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趣事:"三星堆"试对"二月河"

壶公

<p class="ql-block">  “三星堆”试对“二月河”</p><p class="ql-block"> 文/壶公</p><p class="ql-block"> 我是中国楹联学会的一位新成员。第一次收到学会寄来的两份《中国楹联报》(2021年4月16日第15期和4月23日第16期),展卷捧读,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 在第15期三版“联海纵横”栏目上,看到重庆梁志涌先生和天津谢发宝先生关于“二月河开凌解放”的对句讨论,既有趣,又有益,很长见识。他们的讨论见仁见智、各有见地。</p><p class="ql-block"> 我孤陋寡闻,第一次知道楹联界关于“二月河开凌解放”征联求对的趣事,也第一次知道著名作家莫言先生以“三伏雷震雨纷飞”对句,并期待“能有一个与‘二月河开凌解放’的所有内涵和技术相匹配的下联出现”。</p><p class="ql-block"> 诚如谢发宝先生所言,要做到莫言先生期待的完全匹配,除平仄格律之外,一要符合“字面的叙事和比喻意义。”二要符合“人名的前后相对。”三要考虑“‘二月河’描写自然时是带数字的,对句时也应带数字。”四要注意“‘二月河开’与‘凌解放’应是因果关系”,而要做到这四点“应当是很难的”。</p><p class="ql-block"> 由此来看,无论是莫言先生的“三伏雷震雨纷飞”,还是梁志涌先生的“大清国腐帝豪奢”、谢发宝先生的“三家村起语殷繁”、 “三家村起拓权晗”, 以及谢发宝先生后来改的“《满园花》灿《春团圆》”、“《千春词》美《好风光》”、“‘百家语’畅《定风波》”、“百灵声脆凤盘旋”这四句,包括梁志涌先生为谢发宝先生改的“三家村忆松竹梅”,虽然“其平仄替对完全和律”,从“联律上看还算过关”,但都与莫言先生的期待尚有距离。</p><p class="ql-block"> 作为楹联爱好者,我从梁志涌、谢发宝两位先生的论辩中受到启发,试对一联:</p><p class="ql-block"> 二月河开凌解放;</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现蜀闻名。</p><p class="ql-block"> (或三星堆考古闻名)</p><p class="ql-block"> 谢先生说“二月河开凌解放”是文艺联,大而言之是文化联,用的是文化人名,喻的是文化现象。我用2021年三星堆考古发现这一重大事件与之作对,以 “三星堆”对“二月河”,以“蜀闻名”对“凌解放”,是基本合乎要求的(“文明”是名词,“闻名”是动词,相较来说,“闻名”与“解放”对妥些)。三星堆埋藏的是古蜀国文明,古蜀国文明的神秘面纱由三星堆考古发掘重现,从而轰动世界,这种因果关系与“河开凌”是一致的。按照声律节奏和语气节奏,“二月/河开/凌/解放;三星/堆现/蜀/闻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我在第四个字的使用上有所纠结,“考“、“起”、““现”、“见”、“耀”、“满”等等,包括“埋”字似乎都可考虑。“起”字本身具有“取出、拔出”之意,如 “起墓”、“起货”、“起钉子”等,而三星堆考古恰恰类似“起墓”。““现”的意思则十分明了,“显现”、“现出”、“惊现”等。但是,如果按照“二月河/开凌/解放”断句,无论“现蜀”还是“起蜀”,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梁志涌先生评“起语殷繁”“起拓权晗”的说法,似乎都显“晦涩牵强”而不太“明白晓畅”,“考古“则可以。</span>究竟用哪个字才妥当,我拿不定主意,有待方家指教。</p><p class="ql-block"> 至于我试对的“三星堆”的“堆”字与“二月河”的“河”字同属平声,与莫言先生的“三伏雷”的“雷”字、谢发宝先生的“三家村”的“村”字存在的问题一样。按照梁、谢文中的说法,“出句是按二字而节编撰的”,而对句按声律节奏,村、雷、堆与河,“都不在节奏点,同为平声并非违规。”</p><p class="ql-block"> “三星堆”对“二月河”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二月河开”是人人皆知的自然现象,而无论是“三星堆起”还是“三星堆现”却都不是能让人人明了的,“三星堆考”就更晦涩不通了。有人自然会质问:“二月”自然会“河开”,“三星”怎么会“堆起”、“堆现”和“堆考“?二是出句的“凌解放”是人名,而对句的“蜀闻名“、“古闻名”都不是地名和物名。对此,只能按谐巧对的宽乏要求衡量,算是凑合吧。</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如果不限于当代文化范畴,以古书及作者试对似乎也可。如:</p><p class="ql-block"> 千家诗纂闽潜夫。</p><p class="ql-block"> 《 千家诗》有多个版本,最早的编纂者是南宋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江湖诗派诗人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浦田人)。“刘/潜夫”对“凌/解放”,虽同为姓名,但犯“三平脚”之忌,故改用“闽潜夫”。但严格讲究,“凌”在出句的字意是“河之冰凌”,而“闽”在对句中只是书之主编的籍贯;出句字面描述的是自然景观,而对句却不是,且“闽潜夫”这一称谓涉嫌生造。所以也算不上佳对。</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也像谢发宝先生那样,再宽乏点,试用中国古词牌名作一对句:</p><p class="ql-block"> 满院春秀锦缠头。</p><p class="ql-block"> (或小院花美锦缠头)</p><p class="ql-block"> 满院春、小院花和锦缠头都是浣溪沙的同一词牌名,问题是“院春”和“院花”与“月河“二字的平仄不对,主要问题则是“院“与“月”都是仄声)。</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鉴于所有著作都有书名和作者,中国古词牌往往一词多名,中国古名人既有名又有字还有号,这可以作为探寻最佳对句的方向。虽然我学识浅薄不能对出佳句,相信总有人可以。期待</p><p class="ql-block"> 楹联虽小,博大精深。学习试对,是为寻趣。</p><p class="ql-block"> 不知编辑同志和方家们以为然否?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本来是壶公写给《中国楹联报》三版“联海纵横”栏目编辑的信函)</p> <p class="ql-block"> 山西会员:赵宝礼(20114) </p><p class="ql-block"> 联系电话:13513606608 </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3日于太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