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中学习 反思中提升

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

<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16日上午,我参加了学校“师徒结对”教育教学研修活动,我又一次领略了李新林老师的数学课堂教学风采,李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学生在“知道我就说,不知道我就问”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学习,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充满活力。这次活动,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数学情境化</b></p><p class="ql-block">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对儿童来说,经验比知识更有生命价值,经验总是先于知识、先于价值判断、先于分析思辩,却能促进知识的生成和教育的养成。基于唤醒学生生活经验的情景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p><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李老师用出售房屋中介部门中的模型图及平面图,貌似学生陌生却实实在在存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了课堂,一下子拉近了课本与现实的距离。李老师的课堂着力于课标要求,践行先进的思想教育理念,每一个课堂他都能找到贴进学生生活的情境,每一堂课学生都能在现实的情境中遨游。</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数学生活化</b></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说,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喜欢学数学,就要把数学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李老师的数学课堂上处处充满着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数学问题。在《比例尺》这一课中,李老师用房屋销售的情境,以及新授探究中测量教室地面等无一是不与我们生活实际相关联,是我们生活实际所需要。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我为之学习而它又为我服务。</p><p class="ql-block">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所以,身为教师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注意挖掘教材中与生活联系的内容,善于把“静态”的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衔接,着意架设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才能使知识变得生动、鲜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数学活动化</b></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说,数学是玩出来的。他的课堂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在动中思考,在动中学习,在动中提升。《比例尺》这节课中,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如何把教室的地面画在作业本上,在引导中学生明确要实际测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思维敏捷的孩子们马上意识到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旳比例缩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动静结合,有利于孩子们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巧化学生生成问题</b></p><p class="ql-block">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是一个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没有激情的过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进的、有着灵活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生成过程。不是跟着我们教师预先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新的学习要求与问题的产生,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在不断碰撞,创造火花并不断迸发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把握课堂生成,就能不断点燃生成,学生便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也不断加深,同时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在《比例尺》这课中,李老师善于发现生成问题并巧妙的处理了生成问题,在班里有一个思维活跃的男同学,多次举手,当被抽中说说怎么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时,他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认为把教室地面画在平面上时,只需画一个小长方形,并标上实际长度就行了。”完全脱离了李老师刚刚引导的按一定比例缩小的结论,此时,李老师并未马上否定杨锦同学的想法,也未作进一步的评价与改正,到出示整个中国地图时,却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实际距离都标在图上,那会怎么样?”学生马上意识到标不完的同时,地图也会显得很乱,在这样的思想火花碰撞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只需利用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并能求出实际距离的结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五、注重学生板演</b></p><p class="ql-block">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板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的想法、过程都能在黑板上体现,哪怕是错误的,也让学生书写,并在引导与共同交流、互补中完善,学生稚嫩的笔法与老师干净利落的板书形成了和谐的画面。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上,我们什么都怕,怕学生做不好,怕学生说不好,怕学生写不好……一个字“怕”固化了我们的教学课堂。</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正如李新林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一样,他说把握课程标准的灵魂,创造性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课堂。</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李老师

课堂

数学

学习

教师

生成

情境

生活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