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来!

宋健

一年很短,一天很长。悄悄地,春天又一点点、一点点地重返圆明园。对比3月末和4月初的水面、4月初和4月末时圆明园这条著名大道的景色,就很好理解这长短的“悖论”了。 傲雪的腊梅,永远是当之无愧的迎春第一花。今春因空气质量缘故,很难拍出右图那样玲珑剔透的效果。但腊梅花瓣那薄如蝉翼的、标志性的蜡质视觉效果,却依然清晰可辨。圆明园仅有两株腊梅,均位于其南门入口不远处。正面看,右侧那株为磬口腊梅,叶及花均较大,外轮花被黄色,内轮黄色上有紫色条纹,较为名贵;左侧那株则是素心腊梅,花被纯黄,是腊梅中最名贵品种;两者均香味浓厚,但前者花香似更醇厚,与暗红色花蕊留给人们浓烈的视觉印象很相配;后者的浓香与其花蕊的素雅,则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对比。 腊梅正盛、迎春又来。圆明园的迎春分布很广,但通常是靠近园子东侧—喧嚣的中关村北大街那侧的会先开,大概是此处既能吸收朝阳能量、又有汽车尾气带来的热量吧。欲按花瓣数量区分连翘和迎春花,书上提示迎春花瓣多为5、6,可圆明园却有不少7瓣迎春,见第二张图。 紧随着的是梅花、杏花、连翘、西府海棠、玉兰、丁香、紫藤、油桐、槐花等等,伴着春天的脚步,纷至沓来。或热烈奔放、或淡雅恬静,于烈日下、于春雨中,竞相绽放、姹紫嫣红、摇曳多姿。不多写了,还是直接上图吧。 最后这张照片为荷包牡丹。对比前一张含苞待放的牡丹(虽然有点像卷心菜),这简直就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确实也是)。第一眼看到其名牌中荷包二字,甚至认为是插错了地方!觉得来配这么漂亮的花有点俗,网上一查其英文名字甚为恐怖,叫Bleeding heart(流血的心)。感觉应该是彼时一个被伤透了心的人,满怀怨怼之时,借花寓情所起的名字。咋听之下很有些夸张的惨烈,但仔细观察,确实有点像一个完好的胸膛于心尖处被人横空割了一刀后,殷红的血在汩汩涌出时的惨状。没看到英文名字之前,面对一根横枝上参差排列着的十几、二十来朵美丽的荷包牡丹,感到的是艳丽之中宁静的美。但得知其英文名字之后,再面对这十几、二十来颗Bleeding hearts,就不免有惊悚、悲凉之感了。很诧异于如此美丽的花朵会有这么血腥的英文名字和这么“俗”的中文名字。再仔细搜索才知道自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原来荷包不等同于钱包!荷包牡丹源于古代中国一些地方定亲时的习俗,女方必须亲手给男方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而这中间还有一个凄美动人的传说故事。荷包牡丹原本产自中国北方,直至19世纪时才被引入欧洲。综合这些信息(如果准确的话),一个可能的结论是不管叫荷包牡丹还是被命名为Bleeding heart,都源自那个凄美动人的传说故事,只不过中文的命名比较含蓄文雅、英文的命名则更加直接形象。以上这些只是我的猜测,对与错,应由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人员来判定吧。 似乎今年圆明园里一下子出现了很多丛鸢尾花,盖因花瓣形如鸢鸟尾巴而得名。其原产于中国及日本,主要色彩为蓝紫色,在中国用以象征爱情和友谊。偶然拍到的照片里,发现这两张很别致。一朋友看后说很像奔驰车的标志,被另一朋友调侃为“有知识、没文化”(即只具有专业知识、没太多生活常识)。没好意思吱声,但我其实也是这么联想的。结合前面荷包牡丹的例子,我突然对某些争论有了新视角:有时你知道什么、就会看到什么;你希望什么,就会看到什么。但愿第一反应(直觉)之外,还会尝试其他视角…… 花的回归,也让园子里的建筑不再像冬日里那样的呆板与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与之浑然一体、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象。前两张是从里向外看,后两张则是从外向内观。 漫步圆明园,我还有个司空见惯的“发现”:叶子刚出来的芽是嫩绿色的,会逐步过渡到深绿,如下图。而花的颜色和花瓣,则一般都是先艳后淡。在我的印象里,似乎只有油桐花是个反例,为先淡后艳。很好奇这里面的原理,叶子逐步变绿是否源于叶绿素受太阳光刺激后的大量增加?而花朵经太阳光长时间照射后逐渐褪色、不再鲜艳、逐步凋零的原因是阳光的伤害、还是生长周期所致、抑或兼而有之呢? 春天回来后,圆明园的动物开始活跃了。喜鹊不再只流连于光秃秃的树干和土丘之上,而是变身成为了花中仙子;而活泼的戴胜鸟一早醒来,就得忙碌着为新生的孩子们觅食。可惜这些可爱的精灵对人太过警惕、或者羞于现身,所以我手机镜头下它们的身影,难免会有些虚。 有怕人与躲人的,就有不怕人和敢于摆拍的。感觉就像被“惯坏”了的、走红地毯的明星们。 第二张黑天鹅的照片比较搞笑,与其说它是振翅欲飞,不如说是在俯身审视水中的自己(爱上了水中的自己?),或者要威胁、攻击水中那只与自己极其相像的黑天鹅。<br> 在碰上并观察N多次鸳鸯戏水的场景后,我终于发现被寄予着“相爱的两个人形影不离”美好愿望的鸳鸯戏水,现实中更多的是一色雄鸳鸯间的戏谑打闹。但转念一想,没准儿是我太直男了,或许此“戏”非彼“戏”吧。<br> 春天的圆明园生机勃勃、游人如织。在这喧闹之中也会不经意间展示出它的静。同一水域中活跃的锦鲤,孤独的荷叶,动静皆宜。有趣的是在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却又无比和谐,长时间注视,均能带给人宁静之感。 天一天天的长了,等候夕阳西下时不再会被冻得瑟瑟发抖。春天云多,夕阳在云彩的映衬、遮挡下,会变幻出各种形状。拍下面这张照片时,我就亲耳听到旁边小姑娘赞叹到,这时候的太阳简直就像个汉堡包!当时没顾得上想、更没顾得上笑,只是屏神静气地拍。过后一看,不得不感叹小姑娘的想象力:太阳被云彩一切为二,神似两块面包,而中间夹着的黑云,确实也有点像一块拷糊了的肉饼。 此时,动物们会用各种方式加入挽留太阳的活动。一群群的乌鸦大声唱着,呼啦啦地飞来飞去,仿佛想用鸣叫的方式赶走那些试图将太阳拉到山下的黑暗怪物们,虽然它们也是黑的。而其它的飞禽们,似乎也都在躁动着,不安地反复起降。只有优雅的黑天鹅,似乎早已知道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太阳注定要落下、而且明天一定还会升起。于是,也只有它们,会不紧不慢地在水面游荡,享受着落日前那最后一丝余晖的温暖。 春天还拍到几张感觉不错的照片。<br> 夕阳下虽然光线一般,但桃花的粉对比瓦的藏青,加上屋檐下那一小条暗红色的映衬,个人觉得既活泼,又很有历史的沧桑感。而且横的枝、呈弧线斜着的瓦和清晰的瓦当,呈现出强烈的对比。<br> 这张苍鹭过顶时的“近照”,虽构图欠佳,但我特喜欢蓝天下翼展的飘逸和一往无前的向上气势。虽然今年春天没有拍到黑天鹅起飞的画面,但确实近距离看到过(但事发突然,我在跑步中没来得及拿出手机)。它们先是身子挺得笔直,蓦地腾身而起变凫水为踩水并如武侠大师所描述的凌波微步般利用巨大的蹼迅速向后方(踩)划水。与此同时全力快速煽动翅膀,向下扑击,逐步将身体从垂直调整为水平。直到身体完全脱离水面,才将双蹼平贴收于腹下。人离近时,能清晰地听到翅膀煽动的风声,宛如少林寺大力金刚拳般威猛,而苍鹭的飘逸潇洒则更像是武当剑法。如嫌我黑天鹅起飞部分写得罗嗦,可以脑补一下迪士尼动画中唐老鸭的起降动作,虽极为夸张,但其体态控制却是十分传伸。既观察入微、又形象逼真。还可以再回想一下武侠小说中的轻功“梯云纵”,只不过动物靠力、靠物理,而大侠们靠气、靠意念。 下面一张比较搞笑,当初拍摄时不过是一桥一船和其倒影,凸显园子里的静谧。但整理照片时,我咋看之后突然发现也将其视为血盆大口中的一条小船,这就不再静谧,而是惊悚了。 开始跑步后,骤然发现在圆明园抓拍变困难了。一是从跑到静:调整呼吸很困难。而手抖的问题会被无限放大;二是跑步时会专注于地面、脚步和呼吸的调整,没时间东张西望,且手机不总拿在手上,错过了不少机会;三是呼哧带喘、汗流浃背的、没法较长时间等待。而且周围有别人拍时,会招人烦。这样一来,照片不够,就只能靠文字和胡思乱想来凑了。<br> 最后,放两张园子里近来四处可见的蒲公英照片。蒲公英生命力顽强,即使环境恶劣、土壤贫瘠,依然可以旺盛地生长并随风飘散、繁衍生息,平凡中寓意着生机、自由、坚强和希望。<br> 没有一个严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共同期待这一自然的天道,同样适用于疫情严冬下的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