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恒口】郭青寄语青年十六字箴言

欣然

<p class="ql-block">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希望,是安康后发赶超的潜力。与年轻干部分享我个人的成长阅历、工作经验、人生感悟,这个想法考虑很久了。下面,我主要围绕“比较、换位、择重、慎言、综合、深思”这12个字来讲,可以说是我至今37年工作阅历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问题是“比较”。现实中,我们每天无论做什么事都面临选择,而选择就需要比较,权衡各种方式的利弊,给出自己最明智的选项。比较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比如,你想给领导提工作建议,采取什么方式好呢,是写信,还是打电话,又或者是发微信短信,再或者是见面,选择不同的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也能体现一个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的智慧和经验。领导每天工作很忙,要见的人很多,你想面谈,领导无法预知你的工作建议是不是很重要,很可能排不上队,见不上面。采取打电话的方式吧,不熟悉的电话或许领导不会接,加之有些事情电话也讲不清楚,比较来比较去,可能通过写信的方式更恰当些。比如,有的干部有成绩也有失误,为了达到推进工作目的,对干部表扬鼓励是一种方式,批评教育也是一种方式。要比较这两种方式,看哪种更容易达到实际效果,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恐怕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选树典型也是这样,正面典型作为主旋律,肯定能起到鼓励鞭策干部的目的,但抓一两个反面典型更能警醒“梦中人”。在2018年度市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上,我谈到了领导班子“一把手”的强势、弱势问题。有的人比较强势,有的人比较弱势,到底是强势好,还是弱势好,同样需要比较。太强势了,别人不敢给你提意见,你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形成一言堂,工作中的败笔和遗憾难以避免。太弱势了,工作畏首畏尾,考虑太多而行动不果敢,形成不了决议,会丧失一些工作机遇,在班子成员中也没有威信,说的话没有人听,什么事都做不成。经过比较,太强势不行,太弱势也不行。那怎么办呢?要顺势,就是顺从真理、顺从大势。以真理为标准,认真汲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让自己的决策部署更接近于真理,更接近于实际,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一个领导者,是选择强势还是选择弱势,又或者是选择顺势,“比较”在这里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还说过,一个合格的领导者,看准的事,要马上做,做好做实。看不准的,不具备条件做的,宁肯少做事,甚至不做事,也不能做错事,因为做错事,比少做事、不做事损失更大,得不偿失。这也是经过比较得出的结论。再比如,一个人在社会上往往扮演着多个角色、担负着多项责任,在父母面前是儿女,在儿女面前是父母,在领导面前是下属,在下属面前是领导,还有老同学、老朋友,等等。事实上,我们只能承担好其中的一两个角色,绝大多数人无法承担好所有角色,除非你是“神仙”。在与办公室年轻干部的谈心中,我曾说到,想当一名优秀的、以事业为重的干部,不太可能顾及到家庭;同样,在家庭与事业中选择家庭,也就不太可能做到人生以事业为核心。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归宿,你只能择之一二。凡事有利也有弊,有智慧的人善于趋利避弊、得大失小,而“利”“弊”“大”“小”,只有比较才能分清楚看明白。我今年走访调研了脱贫攻坚任务重的镇,真切感受到一线扶贫干部的辛苦,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有的扶贫干部一家三口被派往三个县,很少有家人团聚时间;有的年轻干部因孩子年幼,连同老人一起带到村上,找村民帮忙照顾。要奋斗总会有牺牲,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知与行以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事业收获与家庭付出等关系,把准方向、学会取舍,这就是比较的人生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问题是“换位”。“换位”就是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善于站在对方以及工作对象的角度考虑问题,从中得到更多信息、更多体会,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理性、更包容,使工作决策、举措更具针对性,效果也会更好。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同样的道理,自己愿意做的事,别人不一定愿意做,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就是典型的换位。比如,你喜欢加班,“5+2”“白加黑”,下属可能不喜欢。怎么办?换位思考的结果就是不强加别人、不搞行政命令,而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影响大家、带动大家。换位不仅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沟通技能,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比如,当你是普通干部的时候,可能觉得领导高高在上,不近人情,不关心下属;而你当了领导后,可能又觉得下属没有责任心,工作不努力,不懂感恩。如果我们习惯了换位,就能从狭隘的世界中跳出来,“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心里就豁然开朗,就会有接近实际的看法。比如,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换位思考是确保政策符合实践的重大法宝。大家都知道,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制定政策时,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设身处地体会群众的疾苦、了解群众的期盼、听取群众的“不同声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李克强总理2014年1月来安康视察时,高度肯定安康“把群众的利益高高举在头顶”的民本发展理念。安康这几年群众满意度一直排在全省前面,可以说这是换位思考,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问题是“择重”。“择重”就是要选择重点、突显关键,把时间、心思、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人和事上,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收到举重若轻、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种大学问、大智慧。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我认为这个支点可理解为重点。很多伟大人物都是举重若轻的,比如,毛主席毕业于师范学校,没有在黄埔军校这样的科班专门学习军事,甚至没有在战场上打过枪,却打赢了很多大仗,打赢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决定性战役,因为他知道哪儿是战争取胜的“支点”。中美正式建交前的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跟毛主席见面时,一上来就要谈外交问题,毛主席摆了摆手说:“这事咱不谈,让恩来跟你谈,咱们来谈哲学”,这就是典型的举重若轻。邓小平同志也是举重若轻者。《邓小平文选》中没有什么长篇大论,一页就是一篇文章,甚至只有半页,话不多,但是抓住了重点,说到了要害。“发展才是硬道理”“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看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等等。就这么几句话,选择了中国正确发展方向,改变了中国现代发展进程。举这两个例子,就是强调举重若轻首先是择重,选准了重点。择重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特别重要,经济学上把这叫做机会成本。就是你利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选择了干这件事情,就有可能放弃另一件事情,正确的选择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安排一年的工作、一个月的工作、一天的工作都要择重,选择最重要的去做。比如,就现阶段而言,全市各项工作头绪很多,很难说哪项工作不重要,但没有哪项工作比脱贫攻坚工作更重要,要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说过,不是什么工作都要举全市之力,但脱贫攻坚应该是,也必须是。交友同样也要择重,我常讲,慎交友、交好友,朋友精了也就少了,朋友少了也就精了。好些领导干部毁在朋友上,毁在“最信任的人”。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不可能太多,太多了,那是熟人,不是朋友。</p> <p class="ql-block">  第四个问题是“慎言”。“慎言”就是要修口修心、谨言慎行。古人讲祸从口出。小的时候,父母、老师都教育我们,人有两只耳朵,要多听,有两只眼睛,要多看,只有一张嘴,要少说。但一个人又不可能不说话,说话是生活的构成,也是人最重要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一个人的思想、智慧也是通过说话来表现的。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有几句话,“现代人每天平均说4100句话,但其中只有10句是真话,管用。其他都是假话和废话。”这种观点或许值得商榷,但现实中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大家聊天的时候,大多都是“废话”,有很多客气话、过渡话、背景话、感叹话,有语焉不详的,有重复啰嗦的,真正传递准确信息的有用的就是那么几句话。我在河北邯郸县工作时,分管过办公室,与年轻干部交流时说过,激动时说话一定要小心,你发言的时候,脸红,手不停的在抖,还能发好言吗?肯定会说一些动感情有情绪的话、不理性的话。酒后更要慎言,酒后极易多语乱言,你喝多了,忘记了自己说什么,对方可能记得清清楚楚。我发现春节是亲人相聚的时候,但也是亲戚间最易吵架的时候,很多积怨平时没有说出来,“酒壮怂人胆”后说出来了,成了导火索。如何做到慎言?就需要修心,言由心生。如何修心?方式有很多种,但我认为读书是修心的最好方式、最佳途径。多读书能够管住自己的嘴,或者让自己的表述更精当一些,这是我的体会。我个人除了读书没有其他爱好。我30岁那年总结人生,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爱书说》,“至而立之年无它爱好,唯嗜书如命。回想往事,人生和事业是顺利还是受挫,皆缘于读书多或少矣。书乃我师,书乃我友,生不可无书也”。熟悉我的领导和朋友都说我是书虫子。我至今没有摸过麻将,不会打扑克,不知道今天到会的年轻干部多少人做到了。知识改变命运,尤其是普通人家子弟,很少有人告诉你应该怎样做,应该注意什么,需要从书中获取答案。现在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读书方式盛行,对我影响也比较大,过去到哪里出差都要带几本书,现在不用了,带一个iPad就行。年轻时喜欢读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中年后读的更多的是历史典籍、人物传记。曾国藩说读书要专注,一本书没有读完,绝不读另一本,这点,我自行惭愧,读书多,但习惯一目十行,记住的少,忘记的多,效果不好。“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口出狂言,不靠大话和假话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慎言的延伸意义。</p><p class="ql-block"> 第五个问题是“综合”。“综合”就是把所有因素集聚起来,进行梳理,分类,归纳,最后综合施策,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就是综合。男女恋爱,一个女孩选择一个丈夫,要相貌靓一点,人品好一点,能力强一点,家里条件殷实一点,年龄还要合适,这些因素,综合越多越难选择。只找一个相貌靓的好找,只找一个人品好的好找,只找一个能力强的也好找,但是综合起来就特别难,每增加一个要素,就会难几倍。你总归是找丈夫、找妻子,不是找明星、找富豪,明白了这些,学会了综合,离“洞房花烛”就不远了。择偶是这样,工作更是这样。比如,我们评价一个地方工作,要综合考虑,光一两个方面突出不行,必须多个方面突出才行。我前几年提出,评价县区的工作要看三个方面。经济发展方面,产业发展怎么样,是不是生态友好型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如何;党的建设方面,领导班子建设怎么样,干部队伍违纪违法的人多不多;社会治理方面,信访怎么样,群众的诉求有没有合理解决。对安康市情和发展路径的把握,也是综合的结果。比如,关于移民搬迁,我有一个观点,贫困山区尤其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区域,要尽量集中安置。为什么?因为在这些地方单纯拆旧建新、分散安置暂时省事,但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太大,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极易遭受损毁,容易陷入“受灾—重建—再受灾—再重建”的恶性循环,无法从根本上排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隐患。集中安置的选址都是安全科学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资利用效率高、综合效益好,有利于发挥劳动力资源集中优势发展产业,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脱贫。集中安置前期工作难一些,干部抱怨动员说服群众工作不好做,群众抱怨搬迁后生活成本加大,但这是“一劳永逸”的办法,以后就不难了。这几年,我们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不仅为精准脱贫找到了一条好路子,还为农村“四化”同步发展打下了一个好基础。有了新社区工厂,村民实现了集聚,农民转化为工人,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模式出现,实际是用大数据实现业务连接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同时,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则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新社区工厂就业的大多是妇女,照顾老人、照顾孩子两不误,也为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提供了一个好办法。这不是一箭双雕,而是一箭多雕,体现了综合的效果。最近,我在人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谈了安康未来的发展,高铁、航空时代来临,新安康门户区规划建设,我们的发展将不再依赖于山、水、人等自然资源的独特禀赋,我们有信心和决心迎来依靠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发展的“后安康发展”时期,这个结论是对过去、现在、未来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得出来的,同样体现了综合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第六个问题是“深思”。“深思”就是深入思考,再深入思考,思考越深越接近真相接近真理。通过深思熟虑来明辨是非、守正创新、破解难题。任何好的工作思路、决策,都是在深度思考中形成的。深思的过程中,有纠偏,有萃取,有否定,因此,深思是纠结的甚至是痛苦的,我有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呆就是几小时。比如,2012年我当市长时,思考最多的是产业发展,当时做了大量调研,研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关于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山林经济的意见》3个产业指导性文件。2012年面临的大背景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但这三个文件,在七年后的今天仍没有滞后,这就是深思的结果。有一个小插曲,在瀛湖网箱整治中,个别同志说网箱养鱼是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中鼓励的,我当时就说这肯定不对。当初起草这个文件的时候,我刚从河北邯郸考察回来,当时邯郸正在搞百日清网整治行动,于是我们在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发展现代渔业,要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为首要条件,科学确定大水面养殖中滤食性与投食性鱼类比例。文件要求“大水面养殖的企业其滤食性鱼类达到85%以上”,因为滤食性鱼类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为食,对水体有净化作用;而投食性鱼类是以人工投喂的饲料为食,数量过多,则会破坏水质。我们清理的网箱几乎都是投食性鱼类。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深思,是整个领导班子的深思。比如,2013年我们提出发展“飞地经济”,当时开了一个专题会议,好多同志不知道“飞地经济”是怎么回事,发言“驴唇不对马嘴”,现在没有人对这项工作存在疑问了,很多同志都成了这方面专家。这同样是深度思考的结果。比如,2014年我们全力争取设立国家高新区,一些同志也有不同想法,认为争取国家高新区意义不大,没有免税、项目资金等优惠政策,只是一个招牌,没有必要费那么大功夫。现在来看,如果没有国家高新区这个招牌,我们能吸引那么多大企业过来吗?能吸引那么多人才过来吗?高新区面貌会发生那么大变化吗?肯定是不可能的。比如,我们建新机场,有人说没几个人坐飞机,财政还要补贴,安康机场可有可无,现在大家都知道机场对于一个地方发展进步的重要性了。汉中机场设计目标为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0万人次,但2017年就突破了40万人次,提前三年打破了设计目标,因为发展迅猛,现在又想扩建。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靠深思而来。凡事,尤其是人生大事,经济社会大事,都要想得长远一点、谋得深邃一些,这是为未来计、为后代谋。</p><p class="ql-block"> 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走一些弯路、经受一些挫折,是十分正常的。希望这12个字能帮助你们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愿以此与大家共勉。</p> <p class="ql-block">  去年3月15日,我围绕“比较、换位、择重、慎言、综合、深思”这12字,同机关年轻干部谈了自己人生和工作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后来有很多同志给我写信,说这12个字让他们很受启发,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尤其是工作中的很多困惑和烦恼,希望我有空能给大家多讲一讲。今天借这个机会,我给大家再讲4个字“目的”和“隐忍”。</p><p class="ql-block"> 先讲“目的”。这里的“目的”,顾名思义,就是指做事情、干工作最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和效果。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单位、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目的”,都要围绕自己的“目的”去集中力量、迈开步伐、达成目标。</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毛主席1954年9月15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了一段特别动人的话,他说:“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这里,毛主席作为国家领袖讲“我们的目的”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我们的目的”高度浓缩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党和国家层面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从我们个人来讲,一生中也都需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目的”,想从事什么工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有什么样的人生,就为这个“目的”矢志奋斗。就在座的各位而言,你们都是公务员、都在党政部门工作,可能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自己的能力被认可,尽快得到组织提拔重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没有什么可讳言的。拿破仑就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p><p class="ql-block"> 如何提拔得更快一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很多很多因素。简单地看,除了干部个人素质必须过硬,符合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平台也很重要。你深入研究一下较高职务干部成长经历,有一个共同现象,就是很多人都在大机关工作过。显然,机关越大,提拔的机会就越多,能达到的职务也相应高。从我个人经历来讲,从乡镇到县、市、省,再到中央机关我都工作过,很大的感受是不同层级所能给你提供的平台是不一样的,越往上平台越大,也就意味着成长进步的概率也就越大。</p><p class="ql-block"> 客观来讲,受干部科层结构限制,基层干部晋升空间存在“天花板”现象是不争事实,越往基层,领导职数和岗位越是有限,晋升渠道相对较窄,很多同志达到一定级别后也许就止步于此了,所以,我一直倡导在干部任用上,要“高看基层一眼”。市直部门的一个科长,和一个乡镇党委书记相比,虽都是正科级,但份量不一样,作用更是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细算起来,这些年咱们安康提拔到省上工作的领导干部较少,一般干部也不多。为此,我在2014年召开的全市青年人才座谈会上就讲过,要进一步加大在基层遴选优秀年轻党政人才的力度,力荐他们到中省机关工作。但据我了解,现在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有的干部机会也有、能力也够,但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等原因不愿意去省上工作,不想跳出舒适区去迎接新的拼搏和奋斗;有的市直部门领导同志心里算这么一笔帐,如果去省上当个处级干部,管三四人、五六人的小处室,和在安康能管几十、上百号人来说不可同日而语,还是待在安康好些,于是很多机遇也就永远失之交臂了。你在安康发展,即便成长很顺利,到退休时能当上个二巡就相当不错了。大多数干部到正处就退休了。</p><p class="ql-block">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鼓励大家一门心思往上走、千方百计去当大官。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青年人,“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一句话给每位青年人指引了人生的价值追求与发展方向——“大官”从来不能等同于“大事”。现实中就有一些这样的领导干部,组织给了他很好的舞台,当的官也不小,但他却没有认真去做事,以至于有的人工作岗位调整没几年,干部群众都想不起来他姓名来了,把他给忘了。相反,有的人官儿可能做的不大,时间也不长,但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出了青史留名的大事。比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他实际上在兰考工作不到两年时间,但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最终积劳成疾,才42岁就去世了。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焦裕禄精神一直是一盏明灯”。</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当中,大家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也需要清楚交往的“目的”或者说初衷和意图是什么。比如,你在办公室工作,如果你的文字水平不高,那你就要去交往一个文字水平高的人,向他多学习、多请教,尽快提升自己的写作本领;如果你是个“三门”干部,缺乏基层历练、对基层工作不熟悉,那你就得有目的地去交往一些基层的朋友,多向他了解基层实际情况,这样你就能收获很多第一手资料和真实情况。</p><p class="ql-block"> “目的”两个字我不光和年轻人讲,和县区、市直部门“一把手”谈心的时候也曾告诫过他们,做事情一定要有“目的”。比方说,你是单位“一把手”,“一把手”推动工作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是你的目的,那你就要认识到推功揽过的重要性,工作上出了成绩,功劳是大家的,不要全揽在自己身上;相反,出了问题也不能将责任全推给下面,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另外,如果你想让班子其他成员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你就要给他们相应的权力,权责是统一的,你如果贪权、恋权、揽权,大家的积极性肯定就得不到有效发挥。所以说,为了达到推动工作这样一个目的,怎么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应该怎么去做。无疑,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好,推动工作才会有力,如果你在干部使用上搞私人“小圈子”,那说明你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干工作,而是追求一己私利。</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有些时候,为了达到“前进”一步的目的,可能要后退半步,“退”是为了“进”,而不是半途而废。复杂的环境下,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往往不是直线,而是曲线,以曲为直,以退为进,主动失去一些东西,目的是为了收获更多。</p> <p class="ql-block">  再讲“隐忍”。隐忍就是要善于管理负面情绪、遇事学会克制忍耐。尤其是年轻人,血气方刚,很容易因一时冲动做错事,俗话说“老要张狂少要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你看看那些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大都是隐忍大师。我过去在邯郸工作过,邯郸有个回车巷,相传是赵国上卿蔺相如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的地方,巷子里有一块石碑,碑文记载了蔺相如隐忍为国,多次为廉颇回车让路、争取将相和好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中学课本上都有,大家也都学过。</p><p class="ql-block"> 说到隐忍大师,相信大家对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故事肯定也是耳熟能详。韩信肯定不是懦夫,他之所以忍辱负重、选择从别人胯下钻过去,是为了留下有用之身将来能够干一番大事业,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帮助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开创了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设想韩信当时要是没忍住,把那个刁蛮无理的街头混混给杀了,他肯定会被抓起来杀头,那也就没有后来的丰功伟业了。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也因为年轻时能够忍受黄石公的再三试探,最终得以被传授《太公兵法》,这为他以后成就事业打下了基础。为此,苏轼曾对秦朝末年刘邦与项羽楚汉争雄,刘邦之所以胜、项羽之所以败进行过原因剖析,认为关键就在于能忍与不能忍之间。他在《留侯论》第一段中就讲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文章最后总结讲道:“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从以上历史人物故事就可以知道,遇事“隐忍”对于一个人成就事业是多么重要。</p><p class="ql-block"> 如果将“忍”字拆解来看是“心字上面一把刀”,可见能做到“忍”其实是很一件很艰难的事,不是任何人都能忍的,也不是任何事都能忍的,只有怀有远大志向,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就是一位伟大的忍者,他的人生三落三起,尤其是文革期间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待遇,当别人问他怎么度过那段最艰难的日子,他总是回答两个字“忍耐”。大家都知道,小平同志第三次“出山”时,已是七十三岁高龄,南巡时也八十八岁了。不能忍,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能有这高寿吗?如果没有他老人家的高寿,还能有中国的改革开放伟业吗?</p><p class="ql-block">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选择“忍”是为了顾全大局、维护团结,是“大谋”。我在和县委书记谈心时就讲过,隐忍对“一把手”而言是很重要的品质。设想召开常委会讨论某个议题时,班子成员中有人提出相左的意见,尤其是极个别的人所提的意见不是从工作出发,可能因个人私怨导致,甚至纯粹是为了找事,如果“一把手”不能隐忍和他当场争吵起来,那肯定不利于团结。</p><p class="ql-block"> 我在微信上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示弱”》,这篇文章谈到了王阳明的“示弱四诀”,即“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或捐弃牛马而伪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诈溃而埋伏,或潜军而请和,是皆诱我以利也”。翻译过来就是“遇到过于强大的对手,硬碰硬是下下策,聪明人要么假装逃跑;要么假意示弱,暗中积蓄兵力;要么佯装战败,悄悄设伏;要么隐藏实力,假装讲和”,懂得示弱是王阳明兵法的精髓,也是他做人的智慧。这篇文章开篇还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只狮子,受到了一只小老鼠的挑衅,可是任凭老鼠怎么激怒狮子,对方还是不为所动。别的动物纷纷询问狮子:“你不是百兽之王吗?怕它做什么?”狮子回答:“如果我对它发怒,就会背负和老鼠计较的骂名,而这只老鼠却会获得挑战百兽之王的殊荣。”这篇文章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一个人越缺少什么,才越要炫耀什么。强者,懂得示弱;弱者,才喜欢逞强。大家细细体会一下,是不是这么个理儿。</p><p class="ql-block"> 隐忍岁月是人生的逆境时期。要调整好心态,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懂得了隐忍,虽身处逆境,你也不会被“污”、被“折”。</p><p class="ql-block"> 我刚才讲过,年轻人血气方刚,更要学会隐忍。领导给你安排一项任务,你一时理解不了,或不合自己志趣,要忍下来;和同事合作出现了矛盾,也要搁置分歧争议忍下来。当然,作为领导,对下属不能将乱发脾气、批评斥责视为权威,要忍受得了他们的缺点和过失。总之,隐忍能够给你赢得思考的机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错误,发脾气、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很容易做错事。</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也能感受到,其实,隐忍也是一种包容。古人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前段时间,我看到市委政研室微信公众号有一篇“话题双人谈”的文章,题目叫《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据说这句话是曾国藩讲过的,他们结合现实做了自己的解读。我想这个“熬”字其实就是“隐忍”。懂得隐忍的重要性,并且真正做到隐忍,那么你肯定会“出众”,而不会“出局”。</p><p class="ql-block"> 最后再强调一句“隐忍”是因为“其志甚远”,是为了“大谋”,是因为大局、团结,不为这个的话,那就是窝囊废一个。</p> <p class="ql-block">——文章转自《青春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