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司燕凤</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77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告别曾经工作过的连队,离开每天一起干活的同学和知青,离开父母和弟妹,来到陌生的鹤岗,插班到鹤岗矿师76级中文班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成为二九○农场在鹤岗矿师代培的师资生,纯属阴差阳错。开始场里选了十八连一名城市青年,不巧这位返城了,就决定从本地青年中找一个。分场副教导员冯建云,之前在十三连当指导员,把这个名额给了本连,连长薛立彬选中了我。我是连团支部组织委员,工作踏实肯干、认真积极,得到了领导的赞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主观上讲,我不太想去,听说鹤岗经常吃大馇子,我胃不好,怕受不了。我也从来没离开父母那么远,有点舍不得,也舍不得那些一起干活的人。虽然干活很辛苦,但一想到一个人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心里还是有点空落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同学、大弟弟、一块干活的好朋友都劝我去,再说这是组织上决定的事,就得服从。就这样,我从一名农工,又变成了一名在校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全场去了八名代培生。一分场李健、陈龙川,二分场司燕凤、吴淑珍,三分场佟和兰、方国英,四分场于萍和一个叫汤志范的上海知青。陈龙川学体育,于萍、司燕凤、李健学语文,佟和兰、方国英学数学,汤志范、吴淑珍学物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二九零农场在鹤岗矿师代培的八个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二月末的一个上午,十点钟左右,我们到场部集中。吃完午饭,坐客车前往鹤岗。冬天路滑,车开得很慢。下午四五点钟到达,天色已黑。想象中学校宿舍是楼房,冲水厕所,到了一看,和想象相差甚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提前一天到校,还没正式开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到一栋长长的平房,生活老师把我们领到最里面一间,炕上铺着胶合板,一层灰尘,但挺暖和。还不知道自己分到哪个宿舍,没人打开行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宿舍走廊很长,一共十几间屋子,每间屋子外面有一个炉子。进入走廊,满是煤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到鹤岗第一个晚上,我们穿着棉衣枕着行李睡觉。可能是第一次离开家和陌生人住在一起,又到了一个新环境不太适应,我彻夜难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与家人在农场家属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开学第一天不是去教室上课,而是上山扑火。班主任是一名上海知青,姓邱,因为他是在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解放平壤时出生的,他的父母就给他取名邱平壤。学校给每人发了一个大面包,休息时,教务主任孟坤怕我们睡着,就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足矣”。话说一名教书先生,教了学生一学期,家长想请先生吃顿饭。妈妈对孩子说,你去问老师想吃什么。小学生找到老师,老师点了西红柿炒蛋、凉拌黄瓜、木耳炒肉几个菜,最后说了一句“足矣”。小学生原原本本告诉妈妈,妈妈其他几个菜都做好了,最后问儿子“足矣”是什么,儿子说不知道。妈妈让儿子问爸爸,爸爸正和别人赌牌,输了正在火头上,没好气地说,是你妈的脚后跟。儿子如实传达。妈妈把自己的脚后跟泡在盆里,用剪刀把老皮刮下来,放在油里炸了一下,装在盘子里端上桌子。老师到来说了一些客气话,之后大家一起用餐。看到桌上多出一盘菜,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又不好意思问,也尝了几口。饭后,学生送老师出来,老师问,你妈做的又黄又脆的东西是什么呀?小学生认真回答,是“足矣”。老师心里咯噔一下,问小学生,“足矣”是什么东西?小学生回答,就是我妈妈的脚后跟呀!听完这话,老师吃进去的全吐了出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咬文嚼字要看对象,不要见人就跩词。最后,孟主任还教我们一个歇后语:老母猪啃碗碴——一肚子明瓷(名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文专业课程有现代汉语、现代文选、古代汉语、古代文选、书法、写作、政治。现代汉语和书法是洪均老师教,他不仅写字好,还会中医,会把脉。古代汉语老师换过三个。教务处孟坤主任非常精干,板书非常工整,从不写连笔字,讲课没有任何废话,从不拖泥带水。冷国俭老师讲课总是面带微笑,</span>他家就在学校校园里,他家的小院子里种了许多花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夏天五颜六色的花朵十分漂亮。我和范秀芹在他家花园里照了一张相,笑得很灿烂,范取名“她在丛中笑”。吕敬源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粉笔字很漂亮,下课或者上课做笔记,我们就在黑板或记录本上模仿他的字。现代文选就是邱平壤老师教,上海人说上海普通话,给我们听写时把“仍然”念成“人然”,有不少人写错。写作课是南开大学毕业的朱国庆老师教,他也是上海人,恢复高考后,他又考回南开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回了上海,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写了好几本</span>艺术理论著作。<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还没成家,有一个星期天洗了被子,自己不会缝,找我和于萍跟他一起缝。政治老师有两个,第一个不太注意形象,穿拖鞋讲课,从不写板书,只写一二三和123。我们要求学校换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讲课内容很清晰,很有条理,而且对我们要求很严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与弟弟司雁人在新街基春风照相馆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文班三十多名学生,其中六名男同学。宿舍按班级分,各班男女生不管多少人住校,都分别有一间宿舍。我们班平时有十几个女同学住校,冬天路滑,骑车上学会摔倒,住校生就多几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宿舍是上下铺,下面是火炕,炉子在走廊里,上面一层是木板大通铺,边上有一个梯子。我住上铺第一个床位,这个床位一般没人愿意住,因为每个人上下床都要从这里经过。凡事各有利弊,住这个床位的好处,就是上下床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学校食堂吃饭发饭票,饭票分钱票、粗粮票和细粮票。十斤粮票八斤是粗粮,粗细粮票又分黑、白两色。我们在农场顿顿吃白面馒头,根本不习惯这里的伙食,常跑去买油条。每天早晨跑步到达的地方,刚好有一个早餐馆,人多买回学校吃,人少吃完再回学校。中午多是高粱米饭和大馇子饭,也有白面馒头,但只有两成饭票可以买,不可能天天吃。大馇子饭不是直接在锅里煮熟,而是七八成熟,盛到一个大盆里放在热炕上,上面捂上一个厚棉被焐熟。有时停水,大馇子饭也吃不上了,改吃窝头。玉米磨得很粗,窝头很硬,咬到嘴里什么味道也没有,咽的时候扎嗓子。菜里黑胶一样的东西,厨师说是红薯粉,一到停水,食堂就做这个菜,那时还真想吃大馇子了。星期天休息,我们去饭馆买几个馒头,到食堂只打菜不买饭。或者早晨多买几根油条,再买点紫菜,中午用开水冲紫菜汤,泡油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矿师76中文班毕业照,上排右一为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妈妈知道学校伙食不好,放假开学时,就烙一锅发面饼让我带上。饼比馒头耐放,能吃一段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吃了一个学期学校食堂,渐渐习惯了。心想,不管到了什么环境,都要学会适应,要顽强,要随遇而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代培生不单是去学习,有时农场汽车到学校仓库拉水泥,下课就有人到教室里喊:“代培的学生,你们场拉水泥的车过来了,司机让你们装车。”我们几个就跑到仓库装水泥,七八个人装一车,要用最快的速度,装完还要赶回教室上课。水泥装完后,衣服上全是灰尘,立刻到宿舍换衣服。赶回教室上课时,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学一个月左右,开春,学校建永久菜窖,我们又干了一个多月。永久菜窖是拱形的,先用木头做好拱形支架,上面绑好钢筋做骨架,再浇灌水泥沙浆。阴干,撤去木架,就建成了。我们负责运沙子、水泥和泥浆,专业人员往拱架上浇筑。那一个多月,同学们累得腰酸背疼,但也锻炼了意志品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星期六、星期天休息,感到寝室很无聊,几个人结伴去逛街。电影院刚好有愿意看的电影,看完已是晚上十点,学校大门已关。我们不敢惊动看门老头,想着怎样能进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院墙下面,隔不远有一个很矮的半圆形洞,都用碎砖头或黄泥堵上了,只有一点缝隙,有同学提议,把洞扒开爬进去。一名同学说,“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又一名同学出主意,男同学先爬过去,在里面接女同学。于是,男同学一个个从大门上面爬了过去。我个子矮,够不到大门上面,个高的于萍把我抱起来,我踩着她的肩膀爬到大门上面,男同学把我接了下去。其余女同学也一个个这样进了校园。我们放慢脚步,悄悄回到寝室,没被门卫老头发现,大家松了一口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鹤岗求学期间,读了许多世界名著,有些现在已经记不清了。或许是文化差异,或许是翻译原因,外国书的内容看完了也不大懂,记不住里面人物的名字和事情。还记得一些书名,像《死魂灵》《战争与和平》《红与黑》《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简·爱》,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到新华书店租书看,每本一天五分钱,还书还退部分租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坐左一)在珠海接待来玩的原连队知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这套书中文专业必读。星期天早晨七点多钟,我到书店买书,书店还没开业。那套书只剩最后一套,回来的路上,一个过路人问我在哪买的,我告诉他这套书已经卖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我读的世界名著里,印象较深的有两本,一本是《鲁滨逊漂流记》,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写鲁滨逊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了很长时间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描写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保尔·柯察金一生成长的感人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保尔·柯察金从一名共青团员成长为一名布尔什维克战士,经历了很多磨练。书中描写了保尔与冬妮亚的纯真爱情,还描写了青年团员冒着大雪抢修铁路的故事。生活和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有人临阵逃脱,保尔却毅然绝然地留下来。由于长时间劳累,保尔病倒了,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保尔仍然自强不息,坚持信念。他身残志坚,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写下一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大受赞赏,保尔那种决不屈服于任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值得任何时候任何人认真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段经典名言,至今我还清楚记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是保尔一生的真实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看这本书,不是买也不是租的,而是范秀芹从她男朋友那里借的。刚开始没什么特别感受,越往下看感受越是不同,渐渐地,我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被主人公的事迹所打动。我喜欢上了这本书,我用最快的速度看完了这本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学得最好的课程是古文和现代汉语,查字典也非常快。之所以这两门功课学得好,并不是我特别聪明,而是因为我对这两门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善于钻研,研究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学习古文,不管老师要不要求交作业,我都把老师讲的每一篇文章重新整理、翻译一遍。翻译的时候,还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语法也作为重点,一起整理一遍。俗话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整理一遍笔记,能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我一直坚持这样学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得到了回报,毕业考试中,我的古文是全班最高分,两次99,一次100,平均99.3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现代汉语学得好是练出来的,平时看到好文章,我就拿过来,划文章中的句子成分,找复句和修辞手法。学校开大会,我就拿一张报纸,找篇文章做练习。洪均老师很欣赏我,课堂上讲到特殊语法时,就让我上黑板划句子成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2003年于海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窦桂芝看我查字典比别人快,让我告诉她方法。音序查字典,是先找大写字母,再找音节,看和音节相对的页数,最后找到要查的字。学习查字典,要搞清楚字典编排的规律,大写字母是按照A、B、C到X、Y、Z先后顺序编排的,要很熟练地记住这些大写字母,有字母歌,很容易背下来。还要找出字典里音节排列的规律,音节的排列顺序是a、ai、an、ang 排在前面,e、ei、en、eng 排在后面;两拼音节排在前面,三拼音节排在后面;平舌音排在前面,翘舌音排在后面。找到大写字母,再根据这些排列顺序,就能很快找到要查的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两年时间,我先后两次被评为班级优秀学员,学校组织全校优秀学员开大会,发奖品。奖品就是一个笔记本。开完大会,学校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电影《龙须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被评为优秀学员的事,不知怎么被物理班知道了,可能是他们班优秀学员说的吧。物理班一个学生问吴淑珍:“语文班一个长得又矮又瘦姓司的,学习还挺好的呀?”吴淑珍跟我说了这件事,我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学习又不是扛麻袋,学习成绩的好坏,跟个子高矮有什么关系!”心里还是会想:个子矮就会被别人瞧不起吗?这件事给我造成了一定的自卑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鹤岗矿务局经常搞庆祝大会,大会上有文艺汇演,有大合唱。师范学校每次都是参加大合唱。接到任务,下午自习课时间,每人拿一份歌片,集中在一个大教室里练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大合唱要求统一服装,必须穿白衬衫。我没有白衬衫,舍不得为一次演出买一件衣服,身材矮小,又借不到合适的,我就穿一件浅粉色和蓝色小格子相间的白的确良上衣。那件衣服是我在连队上班时,妈妈托城市青年买的,穿上去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所以我很喜欢。在影剧院演出时,音乐班男老师初本荣和女生阚淑华担任领唱,队形中间高两边矮,我在最边上,衣服也影响不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两年的学习生活很快过去,我中专毕业了。临走前一天,好朋友窦桂芝领我到她家吃了顿韭菜馅饺子,同桌王艳君送了我一些高梁米。高粱米在鹤岗不稀奇,但在农场很少见。妈妈用高粱米和麦仁一起做粥,高粱米煮得很烂,加上麦仁的滑爽,吃起来比在鹤岗好吃多了。我还买了一些紫菜,农场没有卖的,妈妈做汤放上一点,味道就好得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走前的晚上,我就把行李收拾好了,和来时一样,那晚又是夜不能寐,思考回来以后的事情,幻想与家人团聚的情形。第二天早晨,我们很早就起来了,等待踏上归程。用归心似箭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一点也不为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几十年岁月匆匆过去,向矿师的老师和同学们问好。我退休后在珠海养老,听说征集校友录资料的消息很感慨,难忘矿师那段校园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1年4月于珠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