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车幼儿园——家长小课堂《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草莓🍓老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人类的动作十有八九都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应当特别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所谓习惯,是由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慢慢形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span><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良好品德习惯的主要内容包括:</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文明礼貌体现在爱长辈、老师,听他们的话;见人有礼貌地称呼,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不打扰成人谈话,不随便要与翻弄别人的东西,经同意才可接受他人的物品,并致谢。友爱同伴具体是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关心他人、谦让他人,会合作,乐意分享与帮助别人。爱集体主要表现在遵守集体规则。爱劳动具体是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对于这些内容和要求,家长应该熟悉与了解,以便于在家庭中教育培养。</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二、当前家庭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上存在的误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重智育轻德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家长对孩子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较重视,而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意志力、坚持性、良好个性与性格的培养较为轻视。比如现在有许多家长在孩子没入园前让孩子学会念许多儿歌、故事,学写数字,而对在学习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一种意志力的培养、坚持性的培养,对后续学习起关键作用的非智力因素的品质培养没能受到重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的父母认为只有一个孩子,一定要让孩子过的比自己好而对孩子倍加疼爱一些本该孩子自己做的穿脱衣、整理小被褥等自我服务劳动和简单的家务劳动都让家长包办代替了,养成孩子独立性差和害怕困难等不良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有的家长则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要啥给啥,造成幼儿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必当真,遇事哄哄孩子就可以了,一旦孩子有所感觉,就埋怨父母,养成孩子不能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使孩子对家长不信任,丧失了家长的威信,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及孩子的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另外有些家长则不适当的干涉、限制甚至惩罚孩子,当孩子做错事后,一味禁止甚至惩罚,但都不对孩子说明原由。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边是家长禁止,一边是孩子依旧去做,不但使孩子不能改正反而慢慢养成恶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事都是小事,不管也没啥。“我们小时候没人管我们,长大了不也什么都会了?”以为树大自然直。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要学习还要工作,没有时间管孩子,对孩子放任无要求,缺乏教育意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三、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1.以身垂范,给孩子作出榜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优良的品德,家长必须以人格育人格,以德育德。宋庆龄说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以深远的影响”,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孩子。如,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家长自己在孩子面前饮食不要挑精拣肥;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定是受益匪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为孩子创造实践自我价值的机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独立行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鼓励他在家做小帮手如帮忙分筷子、洗自己的小手帕。有时家长不要表现得太能干,有句老话说得好“懒惰母亲,勤快儿”,家长要有意识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3.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一贯性主要表现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比如规定孩子起床、进餐、游戏、学习、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有时遇上好看的动画片非要看下去,父母应坚持要求,不能退让,有的孩子因此会哭闹,家长可以不予理睬,进行冷处理,孩子感到哭也没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实。所以,只有坚持要求,才能帮助孩子形成习惯,朝令夕改就难以如意。例如,今天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明天为了赶时间上班又急忙帮孩子穿衣,后天又批评孩子不肯自己动手穿衣。家长的要求反复无常没有耐心,孩子自己穿衣的习惯是断然养不成的。当然,在放手让孩子自己穿衣时一定要教会幼儿正确穿衣的技巧,有困难时,家长可以帮助,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合理适当,不要太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致性则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一致,特别是现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更要注意祖父辈之间对孩子要求的一致。如果家庭成员对孩子所提的要求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听谁的好,还可能会使孩子养成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做不同的事的坏习惯。如吃晚饭了妈妈要孩子把玩具整理好,奶奶宝贝孙子,说孩子小整理起来费劲,就包办代替,自己收拾掉了。吃晚饭了,孩子见一点点肥肉就吐掉,奶奶教育孩子样样菜都要吃才能保障营养,妈妈则怕儿子会发胖,就说算了算了,吐就吐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又怎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家庭中,家长应教育意见一致,即使有不一致的地方也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暴露矛盾,而是私下进行沟通,取得一致意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4.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有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这孩子真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家长告状,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明天用积木把小朋友打伤了,后天又用嘴把小朋友咬出血印了……这位家长很苦恼地说:“我都怕去幼儿园接孩子,真怕哪位家长来找我,打他,骂他,可孩子怎么就是不改呀?”这位家长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家长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对幼儿来说,情绪是行动的动力,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到指责,孩子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家长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激起孩子的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5.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应该多与幼儿园联系,在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与做法上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而过分地迁就孩子,宠爱孩子,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再严格要求也不迟,要知道,坏习惯一旦养成,改造起来远远要比塑造难。因此,家庭应该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习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大事来抓,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span></p>

孩子

家长

行为习惯

幼儿

习惯

良好

培养

养成

要求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