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室的共通学习中,对于经典碑帖的临摹是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此选择了部分老师的临摹作品和大家一同欣赏、学习。在这样的临摹中,可以选择两种方式:1、黑色宣纸上白色仿原拓片效果临摹,要求原大,最大限度保持原帖本来风格。2、白纸上墨色临摹,可以适度加入个人对原作的理解,融入自己的风格。 这是李德凌老师的开篇之作《王建之》墓志,几位老师在欣赏品评。 黄迪老师在与李老师交流。 围坐欣赏。 李德凌老师临摹《张玄墓志》墨本之一。 李德凌老师临摹《张玄墓志》墨本之二。 李德凌老师临摹《张玄墓志》墨本之三。 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 杨来富老师,最年长的老师。 杨老师临摹《张黑女墓志》。原名《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张玄墓志》。张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名讳,故清人通俗称《张黑女墓志》。 杨老师临摹《张黑女墓志》墨本。 杨老师临摹《张黑女墓志》仿拓片局部。 杨老师临摹《张黑女墓志》墨本局部。 秦亚春老师 海淀区西二旗小学<br><br><br> 秦亚春临摹作品名《石婉墓志》过程。 秦亚春临摹作品名《石婉墓志》仿拓片本。 秦亚春临摹作品名《石婉墓志》墨本。 秦亚春临摹作品名《石婉墓志》仿拓片本局部。 秦亚春临摹作品名《石婉墓志》墨本局部。 王彦老师 女 海淀区永泰小学书法教师,海淀区书法学科带头人。 王彦老师临摹《元桢墓志》是元魏宗子志石时间最古的。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是属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17行,行18字,共306字。志高71厘米,宽71厘米。1926年夏出土于洛阳城北高沟村东南,后经于右任先生收藏并移存西安碑林至今。其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气势雄奇。仿拓片本。 王彦老师临摹《元桢墓志》仿拓片本局部之一。 王彦老师临摹《元桢墓志》仿拓片本局部之二。 潘睿老师临摹《司马景和妻》墓志仿拓片本。 潘睿老师临摹《司马景和妻》墓志墨本。 崔萌老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小学部书法教师。 崔萌老师l临摹《元怀墓志》公元517年(北魏熙平二年八月)刻。1925年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原石现藏河南博物院。北朝诸墓志,则体态多姿,不胜枚举,各具风韵,其中《元怀墓志》平正工整,茂实刚劲,俨然已是唐人楷书的景象。该志书刻精妙,字口清晰中新,便于临摹学习,是初学"魏碑"书体的较好范本。志文楷书,十六行,行二十字。志石纵81厘米,横80厘米,厚19厘米。国家图书馆藏有原章钰旧藏拓本,上有章钰题签,钤"霜根"印。无撰书人乡名。仿拓片本。 崔萌老师l临摹《元怀墓志》墨本。 崔萌老师l临摹《元怀墓志》仿拓片之一。 崔萌老师l临摹《元怀墓志》仿拓片之二。 崔萌老师l临摹《元怀墓志》墨本。 刘莉老师 女 北京市海淀区前进小学 海淀区骨干教师 刘莉老师临摹《元倪墓志》全称《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北魏正光四年(523)二月刻,楷书。19行,行22字。纵74厘米,横73.5厘米。民国初年在河南洛阳姚凹村出土,现藏上海博物馆。仿拓片本。 刘莉老师临摹《元倪墓志》仿拓片局部。 任晔老师 海淀区翠湖小学<br><br><br><br> 任晔老师 临摹作品《北魏元怀墓志》仿拓片本。 任晔老师 临摹作品《北魏元怀墓志》仿拓片本局部。 任晔老师 临摹作品《北魏元怀墓志》墨本。 任晔老师 临摹作品《北魏元怀墓志》墨本局部。 黄迪老师临摹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墨本。 黄迪老师临摹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墨本局部之一。 黄迪老师临摹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墨本之二。 黄迪老师临摹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墨本之三。 黄迪老师临摹王献之《玉版十三行》仿拓片本。 黄迪老师临摹王献之《玉版十三行》仿拓片本局部。 黄迪老师临摹王献之《玉版十三行》仿拓片本局部。<div>于垚老师的专辑已经在前面推出,这里选择他的两幅临摹作品大家欣赏。</div> 于垚老师临摹作品之一。 于垚老师临摹作品之二。 清华附小刘英杰老师。 刘英杰老师临摹《元桢墓志》仿拓片本。 刘英杰老师临摹《元桢墓志》仿拓片本局部。 刘英杰老师临摹《元桢墓志》仿拓片本局部。<div>下面是我的临摹作业,因为已经有美篇推出,只是选择了两幅作业请大家多提意见。</div> 钱学军临摹《董美人墓志》之一。 钱学军临摹《董美人墓志》之二。<div>谢谢大家,下次再和大家一同学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