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个荣耀过湘西的民族歌舞团,就这样在岁月中老去…</p><p class="ql-block"> 湘西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58年。为繁荣湘西苗族土家族歌舞事业和增进民族团结,国家民委、湖南省歌舞团、四十七军文工团和省内外艺术院校,抽调和分配了几十位新中国第一代音乐、舞蹈艺术家来到湘西,同时还在湘西招进了一批有歌舞天赋和才能的学员,组建了一个很快就名声鹊起——“南有湘西歌舞团,北有延边歌舞团”,荣耀湘西的民族歌舞团。这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们,每年要下到十个县(包括现在的张家界,以前的大庸、桑植)为山里的苗族土家族白族等父老乡亲无偿演出几百场和每年过年去老苏区慰问演出,给老百姓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增进了民族团结。杨小波老师作曲、岳立功老师作词的《请到我们湘西来》、《美丽的西兰卡普》,杨小波老师作词作曲的《土家喜爱咚咚喹》、《今日苗山歌最多》;杨干之老师作曲,北川、于元作词的《水碾》、杨干之老师作曲的《苗家人人爱绣花》、《山雾飘来》、《勾玛花裙飘》、《筒车谣》、《摆呀摆》、《把丰收的喜悦跳出来》;彭梦麟老师作曲、岳立功老师作词的《哭嫁歌》、《赶歌》和《手诀》《毕兹卡的节日》舞曲;李卓干老师作曲的《苗家住在高高的山上》;张景平老师作曲、岳立功老师作词的《贺老总,回来吧!》,黄国群作曲的《苗家酒歌》,舞蹈音乐《阿达玛的咚咚喹》、《捞虾》,彭昌兴作曲、山人作词的《咚咚喹吹起来》、《横空的苗鼓竖起打》,陈国瑞老陈作词,彭昌兴作曲的《吊脚楼的灯光》,山人作词、北川作曲的《山里的女人》、《山里人一个“背”字写春秋》、《小河浪花香千里》、《阿公的酒碗》等歌曲,还有梁元训、孙继生老师编导,张景平老师作曲的舞蹈《茶山新歌》和梁元训、孙继生老师编导,杨小波老师作曲的《阿雅打鼓庆丰年》、《列卡查毕兹卡》,《花灯舞》等;张莉茹老师编导的《苗族花鼓》、《阿达玛的咚咚喹》、《赶歌》《哭嫁》、《毕兹卡的节日》、《苗族手诀》,谢晓泳编导的舞蹈《腊尔山歌》《猛洞河的月亮》;余大鸣、李生权编导的舞蹈《捞虾》;胡明珠编舞的《踩瓦泥》、《簸谷》,山人编剧、胡明珠总编舞、彭昌兴作曲的大型舞蹈诗《扎花女》,刘建编剧、杨天解作曲、胡明珠总编导的大型舞剧《马桑树下》,黄传舜作曲的土家族打溜子《喜迎火车穿山来》,等歌、舞、器乐曲,都是湘西歌、舞、乐传世之经典。更让人骄傲的是,就是这批老师和这个团,培养出了中国舞界著名舞蹈家谢晓泳、余大鸣、胡明珠,中国音乐界著名音乐学者、歌唱家杨曙光、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杨靖媛、张时翠、付辽原、李群霞,著名作曲家黄国群、杨晓,著名编剧、词作家岳立功、山人(刘世平)等数十名国家一级和二级舞蹈家、歌唱家、作曲家、高校教授。但,遗憾的是,这个最早成立的苗族土家族歌舞团前几年被文化部给撤销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除了心痛,只能心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