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来自鹤壁市福田小学的付娟老师,作了以《送给孩子一支生花笔》为主题的讲座。</h1> <h1> 对于习作,统编教材“阅读与表达并重”的编写理念,不仅体现在每单元明确的习作要素,每一课的课后题、小练笔,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而且每册书中习作单元的编排等等,可以说,统编教材对于习作的重视和渗透无处不在。</h1><h1> 在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着力体现并落实语用。我们从阅读中发现语用点,费尽心思搭建支架,设计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从遣词造句到段的表达,从内容到形式等等,再加上每单元后面的大习作,可以说是充分而到位。然而,令我们不解的是,尽管我们有意识的、频繁地落实着语言文字训练,孩子们的习作能力却提高甚微。</h1><h1> 还记得以前教其他版本教材的时候,教材编排中没有如此的侧重语言文字表达的训练,对于习作,基本上就是每单元的大习作,或者是公开课上的读写结合小练笔。那时候很重要一点是坚持让孩子们写日记,每天写日记,每天评日记,让优秀的孩子在全班读自己的习作。那时候,改日记很快乐,评日记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很多美好的回忆都是在日记中留存的。但是现在,每节课应该落实的练笔往往因为课堂时间不够而放在课下完成,完成之后还要抽时间进行评讲,这样大量的专项的技能性的训练严重挤占了孩子们写日记的时间,没有日记的支撑,孩子们仅仅是把这样专项的训练理解为答题,完全和习作不搭界,专项训练中的例如准确使用动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等等,也仅仅只是在仿写句子中完成,习作中压根想不起来用它。</h1><h1> 这是令我们语文老师很尴尬现状。如何改变?我想付娟老师对于坚持让孩子们写日记的做法给我们很好借鉴。</h1> <h1> “言之有物”是写作的第一步。孩子首先得有东西可写,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言之有序”,没有内容作支撑的习作只能是“空中楼阁”。</h1> <h1> 写日记的“仪式感”值得我们借鉴,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写日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认真去对待。</h1><h1> 日记的素材要和语文课结合,语文的外延便是生活的外延,用发现的眼睛找到更多的契合点。</h1> <h1> 怎样去引导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付娟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言传身教、情况说明、批评教育、歌词、联欢会、教材等等,都是学生习作的素材,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感悟。</h1> <h1> 作文的讲评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激发习作兴趣的重要途径。没有讲评的习作是走不远的,通过讲评去引导孩子们发现、学习优秀的习作,通过挑刺让孩子们学习以读者的角度去修改习作,总之一句话,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是最重要的。</h1> <h1> 怎样让孩子们在习作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各种途径的“发表”便是孩子们展示优秀习作的平台,向付老师学习!</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