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我回到了家乡城子坦。战友沙警官对我说,咱们这儿除了大黄蚬、羊角鲜、虾爬子和巴蛸等有名的海鲜外,再就是“嘟噜蟹”了,吃起来又鲜又香,最容易勾起人们的思乡情了。<br> 早餐后,沙警官带我来到吊桥河大东甸附近的芦苇滩。当时正处落潮,我看到几个人挽着裤腿光着脚,正猫腰在泥中掏蟹洞。海滩上,潮沟里,苇丛边,碱蓬中,时有大大小小“嘟噜蟹”出没,像铠甲小勇士般地穿梭横行,让人叹为观之。<br> 这里的“嘟噜蟹”比火柴盒小点,头胸略呈方形,背为青褐色,粗足无毛,蟹体前竖起火柴棒似的一对眼睛。两侧有一双尖锐的蟹足钳,即是自卫武器,又是摄食工具。沙警官说,每当春节过后,“嘟噜蟹”开始出洞了,在芦苇丛四处觅食,悠闲地享受着暖洋洋的“日光浴”。没人的时候,它们举目瞭望,一有风吹草动,便“嗖嗖”地钻入洞中,在滩涂上留下了一个个洞穴。我瞅着硬币大的一个窟窿,将双指伸入洞中,再成钩状往上一掏,一只张牙舞爪“嘟噜蟹”即可就被掏了出来,只见它气鼓鼓地伸出双钳,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式。想起儿时手掌曾被蟹足钳夹出一个紫豆子的教训,我便使劲掐住双钳,将它扔入桶中。顷刻,它挣扎地翻身上爬,由于桶壁的徒滑而无法逃脱,只好乖乖地呆在桶里吐泡沫了。<br> “嘟噜蟹”为啥吐泡沫呢?沙警官告诉我说,螃蟹是用腮呼吸,腮隐藏在夹壳下面,像海绵一样吸有很多水。它是靠腮中的水生活,水分和空气一起被吐出来后,就形成了无数个白气泡,破裂后就发出了“嘟噜嘟噜”的声音了。平常有人说“死蟹不咕沫”,其用意一是提醒买者,只有吐沫的才是活蟹子;二是比喻有人的脑子不灵活,想不出一点主意来。<br> 我从资料中得知,“嘟噜蟹”属于穴居蛰伏类动物,学名螃蜞,亦称相手蟹。传说每当早春涨潮时,蟹子们就会爬出洞来,面朝太阳,两目微睁,双钳相抱,一边默默地吐着泡沫,一边虔诚地念道:“嘟噜……嘟噜……”似乎在祈求着大海的保佑和赏赐。为此,渔民便给它们起了一个形象而美妙的名字叫“嘟噜蟹”了。<br> 指着“嘟噜蟹”壳上的小马蹄印儿,沙警官又遥望着远处的菊花岛,讲了一个关于“嘟噜蟹”救驾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沿海岸边属于燕国。这天,秦军入侵将燕太子丹逼到一座小半岛。眼看就要死在这里,太子丹仰天长叹。海龙王得知后,立即派出成群结队的“嘟噜蟹”赶来,在岸边掏了个大洞直通山顶,让太子丹和兵马都藏入洞中。秦军搜得很仔细,连石头缝都扒开看了。就在太子丹绝望之际,“嘟噜蟹”们又马上行动,拼命地将半岛往海里拖,只听“嘎嘣”一声,半岛与陆地分开,向东窜出十几里,就成了一座孤岛了。小岛四周全是海水,看燕兵插翅难逃,秦军就撤退了。太子丹却悲伤地说,在这荒岛上可怎么生存啊?只见“嘟噜蟹”们又“唰唰”地搭起了一座“蟹桥”,太子丹就带着人马迅速出岛了。从此,蟹壳上便留下了一道马蹄印儿,渔民就称这座孤岛为菊花岛,岛上留有藏王洞,后来就叫成“唐王洞”了。<br> 城子坦地处北纬39°31′20.94″,南濒黄海与长海县隔海相望。在这特殊的自然环境下,“嘟噜蟹”长年栖息生长在海滩和芦苇丛,靠吃微生物和小贝壳为生。它还擅长用螯足钳折断芦苇芽、嫩碱蓬草和稻叶食用,摄取了充足的天然养分,所以我们吃起来就会感到鲜香满口,还含有一种稻谷的味道。等到了七八月芦苇长高了,螯足钳折不断芦苇等草叶了,就会选择吃其它食物,这个时候的“嘟噜蟹”瘦而不鲜,土腥味浓,即是白给也很少有人要了。<br> 沙警官提醒我说,吃“嘟噜蟹”最好是在芦苇花开的季节,这时蟹腹的杂食已排尽,蟹黄和蟹肉渐丰满。虽然壳硬肉少,不过肉质细嫩,蟹膏丰腴,膏似凝脂,含有优质蛋白质、甲壳素和氨基酸、钙、磷、铁等十几种微量元素,能促进人体钠盐代谢、维持酸碱平衡、补充钙质和微量元素,有提高免疫力之功效,由此它被视为了珍品佳肴。人们在吃大螃蟹时,喜欢螯封嫩玉。可是对“嘟噜蟹”大都爱吃壳凸红膏,品其滋味。不论清蒸、油炸,还是烧烤撸蟹串,都别有一番风味。当地人说:“苞米饼就蟹子,撑死老爷子。”这足以表达了“嘟噜蟹”那鲜香的诱惑了。<br> 当地人有“生吃蟹子活吃虾”之说,最多见的是腌着吃,更能吃出其中的鲜香。将活的“嘟噜蟹”洗净后,用凉透的盐开水加上姜葱、烧酒、白糖和小米辣等佐料,腌制2-3天后置于阴冷处,即使放一年以上再拿出来吃,仍是那种纯粹的鲜香。不过,吃“嘟噜蟹”得会吃,才能越吃越上瘾,不然会有人讥笑你不懂潮流了。当地人的吃法是,把那块方形蟹盖揭开后放在嘴边一嘬,盖内的蟹黄和蟹膏就流入口中,溢进舌下,立马就有了一种齿颊留香的感觉了。如果还有残留,就掰一小块饼子或馒头,用力在盖内一擦二蘸后送入嘴中,那是一丁点都舍不得浪费的。近些年,为了满足味蕾的渴求,“嘟噜蟹”罐头进入了商超,颇受人们的青睐。<br> 沙警官继续说,由于每种生物适应能力的差异,导致了它们选择生活环境的不同。最后的一场秋风过后,“嘟噜蟹”就钻进泥里开始冬眠了。春节之后,芦苇刚长出来时,它们才出来活动。夏季闷热时,雨夜气压低,洞中容氧量减少,它们因缺氧而感到难受,就会爬出洞来呼吸新鲜空气,这正是捕捉的最佳时机。“嘟噜蟹”的钻洞能力很强,稍有风吹草动就慌忙钻入洞中。这时,我看到一只逃跑的蟹子很难撵得上了,便抢先一脚将洞口堵上了。可是,当看到无处可钻时,它就掉头机灵地跑向芦苇丛,又迅速爬到一棵芦苇上,竟藏在苇叶下不时立目窥视,我只好望“蟹”兴叹了。<br> 为防止白天被“天敌”侵袭 ,“嘟噜蟹”习惯夜间出洞觅食。此时,最好的捕捉办法是用灯照,奇怪的是一见到灯光,它便呆滞不动了,保准让你逮个正着。记得小时候,“嘟噜蟹”特别多。当月亮升起时, 大人们提前把土缸埋入泥中,再在缸的上方吊起一盏嗄斯灯,一见到了光亮,蟹子就争先恐后地往缸底掉,最后结果是半缸的收获了。孩子们则是蹲在礁石或岸边,拿着一根筷子系上细绳,绳的另头拴上一小块生肉,然后放入水中,一会儿就钓出一串“嘟噜蟹”,成为儿时最喜欢的游戏了。<br> “嘟噜蟹”为啥长了一对火柴棒似的眼睛?沙警官笑着解释说,这与它的行走方式有关。螃蟹都是横行的,如果左右上方出现敌情,等转过身时恐怕早已成为它者的美食了。由于有了这对“火柴棒”,竖起后就能左右搜索,没有“盲区”。再就是与其蛰伏生活有关,它的两只眼睛似折叠式“双筒望远镜”,时立时放地平藏在眼窝中。当竖立时,它的壳体全埋入泥中,双目却像升起的潜望镜那样眼观六路。由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谁总是提不起精神头来,当地人就会形象地说,你就不能属蟹子,把两只眼睛支楞起来吗?<br> 据水产学家介绍,“嘟噜蟹”雄性足较大,腹部为三角形,寿命不足两年;雌性足较小,腹部呈圆形,产籽时蓄有一包黄色的小颗粒儿,寿命为两足龄。“蟹子做爱,咔嚓精彩。”沙警官风趣地说,春天正是“嘟噜蟹”的“爱情季”。当发现有雄性蟹爬来时,雌性蟹便高耸两眼飞闪秋波,并佯装体力不支仓惶逃跑,雄性蟹则经不住如此的引诱,便会穷追不舍。眼看就要到面前时,雌性蟹便戛然而止,立即翻身来个仰面朝天,满含柔情地伸臂迎接了。此时,雄性蟹更加亢奋,欢喜若狂地张开八条腿,凶猛地扑上与之紧拥,双双沉浸在爱的交织中。瞬间,一阵“咔咔嚓嚓”地做爱声传出,如果这时你要趁火打劫,准是一捉就是一对“嘟噜蟹”。<br> 最后,沙警官惋惜地说,近些年来“嘟噜蟹”越来越少,逐渐转滩到东港了。闲暇时来这儿捉“嘟噜蟹”,人们不仅仅是为了尝鲜,主要还是图个乐呵,追寻那童年的乐趣。<br> 听后,我哈哈地笑了,笑得“嘟噜蟹”都竖目张望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