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家乡往事抒发幸福情怀 ——献礼建党百年,开创美好未来

跃林

<p class="ql-block">我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昆明市西山区海口一个叫石马哨的偏僻小山村。细长的村庄被四面的青山环绕着,远处望去,低矮的茅草屋被一些苍翠挺拔的树木覆盖,只能隐约看到几处四合院瓦房的瓦沟。在万物复苏的春季,这个地方真可谓是花嫣松翠,湖秀山苍!在果实收获秋季,这里更是瓜果遍地,粮食滿仓!优美的环境使村庄显得更加的恬静和秀丽。在四面的群山中,就数东边的挂虹山最受人们敬仰,它以彩虹经常挂在山上而得名。一旦在下雨的同时还有太阳照射,就会出现一道道十分壮观的彩虹,神奇地悬挂在陡峭雄伟的山上,五彩斑斓的彩虹更加给这座美丽的山村增添了诱人的景色。这座山还有晴雨表的功能,阴天时,如果有云雾在山顶笼罩,这一天村里必定要下雨。劳作的人们出门时,都要看一看山顶有没有雾,决定带不带雨具。</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常听母亲讲,新中国成立后,村里开始了修沟打坝,大兴水利建设。只要有劳动能力的,每天都去参加修建坝塘(水库)。通过几年的时间,在全村建起了5个抗旱,防洪,保供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的坝塘(水库)。坝塘沿着村庄箐沟而建,当时,一位公社的党委书记到村里蹲点,看到这些建好的坝塘,高兴地和人们说道:“石马哨这个地方,好比是一根大瓜藤,这些坝塘就像是一个个的大瓜,现在已经是长藤结瓜,造福大家了!这个地方简直就是我们海口的小云南。"后来,又举全村之力,修建了4公里的沟渠,248米的沟渠隧道,通过3个抽水站提水,硬是把螳螂川的滇池水引到小山村来,使大面积的地改为田,种上了稻谷,改变了祖祖辈辈种包谷的历史。小山村的人们勤劳,朴实,善良,而且还是多才多艺。他们在劳作时和闲暇之余,都会自娱自乐。在田间地头,男人和女人们,会自发地唱山歌,对调子。每年的春节,年轻人都会自告奋勇地集中到村里的那所寺院里跳花鼓,唱花灯,表演给全村人看。这所寺院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村里的人们不在这里烧香拜佛。寺院成了一所小学校,石马哨和三山箐两个村的小孩都在这里上学,其实,这所寺院就像村里的一个大祠堂,村里只要有红白喜事,都在这里举办。全村人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十分和谐。儿时的我,就是在这优美的环境里,和谐的氛围中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1968年春季的一个下午,我和一群无忧无虑的小伙伴,放学回到家像往常一样,放下书包急急忙忙的去玩老辈人流传下来的一个游戏,“打猪"。这个古老的游戏很像现在的体育项目:“棍球”。游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特别是男人们十分喜爱。正当我们玩的格外开心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着火了,房子着火了"的声音。我们随着传来的声音望过去,只见浓烟滚滚,大火冲天。狂风也无情地刮了起来,火势更加猛烈。小伙伴们看到这场面,那还顾得上玩,各自跑回家里,提着水桶冲向灭火现场。我提着水刚到家门口,就看到草墩大的一团火,被一阵狂风吹落到我家的房屋上,我急忙丢下水桶,跑回房中拿出一床被子和几件衣服,还想跑第二趟时,凶猛的大火已经封住了我家的门。我们无助地看着一间间房屋被烧成灰烬。这时的山村,被熊熊大火的劈啪声,阵阵狂风的嗡嗡声,和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叫声充斥着,整个场面一片混乱,老人们睡在地上呻吟,小孩们围在大人身边哭叫,大人们带着悲痛和愤怒,咒骂着纵火者……</p> <p class="ql-block">这场特大的火灾,烧毁了大半个村的房屋,起火原因是因为当时经济严重短缺,就连火柴都买不到。村里有一位老人,眼睛不太好。那时,山里人家有在自己家里捂火的习惯。这位老人下午抱着松枝,准备生火做饭,他将松枝放在火塘里捂着,不一会功夫,火烟将整个房屋团团围住,老人被浓烟呛得喘不过气来,他急忙拿着快要点燃的松枝往门外走,刚走到门口,一捆松枝燃起了火,一团火焰哗哗地升起来,火与茅草屋上的草一接触,低矮的茅草屋顿时被点燃。老人被这火势吓得不知所措,呆呆地站在屋外,看着一排排的房屋被烧没了。</p> <p class="ql-block">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火灾发生后,四面八方的好心人组成慰问团,向我们捐赠了衣物,食品,粮食以及生产工具等。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强大力量,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里有组织地对受灾户进行了妥善安置,动员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组织群众重建家园,使受灾群众在短期内渡过了难关。两年后,村里由原来的茅草房建成了一栋栋崭新的新瓦房。生产已恢复了,美好的家园建起来了,人们憧憬着幸福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1974年,为响应祖国的号召,我应征入伍,离开养育我17载的小山村,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军营的特殊环境里,我经受了血与火的磨练,在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的培养教育下,我光荣地入了团,入了党,并由一名普通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成长为基层干部。在勤学苦练之余,时常会心生出一股崇敬之情,眷恋我的故土,思念我的那个小山村。1986年,怀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与亲人团聚的期盼,我申请转业建设家乡,得到了部队的批准,告别了12年的部队军旅生涯,回到我一直向往和仰慕的故乡,西山,融入到美丽西山的建设中。在西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时刻关注着小山村的成长变化,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支援家乡建设。</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小山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灵活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政策,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而且还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男人们在种好粮食作物的同时,还可以腾出业余时间到附近厂矿企业打工,增加副业收入,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50多年来,小山村今非昔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的由过去包谷饭,变成今天的白米饭,穿的由过去单一缝制的清一色,到今天商场任意挑选购买的奇装异服,收割粮食由过去的人背马驮,变成今天的机械运输。电线拉到各家各户,家家户户点上电灯,看上电视,用上电器,结束了过去用煤油灯照明的历史。自来水引到各家各户,家家户户喝上了清澈的自来水,改变了小山村吃水,洗菜,洗衣在一条沟里用水的状况。水泥路修到各家各户,彻底解决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尴尬场景。村里还建起了大餐厅,在餐厅举办的红白喜事既时髦又实惠。闲暇时,老人们自发组织的腰鼓队,在餐厅广场上载歌载舞,中年妇女们跳起了城市里的广场舞,人们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展现出传统与现代动人的舞姿,流露出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愿望。村里还开起了小超市,日常用品和时鲜蔬菜不出村就可买到;办起了幼儿园,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像城里人一样,可以享受学前教育。如今,村里的大部分人家都有了小汽车,上班和接送小孩上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村里的大部分人家都建起了宽敞的房屋,家里安装了太阳能,洗澡不用出门。做饭用上了液化气,烧火做饭又清洁又卫生。小山村的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温馨美好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生机的源泉川流不息,西山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使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由原来的半工半农的郊区,变成了昆明的主城区;原来的乡镇,变成了街道办事处;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居民。人们安居乐业。石马哨这个小山村的人们,亲身感受着新西山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享受着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在党和政府的带领指导下,适时调整种植结构,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联户联片种植蔬菜,花卉,樱桃。一片片的种植大棚井然有序,引来了省内外的客商来来往往,人们通过电子网络营销平台把这些产品销到省内外。更为可喜的是,村里十几年前,只有少数人家种了几棵樱桃,主要是给自家的小孩吃。发展到现在,挂果的樱桃已经超过200多亩。一株株的樱桃红遍了小山村,在樱桃采摘季节,城里人带着家人,开着车蜂拥而上,来到小山村,体验采摘樱桃的快乐。如今,小小的樱桃变成了致富果,黄金果,小山村变成了花果山。这个伴我成长的小山村变得越来越好了,山变美了,马路变成汽车路了,整洁宽敞。一幢幢新楼房绿树掩映,小山村的人们笑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祝愿这里的人们生活一年比一年更加美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