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あ指尖の阳光づ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中国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周年。2021年新的《义务基于课程标准》即将颁布,数学教育改革处在新的历史节点,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学科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里,上冶小学数学组参加了中国教育梦“新课标、新课程、新课堂”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活动邀请到多位有着丰富一线实务经验的国内名师授课,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剖析、课堂理念引领等方式,切实帮助和解决各地教育局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两天的学习大家收获满满:</span></p> 第一天 <p class="ql-block">  张继刚老师《用数对表示数》。课前张老师创设游戏情境,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张老师的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展开。课前活动的设计“砸金蛋”就关注了这一点。大部分学生都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朋友的位置,可见他们理解“排”的含义,但对于“列”描述不清。张老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行”和“列”的含义,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梳理什么是“行”,什么是“列”,以及先列后行的表述方式,学生的理解很清晰。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课堂;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而且还能为新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在本节课中,张老师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由直观具体到抽象,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从学生自己的位置,到图片上学生的位置,再由位置引申到一个点,这样就把座位图抽象成点子图,又把点子图抽象成方格图,从具体到抽象,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如此教学真正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对知识的形成不断完善。 -孙莹老师</p> <p class="ql-block">  张继刚老师《平移》。在导入环节,张继刚老师通过俄罗斯方块游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迅速即进入课堂,体验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而在达标检测环节,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活跃,都争着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业,很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谈一谈自己的感想。说明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自信。张老师这节课寓教于乐,使学生们既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张老师用一幅思维导图贯穿全堂,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升华。-王涛老师</p> <p class="ql-block">  整堂课以课堂起始学生提问的问题为主线,借用好玩的游戏环节有趣的数形结合方法帮助学生把四个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结束之时就是思维导图完美呈现之时,听后让我们忍不住感叹张老师的别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张继刚老师《如何设计一堂精品课》。课堂上张老师借用好几个案例强调备课的重要性,并给各位老师提供了很多可以寻找教学资源的网站。尤其是教参使用环节的强调,让各位老师对教参使用的认识又提升了一个高度。</span></p> <p class="ql-block">  听了包静娟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再认识》一课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包老师准备充分,课件制作板块清晰,语言亲切和蔼,教学态度严谨,值得我学习。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分数,如何将新知识融入学生已学的知识,包老师设计从分饼的话题导入,回顾平均分的知识。平均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分数就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出现的。再到分一盒饼,找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引入自然、到位。 二、以学生为主体,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包老师利用课件展示“平均分”,回顾前面的知识。 “实践出真知。”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认识“四分之一”,通过自己动手得出不同图形的四分之一,并且知道不同的单位“1”,它们的四分之一的数量也是不同的。在此环节中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三、教学流程清晰,包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时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通过迁移类推,认识“几分之一”。刘老师关注学生,结合平均分,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充分认识几分之一,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王法彬老师</p> <p class="ql-block">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知识点不太多,上这节课,关键注意两点:一是如何把看似简单的内容上出深度和厚度,把课堂上的丰富多彩;二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探究的欲望。这两点,在包静娟老师的课堂上都得以具体的体现。 首先,包老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入手,设计了“打海盗船的”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描述海盗船的位置,产生认知的冲突,体会到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的整堂课都是以“打海盗船”这一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十分新颖,既能突出主题,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同时,教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课堂中,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观察、分析、应用。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始终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学习。&nbsp;而且,运用对比教学,细腻处理重难点,帮助学生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最后,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及不同的生活场景为他们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活动情境;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会应用于生活。包老师也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的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思维。这有利于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王德阳老师</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堂课是华应龙老师的《圆的面积练习课-买披萨的故事》。华老师是研究学生化错能力的专家,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对错误的认知以及探讨,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p> 第二天 <p class="ql-block">  严亚雄《转化的策略》通过本堂课让我明白“转化”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转化”就是把复杂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其转变成一个大家熟知的简单的数学形式,并运用数学知识将问题解决。在以后的教学中面对问题,就应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策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安鹏老师</p> <p class="ql-block">  通过《数的背后有秘密》的学习,我观察到本课以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入手点,用魔术游戏导入,使学生抱着好奇心与兴趣探究新课,探究数背后的秘密(3的倍数特征)。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结论,发现探究知识,小组用三个小游戏讨论探究三的倍数的特征,更加深刻,知识更加牢固,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张心怡老师</p> <p class="ql-block">  圆的认识这节课,韩东老师安排的严密紧凑,各教学环节所用时间合理。课的设计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比如在引导探究阶段,又可分为寻找圆心、学习半径、直径、学习画圆等几个层次,各个层次有序安排,体现出知识形成的先与后。在教学过程中,韩东老师还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适时、适度的演示和讲解、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运用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思考、讨论中,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王德涛老师</p> <p class="ql-block">  通过韩东老师的“变形计”一课,老师们对根据算式和数的特点,以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为“万变不离其宗”,的理据,在不改变运算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程序,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韩东老师,通过以前学的内容来告诉学生做题一定要认真思考和观察,能简算要简算,而不是只会死套公式,而要学会反思,平时让学的练简算时在提高学生大胆使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优化并理解加深。-葛曙畅老师</p> <p class="ql-block">看,我们的老师学习的多么认真~</p> <p class="ql-block">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老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为学生创造为国家创造更大的财富。</p>

学生

老师

教学

知识

课堂

学习

张老师

数学

平均分

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