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不经意间,以实地走访家乡福清境内乡村为主题的“美丽乡村”专辑已经到了第22篇了。四年前即2017年3月,那时有了好好记录一下自己走过看过的家乡小景的想法,所以结合着自己的步行、骑行和自驾,带着相机,脚步随着心念走,拍下许多相片,听到许多故事,然后再查阅一些资料,把它们一篇篇记叙下来,虽然费心,但也让自己对家乡这片土地的认识逐渐饱满起来,即便我所记叙的仍然无法面面俱到,我也本着自己真实的理解而不是刻意地粉饰来记录。后面有友人说我这是响应号召,搞美丽乡村专辑啊,我觉得这个提醒很棒,就更加明确地以记录家乡各具特色的不同乡村为主题,形成如今的这个专辑。</p><p class="ql-block">福清这个地方现在宣传得满是溢美之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在四、五十年前,这儿还是一片贫脊之地,当年面海背山的福清居然那么穷也确实挺不好理解的。而如今,福清面貌焕然一新,早已经是全国县级区域经济百强了,当下几年都挤进前二十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我,也想用这个专辑来真实地反映在中国大地上,一个普通人的家乡跟随着国家大发展的脚步,不断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为咱们的党建党100年,为咱们学习党史活动添一份彩,因为我个人的观点是:学党史,既要学习开天辟地、艰苦奋斗的历史,也要学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的历史。有了对比,历史才更加丰满,道路才更加坚定,信心才更加充足,思想才更加自信。</p> <p class="ql-block">一都镇是福清境内最多山林的镇,也是最晚改乡为镇的乡镇之一,它与南岭镇有相似的地方,却比南岭镇更具山区特征,所以这儿是福清境内经济最欠发达的乡镇之一,也是福清境内“革命红区”最有题材的乡镇,在革命最困难的年月里,先辈们多是在经济贫困、交通闭塞的山区里生存并战斗着。在1958年以前,一都镇属于永泰县管辖,而再往前,一都镇还曾经飘摇般地轮换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这个形势也与该地座落于群山之间的地理环境很相衬,也导致了这个地方的历史资料残缺得厉害,这个在下面我会再说。这篇就写一下一都镇的东山村。</p> <p class="ql-block">东山村的历史也极缺资料,所以我只能通过观察,结合仅有的零散资料来陈述我自己的观点,一定免不了偏差的地方。东山村百姓主要是何姓,现在X175县道穿村而过(现在一般标注为G534国道,这是起于福清,终于长汀的全程均在福建省内的国道)。在东山村,从一都镇流下来的一都溪经过这里(一都溪从一都镇算起点,一都镇以上段叫龙屿溪,它发源于齐云山脉天竹岭一带,山间小溪,水量也不算很大),流向大樟溪,而大樟溪是闽江下游最重要的支流。在东山村,自东面还有一条水流量很小的无名小溪汇入一都溪中,所以从这方面看,东山村在它所在的这一片区域中,应算是不错的所在,毕竟在古时候山区里,有水的地方就是宝地,靠人力和畜力行走的年代,特别是车都不好通行的情况下,驿道能靠近河溪水边那是极方便的。</p> <p class="ql-block">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唐宋时期,这儿便有了驿道,据说当年的大文豪欧阳修、蔡襄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有称欧阳修当年在这儿突感人生无常,思念先人,留下石刻“三生石”和“遗照台”(此二处石刻在G534国道东向的山上,我没去拍,借用网友的相片如下),可我所了解的欧阳修并没有来到福建的记载,生于江西的欧阳修,其生涯主要还是在安徽、河南一带,因此我并不认同这两处石刻会真的和欧阳修本人有关,看图片,这两处石刻也没受到太好的照顾,或许官方正统也不太好讲出我这话,那就当民间传说来让它云里雾里吧。当然,福建人总免不了提到明代曾官至内阁首辅的叶向高,称他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实际上也没什么有力的物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生石石刻简单立于山坡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生石石刻落款永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遗照台石刻还被枇杷树挡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遗照台石刻落款欧阳永叔</span></p> <p class="ql-block">按我的想象,东山村在古时候应该是多山的福建比较普通的一处山里驿道的休整地,人多了自然就有了商业,但不能算是有多繁华的所在,也许在当年,它还算比较有人气,毕竟周边都是荒凉之地。一都镇其实也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在更早以前,东山村这里或许是附近方圆百十里最具人气之所在,从留下的古物来看,我认为应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东山村的大招古街</span></p> <p class="ql-block">在东山村有名为大招的古街和古桥。大招街始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而大招桥则有两座,老桥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7年,如今已经塌了一半成了断桥,余长约35米、宽约2.5米、高约3米;新桥建于民国时期的1914年,桥长约45米、宽约3.5米,现依然在用。上图就是站在断了的老桥上拍的,图左边那座就是新的大招桥。新旧两座大招桥下就是上文提到的无名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石构平梁式新大招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新桥修建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石构拱形旧大招桥已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旧桥翻修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都溪</span></p> <p class="ql-block">上图右边就是一都溪,今年比较旱,水量就更少了。左边就是汇入的无名溪,新旧两座大招桥就是在无名溪上,上图往左顺着小路走就能看到大招新桥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无名溪</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几十年前这里是附近百姓的娱乐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年电影院的检票入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电影院边上当年的小卖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招桥头安福境供奉着神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前方是东山村医疗所</span></p> <p class="ql-block">至少在几十年前,东山村的各种设施仍还是比较完备的,有街市、影剧院、小卖部、规模不小的医疗所。据说在四、五十年前,附近的居民包括算是永泰县辖区的一些村庄的居民要看电影、看医生还是会来这里。只不过后面随着一都乡政府所在地的不断建设,东山村也逐渐没落了下来,直到最近几年之前,东山村已经没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建设,稍有钱的人家都往外置业搬走了。</p> <p class="ql-block">直到前六、七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动,东山村才又迎来了发展转机,先后被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省组乡村治理示范村。所以,有了上面几张图中的一些略带小资味道的场所,诸如某休闲吧,某艺术村,某四维空间等等,网上也曾经有新闻报导称一批文艺青年来这儿撒欢,可是这次恰逢五一小长假,我听到各处景点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都是人从众的情况下,东山村这几个小资场所无一不是大门紧锁,我来的时候只有一对年轻人刚刚离开这边,也说只是看了古桥古街。东山村的翻身运作看起来并不成功,甚至在诸多村庄在这几年都得到迅猛发展之时,东山村的消沉有点积重难返的麻烦,也许只有东关寨还能勉强为这个曾经有过光辉岁月的村子撑点脸面。</p> <p class="ql-block">东关寨在福清也算是个神奇所在,听它的名已经很久了,但直到2015年11月我才第一次站在它的面前,仰望它。先来看几张2015年那次来的时候拍下的相片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5年时拍的东关寨远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5年时的东关寨前墙</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5年时的东关寨外墙破败不堪</span></p> <p class="ql-block">东关寨在东山村东面的山间,有新旧两处。新寨据记载是在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由何氏先祖筹资经历2年修建而成的,比大招旧桥还早一年。东关寨新寨是座古堡式建筑,与闽西的土楼有异曲同工之妙。东关寨气势雄伟,宽55米,深76米。寨墙基座和墙体下部均用岩石垒砌而成,高10米许。石墙之上为土筑哨廊,宽两米多,可供跑马巡逻。哨廊外墙有众多小孔,是当时供瞭望射击用的“枪眼”。寨前台地以岩石为边为阶,自南向北拾阶而上,折东便进入寨门。寨门为石枢木板门,用重阳木制成,门顶设有出水洞,可防火攻。寨房为土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共99间,寨内房屋分若干小单元,并以防火墙和火道隔离,各进之间还隔以高墙。寨的中心点在第二进,有左右披榭、回廊,堂前的游廊两端设门左右别院,并通向南、北的侧寨门。</p> <p class="ql-block">但是,当年何氏家族既非官僚,也不算富商,望族也谈不上,为什么会耗巨资在山上修建这座规模如此宏大的城堡式建筑,还和闽西土楼结构如此地相像?——土楼多数是圆形外观,但也有和东关寨一样的方形。他们的巨额资金从哪儿来的?总不会真是传说中在地底下不经意挖到几十大缸白银吧?用防劫匪来解释似乎稍有牵强,而且传说只用几十个工匠历时2年就修建完成,如此顺利快捷确实匪夷所思。这些疑问在史料上都找不到答案。</p><p class="ql-block">可这座在福清境内算唯一的城堡式建筑,却常年失修,我在2015年11月去看的时候,里有没人真正居住,到处都是破败景象,外墙也严重剥落(顺便说一句:福清和永泰是相邻的两个县级区域,福清经济远比永泰强劲,但论发展旅游业,和对古迹的保护及挖掘其旅游、教育价值,福清远比永泰逊色)。当年也就是修了条水泥路通到寨下,那时听说政府寻找资金准备翻新东关寨,而当时只是雇了个老年人看管东关寨,对游客每人收10元管理费用于东关寨开放的各项日常开支,并无票据出具,政府只立了个收费许可的牌子。当年因为里面过于破败肮脏,也怕安全没保障,我也没入内观看,10元门票钱都没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年5月的东关寨新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年5月东关寨新寨的前墙</span></p> <p class="ql-block">东关寨的游人明显多了起来。自从政府在2016年开始投入2000万资金修缮后,用了五年时间,再次整修了新寨周边的道路,配套了免费停车场、公厕和游客服务中心,听说2020年5月才真正重新开放,门票20元,有一帮人在比较正规地运作和管理了。不过最近里面又在装修,我想等装修好了再进去细细观看,这次来我想还是把有限的时间留给看看旧寨是什么样这安排上。其实还有一个想法是:我看过闽西好多座土楼,以及省内类似这样的城堡式建筑,里面的结构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兴趣也没太大。</p><p class="ql-block">东关寨新寨也是20世纪30年代闽中游击支队战斗的地方,传说中更早时期还有附近居民躲进东关寨内与寨外悍匪对抗令其累月无法攻破,这无外乎都说明东关寨强大的防御能力,这样的故事在类似的建筑身上也总是类似地存在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枯败的黄山松</span></p> <p class="ql-block">东关寨新寨和旧寨背后都有几株枯败的松树,只剩下枝桠,高调耸立在漫山的绿色之中,感觉特别刺眼。我一直没搞明白这是为什么,偏偏就是这几株黄山松如此遭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东关寨旧寨</span></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东关寨新寨左后方山上走大约几百米,现在也已经修了简易的水泥路,能够到达旧寨,因为上坡路,也是气喘吁吁的。旧寨规模并不大,修建于康熙年间,具体年份无从考证。这种建筑在当年也不算有什么特别之处,孤零零地建在山上,周边也没有更多别的建筑,只在新、旧寨之间的一座木屋,据说是他们的书屋,一切都觉得好奇怪,想不明白当年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很有钱,却把偌大的庭院修在周边无人的山上,似乎很不方便,而且几十年后又修了规模比旧寨大出数倍的新寨。</p><p class="ql-block">旧寨也于2020年5月启动了翻修工作,政府将拨出800万元来对它进行维修,这次来,看到几个工人在缓慢地施工,看样子没有两三年是搞不完的。</p> <p class="ql-block">往山下走,但不往新寨方向去,按标示牌上的指示,走到所谓的“枫香竹海”,这季节里几株枫树青翠欲滴,一片翠竹相伴其间,香与海都妥妥地夸大其词了。一路上随处可见的枇杷树在这个季节果实都被采摘完了。枇杷是一都镇重要的农业特产,每年的3-4月间都要搞个枇杷节,按理说这是对外打出地方品牌的好举措,但是相关部门管理和引导不够得力,许多果农急功近利,使用了催熟剂,收获的枇杷看起来是好看又大个,但是口感就差太多了,这是砸自己的招牌啊,可惜了。希望有关部门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给果农们上上课,职能部门要有所好作为,否则一都镇的经济什么时候能够追赶上来啊?</p> <p class="ql-block">古榕听涛。这株榕树是小叶红榕,株冠超50米,树龄500多年,位于畲族村前面,树下硕大的根系,仿佛让人置身于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古榕后面就是下宅畲族村了,这里是附近兰姓畲族百姓的祖厅所在地,周边兰姓畲族百姓逢年过节祭祖时都要回到东山村兰氏祖厅来,如今居民也不多了,时代在发展,无论是什么民族,年轻人都愿意到更加繁华的地方奋斗发展,留在老家的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人。</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我相信东山村有它辉煌的过去,而如今,它能拿得出手的只剩下一座东关寨,以及每年香甜可口的枇杷果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山村要想再现昔日的光彩,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搞文创产业是新鲜的有朝气的,但是不能搞修缮几座房子、再立个招牌、拉几个人唱歌跳舞就算搞文创。要做,就要先从周边环境整治做起,两条溪得好好拾掇拾掇,配套的停车场、商铺、饮食之类要跟得上,否则外乡人到这边,先不说车子好不好停,就算初看感觉有点意思,坐久了发现设施不完备,吃饭也成问题,更不用说别的服务项目,以后就不会再来了。东山村甚至是一都镇,都需要好好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经营和管理水平,现在政府在这方面有大量投入,应当用好这些资源,找专业人士来规划,从各个层面上精心设计,协同推进,走出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