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五月假期,相约出发天台三州之行,寻访一脚踏三州之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车上高速,还算畅通,不久抵天台,顺访天台素质教育基地,幸得基地李主任陪伴向山区进发,路遇一处叫做将军山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车参观。一组充满力量和时代感强烈的雕塑矗立眼前,英勇的红军战士正整装悄然出发,准备痛击顽敌。1948年3月20日,浙东部队(又称铁流部队)和台属工委转移到这里,在此处路廊里由台属工委书记邵明组织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改变北上四明山为南下黄岩与活跃在永嘉黄岩西部一带的支队长周丕振领导的浙东部队会师,由一个叫马宁的联络员与浙南部队进行联系会师事宜,经过长途跋涉,比吴寿考同志率领的浙南部队括苍支队提前到达黄岩西部黄岩溪畔的圣堂殿,于4月7日胜利会师,会师后第二天,两支部队改善了伙食,并交流了战斗经验,还在圣堂殿里演出节目,林宽与梁钧的《王大娘补缸》最为嘘头,博得战士和群众的一阵阵掌声,这在时任括苍支队二支队文书虞孝禾同志的日记里有了记录,会师后部队得到休整,得到了壮大,也加速了台州各地的解放。历史是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台州大地的解放和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是必然的,但时间节点或许又有偶然因素的驱动,将军岭路廊上偶然的这次会议一定是提前启动台州大地获得解放的一个因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参观后将军山后,我们转道上坡道,直奔鞍顶山,一路是山高林密,车路随山盘环而上,差不多二十分钟的车程,我们穿过三州乡政府所在地,再转道掩藏在密林之下的山道,一路向上行使,穿过竹林,穿过树林,跨过小溪流,空气越发变得清新。突然眼前是一片刚刚开发不久的山间梯田,梯田环绕山坡回旋,一层层,一叠叠。这时水泥路变成了泥石路,烈日下泥尘飞扬,路也都是之字形的盘旋梯田之间,过茶园,过蓝莓园,盘盘绕绕,环环曲曲,一路上升,尘土粉扬,车子也好直往蓝天开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前面转弯处,停了几辆车,土石路也变成了是几乎是九十度挖掘机开挖留下的小道了,下车前行,爬上陡坡,转过小山头,一个亭子矗立在山脊上,两面都是陡坡,山脊还伸向更高处。这就是鞍顶山上的一脚踏三州碑亭。亭中埋有一块三角石碑,三面分别刻有台州金华绍兴,分别指示东面是天台,西面是盘安,北面是新昌,三州之界,即今之台州绍兴(古称越州)金华(古称婺州)三地之界。我们台州历史悠久,据查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高山连绵,山间有仙居天台等盆地,陆域广阔,东部面海,温黄平原镶嵌其中,土地肥沃。台州南西北三面因与温州丽水金华绍兴宁波相接,像这里一样的三地界碑有四处,分别是脚下鞍顶山的金绍台一脚踏三州碑,地处天台培山村与宁海澄深村之间摘星岭上的宁绍台三地界碑和位于清明尖上金丽台三地的一生一世碑(因清明尖海拔高度1314米),还有一个就是地处永安溪支流曹溪港源头牛角坞的金丽温三地碑,这些碑或位于古道旁,或立于防火线路上,或位于荒野山岗处,有些易寻,有些难觅,攀登可以健身,登高可以远望,只待有缘人。祖国山河辽阔无边,崇山峻岭无数,但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大山巍巍连绵有根,大河荡荡奔腾有源,你想走走这个州,游游那个县,开着车走走看看也是需要几天的时日,但在有些地方神通广大的你可以分分秒秒就可以做到,你做到过了吗,反证我是有幸做到过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亭间方寸之地,踏遍三州大地,我们又向更高更美出发,攀登鞍顶山顶峰。在攀登顶峰的路中,我们探访了三州潭,这是一个六座山峰怀抱的一大一小两个圆形水潭,或许以前只是泥潭,后人做过修正,成了圆圆的水潭,潭水不深。浅处隐约可见底,约有十几至几十厘米的样子,潭中有鱼,有龟,因山缘水,有一个风云际会的名字唤做六马同槽。大潭边有座古刹名曰天龙寺。“潭水分沽三州地,鞍山独顶数县天。”据康熙《天台县志》和《磐安县志》记。寺建于隋代,约公元548年,比国清寺早50年。但不知建于明代的辽宁绥中天龙寺和《天龙八部》云南大理国皇家寺院的天龙寺是否与这个天龙寺有无渊源,金庸笔下娥天龙寺有这样神话一般的描写:段延庆冷笑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提起钢杖,便向段誉胸口戳了下去。忽听得一个女子的声音说道:“天龙寺外,菩提树下,化学邋遢,观音长发!”段延庆听到“天龙寺外”四字时,钢杖凝在半空不动,待听完这四句话,那钢杖竟不住颤动,慢慢缩了回来。他一回头,与刀白凤的目光相对,只见她眼色中似有千言万语欲待吐露。段延庆心头大震,颤声道:“观……观世音菩萨……”。据当地人说。以前每当久干无雨时节,磐安新昌天台的农民来此寺院祈福求雨,取得三州潭中泥鳅小鱼等圣物回去供养,不出几天就会普降大雨,化解旱灾,灵验🉐狠。而据我有限理解,觉得这个三州潭应该是远古时代火山爆发沉寂后留下的火山口,但也没有也无力进一步去考证,仅为猜测而已。而六马痛槽中一匹最为高大的马就是鞍顶山顶峰,这是个一块平坦的石顶,应该是岩浆冷却凝结而成的吧,犹如一面大鼓,名曰擂鼓岩,也许用力蹬一脚,就会地动山摇,震动三州,反证我是没有用力去蹬一脚,只是轻轻地跳起又不那么重重地落下,不知有否惊动了你们?可站在这海拔834.3米的“烟山云顶”可是看见了你们的。真的!站在这高山之巅,登高望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觉油然而生,看四周重山依次伸展,连绵而去,直至消失在烟波浩瀚处,看山中村舍房屋鳞次栉比,人影绰绰。西边底下是夹溪峡谷,峡中一条高速公路船过鞍顶山脚下,似彩带一般飘舞于山谷中,甲虫大小的车子匆匆而过,四通八达的铺路从高速公路边派生出来,链接着西北两面的磐安和新昌的山村小镇,而西边大山顶上的磐安尖山镇却是那样的醒目,虽然距离那么遥远,但高楼大厦和纵横有序的街道那么的引人注目,让人肃然起敬,劳动人民是多么了不起啊,能在大山顶上造田修路,建屋安家,发展生产,走向富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峰顶凉风不停,早已吹干爬山的汗,凉气怡人,心旷神怡,转身看四周,山水环绕,云烟缥缈,不免悠然自得,自得其乐也,乐在其中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