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明寺牌楼</p><p class="ql-block">沿着数百节舒缓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p><p class="ql-block">牌楼前面南而踞的一对石狮格外引人注目,石狮按皇家园林规格雕镌,造型雄健,正头,蹲身,直腰,前爪平伏,傲视远方。它们是扬州名刹重宁寺的古老遗物,60年代移至此处。寺前东西院墙上分别嵌着两块石碑,东为蒋衡山“淮东第一观”,西为王澍书“天下第五泉”大字。</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正门上额的“大明寺”三字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集隋代</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据《旧五代史》载,公元887年,庐州刺史杨行密与宣州刺史秦彦对战时,在此扎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殿西侧,有“仙人旧馆”门额,入门即是有名的平山堂</p> <p class="ql-block">平山堂</p><p class="ql-block">平山堂是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来此凭吊,并在后面为欧阳建造了“谷林堂”和“欧阳河”。谷林堂取自苏东彼“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诗句。欧阳祠内有欧阳修石刻画像,供人凭吊。</p> <p class="ql-block">风流宛在的典故。</p><p class="ql-block">匾额上,风流宛在”——“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p><p class="ql-block">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p><p class="ql-block">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风情万种、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p><p class="ql-block">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p> <p class="ql-block">西园</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五泉</p><p class="ql-block">在平山堂之西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西园。西园一名御苑,又名芳圃。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1949年后又多次重修。今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据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所载,这里的泉水在当时被品评为天下第五。宋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中称:“此井为水之美者也。”今天,人们游历大明寺,仍以饮天下第五泉水为乐事。</p><p class="ql-block">此外,园内还有“御碑亭”,有乾隆皇帝御碑三块。园内山石高耸,苍松翠柏,荫翳天日。假山、池沼、亭台、馆榭等把园内装点得精美别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