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红色记忆  追寻红色戍边

马飞鸽

<p class="ql-block">------福海援疆教师团队庆祝建党100周年“吉木乃红色研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5月1日,气温骤降,狂风呼啸,但仍然阻挡不了福海援疆教师团队“学党史,体戍边,宣誓词”吉木乃红色研学的步伐,马飞鸽领队带领19名福海援疆教师踏上了祖国西北边陲红色研学之路。</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参观龙珠山隧道。</p><p class="ql-block"> 福海援疆教师们来到中苏时期遗留下来的龙珠山地道进行参观,了解了守边、戍边、护边史。</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参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木乃口岸。</p><p class="ql-block"> 吉木乃口岸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西北端最近的口岸,也是国家一级陆路口岸,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联邦、蒙古国三国进行国际贸易最便捷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参观中哈边境第一村---萨尔乌楞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援疆教师们拜访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新疆边防总队优秀护边员马合沙提·斯拉木,聆听他的守边、戍边史。 “一根马鞭子,两代护边情;一个护边员,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马合沙提·斯拉木弹起心爱的冬不拉,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走戍边路,感戍边文化。</p><p class="ql-block"> 狂风呼啸也没能阻挡福海援疆教师走戍边路,感戍边文化的爱国情怀。沿着戍边路,徒步走在西北边境第一村萨尔乌楞村边防线上。走戍边路,用双脚去丈量不平凡的征途,用心去感受护边人不畏严寒、在风雪中守护边境的艰辛,用心去感受护边人的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参观“爱国戍边”红色教育基地展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来到展馆,援疆教师们了解了自古以来就有守边、护边光荣传统的萨尔乌楞村;了解了马合沙提等几代优秀护边员的感人事迹,了解了“一根马鞭子,两代戍边情,百本寻边记,本本报国心”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援疆教师们为萨尔乌楞村民和护边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国土的坚守,为戍边维稳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精神由衷地钦佩,并在“爱国戍边”红色教育基地展馆进行了庄严的护边员宣誓。</p> <p class="ql-block">  宣誓后,吉木乃县媒体记者对马飞鸽队长进行了采访。</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草原石城景区游览,寻找4.5万年前古人类遗迹。</p><p class="ql-block"> 草原石城景区距吉木乃县城45公里,是萨吾尔山的冬牧场,核心区域面积59km。景区内由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石蛋地貌、石蛋垒砌地貌、石臼、石穴、石洞、石盆、石林、石柱、石槽、崖壁等类型多样,堪称花岗岩地貌博物馆。每年春夏时节,景区内金莲花、银莲花等200多种山花竞放,美不胜收。景区内通天洞遗址考古发现了距今4.5万余年的旧石器中期向晚期过渡文化层堆积,是新疆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被评为201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  通天洞遗址是“新疆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是“新疆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是“中国发现最早有小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归途中,援疆教师们感慨万千,他们用歌声表达对护边人的敬佩,他们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他们用歌声歌唱今天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  不管岁月如何更迭,红色历史不会褪去;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红色教育是永恒主题。一次戍边行,一世感恩情;一次戍边行,终身爱国情。红色戍边精神将激励着福海援疆教师在教育战线上争做一名优秀的“护边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