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游记

似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宫游记</p><p class="ql-block"> 生在内蒙草原的我,家乡附近没有什么大城市。恰巧父亲每年要去北京办事儿,每年便有寒暑假两次机会去北京。小时候在镇子里呆久了,很想向往城市。长大之后对于北京的感情却淡了很多,但对于那座位于中轴线上的神秘皇城,却一直心驰神往。五一假期故宫正好开放参观,便来了一回说走就走的旅行。故宫的人山人海一直让人难以恭维。碰巧故宫限流每日5000人,提前看了天气预报,适合拍照,便预约了下午的门票,与友人同游。</p><p class="ql-block"> 站在天安门广场北眺,是天安门城楼。黄色的瓦、红色的墙,显得富丽又不失庄严。墙上的毛主席像慈祥的眉目,仿佛他老人家在欣慰中国的崛起。从午门进入,不由得想起了电视剧中常说的“斩立决”三字,脚下的青砖沾染了多少人的鲜血?回往四周,午门高耸,半包围的结构压迫着我,六百多年的风霜,皇家的威严仿佛不允许任何人亵渎。午门就立在那,巨大的城门、灰色的嶙峋的地砖上彷佛闻到了历史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苍老的金水桥上,古老遗迹的影子在我脚下掠过。宫顶的小兽已不再鲜艳,古老的故宫已不再年轻。阳光照着屋旁一丝丝的裂缝,斑驳的墙壁没有往日的辉煌。午后的阳光斜斜的照射下来,拉长了房檐的影子。朱红的墙漆剥落,太和殿前只有喧闹的人群挤在唯一开放的窗口,殿中是皇帝的宝座,是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所,无数的人们想着高台上的龙椅朝拜。宛如海涛般汹涌的人潮,浇灭了我对故宫的幻想。在人流中悠来晃去的时候,心里不住起了悲哀感。无数道政令从这宫墙内发出,可宫墙外的事,那宝座上的男人却一概不知。皇上没有普度众生泽被天下的菩萨心肠。纵有多少陈衣旧裳,岂肯施舍于衣不避寒的贫民;纵有多少残羹冷炙又何能恩赐于饥肠辘辘的乞丐。看着人们来到故宫只为了看看曾经的宝座,我有些唏嘘,或许这也是人的怪癖,憎恨权力却又敬畏权力,讨厌专权却不忍全然脱离控制。</p><p class="ql-block"> 游客只能在三大殿门外的警戒线外短暂停留,拥挤的人群、汗臭的空气、综合交错的手臂与自拍杆。绕过人群,在保和殿的侧面,透过窗户看进去,西斜的阳光和窗花造出美丽的光影,隔着玻璃,朦朦胧胧的画面恍如隔世。离开了中轴线,走向两边的院落,人少了很多。许多喜鹊在屋檐上做了窝,为这空城活添了几分鲜活之气。在眼睛随着燕子飞翔的当儿,目光就随之落到了大殿的屋檐上,落在了那侵淫了无数年风雨的砖瓦上,然后,就看到了砖石缝隙下生长着的小草,这些小草皆以一种寂寞的姿势生长,寥落地努力挺立在风雨阳光下的宫殿的屋脊上。一株草的生命有多长?它却目睹了王朝的更迭。那些享尽荣华追求长生的帝王却多被囚禁于城中,命数还抵不过院落中的一棵草。朱红色的宫墙一眼望不到头,“一入宫门深似海”在我心头浮现。我举起相机,妄想将这一幕幕留在照片中。</p><p class="ql-block"> 由于没有开放太多地方,匆匆地去了景山公园,想要捕捉黄昏下的故宫。在崇祯自缢处简略凭吊,我坐在万春亭下的台阶上,俯瞰着紫禁城。说不出话,日薄西山,宫殿的影子不断拉长,天空由灰色又转向金黄色,气魄宏大的故宫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绚丽多彩。我注视着它,思绪飘向六百年前,在历史的洪流里想象着故事。</p><p class="ql-block"> 华灯初上,紫禁城被灯火包围。想起了小学的一篇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帝都就像一座不夜城,最中心的紫禁城就静静的坐落在那。它见证了三代王朝更迭。如今,她微笑着看着盛世的来临,冷冰冰的宫殿变得格外温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