毛主席和陈毅由于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同样的文学兴趣而常常聚在一起谈论诗文,畅谈中国的诗词与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1929年,毛主席攻打汀州成功之后,陈毅还专门写诗一首以作纪念“闽赣路千里,春花笑吐红。铁军真是铁,一鼓下汀龙。”——《反攻下汀州龙岩》。</p><p class="ql-block">这是五言绝句酣畅淋漓,没有过多的感情描写,但是那种红军长驱直入、一鼓作气、直下坚城的气势磅礴跃然纸上,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陈毅还都特别喜欢宋朝词人陈与义的那首《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情。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p><p class="ql-block">这种家国沦丧,百姓流离,生灵涂炭的人间悲剧令陈毅和毛主席心有戚戚焉,在那个年代,中国人处于帝国主义、官僚主义的压迫,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这样的现状令所有有志之士都会沉痛不已。</p><p class="ql-block">而井冈山上的共产党人,他们的使命就是带领中国人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走向民族的独立和自强,洗刷自1840年以来的所有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耻辱。</p><p class="ql-block">▼陈毅和妻子张茜以及孩子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每当毛主席和陈毅等人在谈论革命的前途和现实的军情时,这首词往往也会在他们的口中随口而出,令人警醒,激动之情犹如“林中波涛”。</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陈毅也同样的十分关心,他不仅关注陈毅创作诗歌的情况,还常常对人称赞其诗歌。他曾经这样说道:“陈毅的诗豪放奔腾,有的地方像我。陈毅有侠气,爽直”。</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有人问毛主席对当前形势的看法,毛主席未加思索,就念了一首诗回答,而这首诗正是陈毅当年在南方打游击时所作的《梅岭三章》中的一首:“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p><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陈毅来到了陕北米脂县杨家沟,毛主席亲往迎接。当陈毅说到孟良崮、莱芜战役时,毛主席笑着对他说:“你不写诗了吧?你打了胜仗总是要写诗的”。</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陈毅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陈毅兴奋的回答道:“对了,对孟良崮、莱芜战役都写了。”</p><p class="ql-block">接着便朗诵起他的《莱芜大捷》:</p><p class="ql-block">“淄博莱芜战血红,我军又猎泰山东。百千万众擒群虎,七十二崮志伟功。鲁中霁雪明飞帜,渤海洪波唱大风。堪笑顽酋成面缚,叩头请罪詈元凶。”</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听罢,连说:“好诗,好诗!”</p><p class="ql-block">陈毅是毛主席一些诗词作品的最早拜读者,毛主席还将自己的一些手稿赠送给他,可惜的是,由于战乱频繁,陈毅忙于军务,在恶劣的敌我环境下很难妥善的保存这些珍贵的原始稿件,不然留到今日也是无价之宝,可令后人观瞻。</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毛主席将其最出名的那首《沁园春·雪》的手稿赠送给陈毅后,他一直带在身边,极为珍视。</p><p class="ql-block">对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陈毅元帅特别推崇,认为只有毛主席这样有着雄才大略和气度胸襟之人才写的出来,他曾经无限感慨道:“这首词不仅是中国词史的高峰,也是无产阶级诗词的高峰,以后很难有人超越了”。</p><p class="ql-block">陈毅不仅自己喜欢读毛主席的诗,而且还喜欢用毛主席的诗来教育孩子。</p><p class="ql-block">1956年6月,毛主席在武汉横渡长江后,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p><p class="ql-block">这首词后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引起很大反响,陈毅特意把孩子们都喊了过来,让妻子张茜给孩子们一一讲解其中的意境。</p><p class="ql-block">陈毅对孩子们讲,毛主席已是60多岁的高龄了,但仍像革命时期中流击水那样青春焕发,而你们这些孩子还正年轻,一定要在大风浪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革命意志。</p><p class="ql-block">图片/1963年,陈毅夫妇陪同哈姆西克在毛泽东故居。</p> <p class="ql-block">正是毛主席和陈毅惺惺相惜,所以陈毅对毛主席的关心更加的细致一些。</p><p class="ql-block">1960年9月,陈毅在中南海的游泳池设宴招待外宾,宴会结束后,陈毅却一反常态的向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出:“现在我不走了,我要在毛主席床上睡个午觉”,这个大胆的提议令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大吃一惊,但是他们还是按照陈毅的吩咐去准备了。</p><p class="ql-block">当陈毅在沙发上喝完茶之后,就去到毛主席的卧室休息了。过了一个小时,他才从毛主席的卧室里出来。</p><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连忙问道:“陈副总理 ,您睡好了吗?”。陈毅回答说睡的还行,周围潮气很重,感觉睡不踏实。</p><p class="ql-block">紧接着,陈毅元帅又说道:“主席睡的木板床这么硬,你们怎么也 不给他换一换啊?”,工作人员解释说主席睡习惯了硬床,软的反而不舒服。陈毅听了,感慨不已。</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工作人员才知道,原来陈毅元帅是担心毛主席睡不好,特意来亲自查看毛主席的居住环境的。陈毅细腻的心思也令人感叹。</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参加陈毅的追悼会</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建议下陈毅被任命为新中国的外交部长,对于这个任命,毛主席也是赞同的。但是陈毅是从战争中刀山火海趟过来的,从来都是脾气火爆,军人作风,对于自己当外交部长他是十二分的不情愿。</p><p class="ql-block">为此,他还特意多次找毛主席和周总理下棋,目的就是希望中央收回这个任命,因而他下棋的时候也没收敛自己的脾气。</p><p class="ql-block">一次,毛主席就发火了,说道:“元帅就不能当外交部长了吗?你陈毅凭什么不能?有火气有本事朝那些西方帝国主义去发,不要总是朝着自己身边的同志发火”。</p><p class="ql-block">经过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一番谆谆教诲,陈毅才真正收敛了自己的性子,后来在我国外交事业上也做得十分出色。</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中央、毛主席选择陈毅做外交部长,其实是早有考量的,在国共博弈时陈毅就在智谋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1944年11月,作为美国总统特使的赫尔利少将访问延安,并与毛主席达成了协定。协定里有这么一条,就是赫尔利同意我党和国民党改组成立联合政府。</p><p class="ql-block">但是众所周知,这与蒋介石的让我党加入国民党政府是有区别的。所以蒋介石势必不会同意这个协定。</p><p class="ql-block">果然,当周总理和赫尔利到达重庆后,蒋介石拒绝签字。于是周总理拟了一个“复案”让毛主席批复,考虑到事情重大,毛主席又将“复案”发给其他委员和陈毅,让他们提些建议。</p><p class="ql-block">当陈毅看到“复案”后,又根据当时的形式判断:</p><p class="ql-block">第一,即使蒋介石方面与我党改组成立联合政府,我们也只能拿到少数的阁员,不能挽救我党在西南的局势,也不能促进全民族抗战的全局。</p><p class="ql-block">第二,如果按照蒋介石提出的“对策”办,那样的话国民党只会加速其腐化。</p> <p class="ql-block">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蒋介石必定不会改组成立联合政府,他不签字反而有利于我方,签字了反而不利于我方,于是我们只需要“就汤下面”,等待时机,等到德国垮台,苏联出兵远东,到时我们争取大发展,则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陈毅又结合历史的事件去分析其中的道理,并将自己的分析写成13页的信转交给了毛主席。</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看到信后颇为重视,一边看一边用笔将重点圈起来:“因此目前以周、董回车”“同时我不入阁”“最好能打通交通”“忍耐等待”“直到他断气送终”。</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最后还在纸上重重的写下了“存”字,并且画了弯钩,表示这封信的重要,然后交给了秘书存档。</p><p class="ql-block">没多久,陈毅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来示读悉,启示极多,十分感谢,今日以电渝……至于基本方针,如你所说那样,除此再无二道”。</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于陈毅的深谋远虑是十分认可的,陈毅献上的战略大计,让蒋介石未战已亡。</p><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陈毅的大局观,以及他高远的战略思维,才让中央和毛主席决定由陈毅出任外交部长。</p><p class="ql-block">陈毅也不负众望,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然而,繁重的工作压垮了他的身体,陈毅被查出了身患肠癌,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告别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p><p class="ql-block">1972年1月6日,陈毅走完了其辉煌灿烂的革命一生,享年七十一岁。当天下午,中央办公厅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于1月10日在八宝山为陈毅元帅举行追悼会。</p><p class="ql-block">在得知陈毅去世的消息后,毛主席非常悲痛,他很长时间面无表情,无言无语,此时谁能理解失去一位44年战友的心情。</p><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毛主席和陈毅的革命情和诗友情,1972年,陈毅去世的时候,毛主席特意参加了他的追悼会。</p><p class="ql-block">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只参加过两场元帅的悼念会,尤其是1960年之后,毛主席参加的悼念会只有两次。一次是在1963年向罗荣桓元帅的遗体告别,一次就是1972年参加的陈毅元帅追悼会。</p><p class="ql-block">1月10日下午一点,毛主席突然对其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说完,毛主席就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向门外缓缓地走去。</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60年5月,从左起分别是张茜,陈毅,周总理和邓颖超。</p> <p class="ql-block">珍贵照片。1958年12月13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等人来到湖北麻城凤凰窝钢铁厂进行视察。他们兴致勃勃地亲身体验了一把打铁,看他们那架势,真是一把好手!</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毛主席已经是重病在身,他的这个决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人们没想到,病重的毛主席竟然会主动提出要出席陈毅的追悼会。</p><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连忙为毛主席调车队,并且通知了周总理和汪东兴等人。周总理得知这一消息时也十分突然,此时距离追悼会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当周总理赶往八宝山追悼会现场告诉陈毅的夫人张茜,毛主席要来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后,张茜不禁泪流满面,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这是毛主席对陈毅的一片深情啊。</p><p class="ql-block">由于毛主席临时决定参加追悼会,甚至连衣服都没有换:灰色的呢大衣下面露着一大截睡衣下摆,再下面是灯笼似的绒裤,脚上穿着一双“老头鞋”。</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被人们簇拥着来到悼念厅,此时的毛主席疲惫、憔悴和悲痛之情都浮现在脸上。张茜看见毛主席来了,上前走了几步迎接,此时满脸泪水,泣不成声的陈茜,用沙哑声音的问道:“主席,您怎么来了?”。</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同样的悲切,紧紧地握着张茜的手,毛主席潸然泪下,沉重的说道:“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p><p class="ql-block">当毛主席提出要执意戴着黑纱参加追悼会时,张茜的内心非常感动,这种殊荣是多少人都不曾有的。张茜迈着沉重的步伐,扶着已经尽显虚弱态的毛主席慢慢的向会场走去。</p><p class="ql-block">随着哀乐的响起,声音哽咽的周总理带着沉痛的心情致悼词,这份仅仅不到600字的悼词他几乎含泪读完,几次因为过于悲伤而不得不中断。</p><p class="ql-block">毛主席静静地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对着党旗覆盖下的陈毅元帅的骨灰盒三鞠躬,他静静地站着,看着陈毅的遗像,思绪早已飞远,或许在回忆着他们的激荡往事:那些烽火燃烧的岁月,那些诗情画意的瞬间,一幕幕都浮现在伟人的眼前。</p><p class="ql-block">这也是毛主席生平最后一次参加与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同志、战友的追悼会,此后的毛主席深居简出,身体每况愈下。</p><p class="ql-block">令人心痛的是,原本就百病缠身的毛主席参加完陈毅的追悼会后,回去后不久就突然休克了。</p><p class="ql-block">护士长吴旭君发现毛主席休克后,立即找来毛主席的秘书张玉凤,又连忙请来医疗专家组进行治疗。</p><p class="ql-block">专家认为毛主席这次是肺心病伴严重缺氧,导致的休克,经过紧急抢救,毛主席几分钟后才慢慢苏醒。</p><p class="ql-block">毛主席醒来过后,早已看透生死的他和身边的人打趣说道:“好像是睡了一觉”。</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此次休克与陈毅去世的打击,以及拖着七十九岁的病体坚持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不无关系,但这也足见毛主席和陈毅之间的革命友情,至今读来,亦是令人感慨!</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陈毅从战争年代走过来,他们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在那漫长的革命岁月中,陈毅紧紧地追随着毛主席的脚步,在毛主席的教导和指引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战绩。他们的战友情、诗友情坦荡而真诚,是为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陈毅和张茜</p> <p class="ql-block">1949年7月6日,陈毅与张茜和陈小鲁在上海的解放军入城仪式上。</p> <p class="ql-block">1949年夏陈毅(左四)、张茜(左二)与邓小平(右二)、卓琳(立者)和子女在上海寓所。</p> <p class="ql-block">陈毅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陈毅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1962年,陈毅夫妇和孩子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1年6月,陈毅生前拍的最后一张全家福。后排左起为:女儿陈珊珊、次子陈丹淮、三子陈小鲁25岁。</p> <p class="ql-block">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p><p class="ql-block">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