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让自己重新面对本初的自己

成慧琪

<p>当今世界,就像一口沸腾的大锅,熙熙攘攘,喧嚣跌荡,似乎人人都在奋斗、拼搏、挣扎。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总绷着的弦是要断的,于是,散淡便成了一种奢侈。</p><p>说散淡是一种奢侈,不仅仅因为散淡的稀缺性,更因为忙碌惯了的人,他想散淡,一时也散淡不了。所以,能散淡是一种福报。</p><p>那么,什么是散淡呢?简单说,散淡就是身心的放松,就是让你在时间的流逝中暂时忘却俗世的名利、争斗、烦恼,享受久违了的宁静;就是让自己重新面对本初的自己,回归初心。</p> <p>“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听林友仁的古琴,是让你学会散淡的捷径。</p><p>林友仁,当代著名琴家,祖籍台湾,1938年生于上海,1956年始习琴,启蒙于金陵派琴家夏一峰,师承广陵派刘少椿,在国乐大师卫仲乐指导下,于196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其间,他还曾先求教梅庵派琴家刘景韶、川派琴家顾梅羹、沈草农等先生。听他的琴,你会突然发现那个加在“琴”字前的“古”字有道理,明白为什么“琴”有千种万种,唯独这种七根弦的琴叫做“古琴”!你甚或能感觉到不但琴是“古琴”,弹琴的人也兴许就是“古人”。</p><p>林友仁一直主张古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它还是中国古代士人修身养性、与天地交通的利器。孔老夫子认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老人家是以琴“弦歌”而教化人生的。中国的禅宗主张“住心看净”,认为只要你做到了心中清净,不起欲念,就会“菩提影现,心水常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