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方成大器,王阳明,心学

净修中医李大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所谓宦海沉浮从来不会一帆风顺,王阳明也不例外。他一生吃了很多苦,36岁被权倾朝野的刘瑾陷害,挨了80杖刑。这对于常人来说无疑是要命的,而本身有病的王阳明险些因此丧命。后来再次被刘瑾陷害而贬往贵州龙场,途中多次遭到追杀都被其化险为夷。当时的贵州龙场犹如蛮荒之地,不仅人烟稀少而且瘴气遍布,刘瑾以为即便没有半路杀死王阳明,在这样的地方他也很难活下来于是就再没有派人纠缠。</p><p class="ql-block"><img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25535819/447ed6344bd058bb6e632255c3372ec0.jpg?meipian-watermark/bucket/ivwen/key/dXNlcnMvMjU1MzU4MTkvNDQ3ZWQ2MzQ0YmQwNThiYjZlNjMyMjU1YzMzNzJlYzAuanBn/nickname/5aSn54mb6LSi5ZWG/userid/MjU1MzU4MTk=/sign/15ad7ff6acd5d5f72b1f5869f9273d5e%7cimageView2/2/w/750/interlace/0/q/80">刘瑾做梦也想不到,王阳明不仅活了下来,还创立心学门生如云。从此,王阳明脱胎换骨成了继朱熹后又一位儒学大家!在我们看来,真正的智者当如王阳明一样,武能上马平叛杀敌定国安邦,文能教化世人以安天下,他靠着自己的智慧安度一生,也靠着自己的智慧开宗立派广济良人。他的心学不深刻地影响着明朝以后的古人思想,曾国藩说他是“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梁启超说他“是一位豪杰之士”、“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而周边的邻国也对他的思想争相学习,东乡平八郎更是直言不讳地说他“一生低首拜阳明”。相比这些巨人而言,在常人眼里心学似乎高不可攀委婉难懂,其实不然。心学智慧博大精深,抛开那些钩章棘句单从王阳明的事迹来看,就能发现他做事的原则里至少有2不管,3不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闲事从来不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闲暇时候修身养性,有事之时事上磨练,就是告诉我们时刻对自己的事和心保持专注,而与己无关的闲事则敬而远之。一来事情本身就是盘根错节,没有过人的智慧和手段不仅起不了作用还容易帮倒忙。所以古人时常告诫子孙“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虽然看似冷漠无情,但在尔虞我诈的人事中寻常人要想自保实属无奈。事实上,乐于助人和管闲事并没有太大的分界,对方乐意的就是乐于助人,对方不乐意的就是多管闲事。所以古人说该出手时就出手,但对于大智慧的人来说这个“该”字自然能够拿捏到位,但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是则经常惹祸上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力不从心的事不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王阳明一生致力于修心,才能在龙场那恶劣的环境中悟出真理。古人常说“救急不救穷”,看似无情实则无奈,除了自己的父母,局外人又如何能够一生相助,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当那些让你想施以援手的事情超出了你的能力时,就应当重新审视,而王阳明的“致良知”正是告诉我们如何在两难的境地里从容选择。除了以上两不管外,还有三不问的学问值得借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不问过往,常言道“好汉不提当年勇”,总是对自己以前的成就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就会自我麻痹。《传习录》中记载了王阳明这样一句话,说的是“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我们常常为过去的成就与失败而心不能静,认为过去的错误是不幸的根源,深陷自纠之中而不能正视当下仍可改变现状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是不问结局,结果与过程孰轻孰重历来争论不休,其实与其计较二者的轻重,倒不如细嚼自己的初衷。进行中的事情需要考虑与掌握的因素才是决定结果的关键,如果事情还在进行中却一心放在结果上,只会因此忽略引起质变的量,继而走向墨菲定律的胡同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是不问天机,“不猜天意,不问人心”也是王阳明时常提醒弟子的教诲之一,这里认为人性的复杂与深邃的天意都是无常的。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在人为尚可掌握,但天命却是自然规律,其中变幻无常非大智慧者难窥天机,结果自然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古人常说“尽人事听天命”,人所能做的唯有尽力而为,是否成功,还得听其自然。虽然古往今来无数人求神问卜以测前程,到头来不过是自我安慰,脚在自己身上,自己的一生终究还得自己走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难看出高深莫测的心学运用到生活中也不过是最为普通的智慧罢了,在王阳明之前有没有秉持良知一以贯之的人呢?自然是数不胜数的,古往今来那些青史留名的能人与知足常乐的凡人不都是初心不改风雨兼程吗。所谓道理人尽皆知,人与人的区别只在于有没有“行”罢了,如能知行合一又何愁大事不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