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下)

日出东方

<p class="ql-block">大美新疆八日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多年前就很崇拜胡杨树了,但就是“只闻其名,未见其树”,一直没有机会见过真正的胡杨林。</p><p class="ql-block"> 4月27日早8点,大巴车从布尔津向乌鲁木齐方向急驰,四周除偶尔有几群牛羊在吃草外,茫茫数百公里的戈壁滩上,一望无际,没有一点高干植物。突然在左前方出现了大片的抽油机械,既而又有大片树木呈现在眼前,我下意识的觉得,这是到克拉玛依了。但前面的树木我就不得而知了。经请教导游,我才知道,那就是著名的乌尔禾胡杨林啊!虽很少见的一种树,却又极不平凡的一种树!导游用她那渊博的知识,详细给我们介绍了胡杨树的有关知识,并且要带我们前往参观。使我们感到豁然开朗,睡意全无。真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了。</p><p class="ql-block"> 车下高速路,左转右盘,来到了胡杨林区。只见数十棵已经死去多年的树桩,像哨兵一样傲然挺立在原野上,很像一个个勇猛的壮士,战死沙场,却死不瞑目的感觉。再向里望去,是成片的大大小小的胡杨树了。泊好车后,只见在一棵粗大的树桩上,刻有字迹,我第一个 跑上前去,上面写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这组排比句气贯长虹,形象的总结出了“胡杨精神”,把胡杨树的品格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我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茅盾先生从新疆返回华北根据地,看到沿途高大而挺拔的白杨树,由此写出了著名散文《白杨礼赞》,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抗日军民。我想:胡杨树不也和白杨树一样吗,也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p><p class="ql-block"> 大家边赞叹,边拍照, 漫步在贫瘠的盐碱地里,行走在胡杨林中,仔细品味导游介绍的胡杨树的有关知识,仔细端详着一棵棵大大小小的胡杨树,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我感到胡杨树最大的特点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你看它生长在盐碱地或荒漠之中,干旱,强碱,使许多植被无法生存,但胡杨树却能做到“闻到水,嗅到水,跟水走”,从而顽强地生存下来。它的根系非常强大密集,能够深入地下20米远的地方寻找水。同时,胡杨对土壤含盐量的忍耐量也比较高。一旦水份够不上,盐量超标时,就会造成大片胡杨树死亡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在“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的盛夏,胡杨树能耐得住45度c的炎热;在“北风卷地百草折”,“瀚海澜干百丈冰”的严冬,胡杨树能忍受零下40度c的寒冷。朋友,你见过还有什么植物能在如此恶劣条件生存吗?没有了,确实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胡杨树是怎样传宗接代的呢?它的繁殖主要是靠种子,像蒲公英那样,风吹落、吹走种子,然后生根、发芽、生长,成为大树;有时根系也会滋生幼苗的。</p><p class="ql-block"> 尽管胡杨树生命力顽强,但因生长环境非常恶劣,大部分能生长300--500年,很难做到千年不死,但死后却能做到千年不倒。当胡杨死后,它们的叶子就会被风吹走,细小的枝条偶尔也会被折断,但它高大的树干却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根系,傲然挺立在大漠之中,即使再大的风也不能把它们吹倒!有时不知何种原因把它们弄倒,它也躺在地下,千年不会腐烂。</p><p class="ql-block"> 想到这些,就更增强了我对胡杨树的热爱之情。它不计得失,生命顽强,至死不屈,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卫着自己的家乡。这不正是勤劳勇敢的2500多万新疆的优秀儿女吗?特别是我们今次旅游到过的几个地方,你看他们生长在祖国边陲艰苦的环境中,尽管交通困难,环境恶劣,生活也不十分富裕,可他们任劳任怨,辛勤劳作,他们朴实无华,热情好客,用自己的双手,丰衣足食,勤劳致富,为家乡,为祖国,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这种精神,不正是胡杨林的精神吗?他们这种意志,不正是胡杨林的意志吗?还有什么比这种精神,这种意志更值得人们尊敬的吗?</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现场参观,使我们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我们要学习和赞美胡杨林,学习和赞美勤劳勇敢的新疆各族的优秀儿女。录诗一首,以记之:</p><p class="ql-block"> 《大漠胡杨》</p><p class="ql-block">极目金黄千里秀,自成一景阅沧桑。</p><p class="ql-block">天荒弱木根须绝,地老孤枝叶脉昂。</p><p class="ql-block">罕见飞沙风透障,却迎远旅客游疆。</p><p class="ql-block">凡间万物如星斗,留墨先书此树章。</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们去魔鬼城吃了午餐,照了合影后,又上路奔向宝石滩了,下车后,只见一宝石状石头上写有“宝石滩”三个大字。放眼望去,数千米的土地上遍是鹅卵形石头,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都有,大家在宝石堆里精心挑选着自己喜爱的石头,虽然知道不是宝石,但要带回家去,留作纪念。以致于在后来的机场安检中,出现了许多人行李超重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从宝石滩出来,继续前行,沿途两侧逐渐有了植物,大部分是生产建设兵团开垦的土地了。特别是在石河子地区,经过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已种植了各种作物,麦苗郁郁青青,一片生机勃勃。真乃荒川变成了米粮川。晚八时许,入住昌吉回族自治州酒店。</p> <p class="ql-block">  28日上午在赴天山的途中,参观了玉器店,了解和田玉的有关知识。下午来到了天山脚下。远观天山白雪覆盖,巍峨壮观。天池是个什么模样,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天来天山的人特别多,排队,安检,再安检,进入景区后,乘观光车,在盘山路上左盘右旋,接近一个小时,来到了天池旁。</p><p class="ql-block">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天山天池古称瑶池,是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景区规划面积548平方公里,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观。天池海拔1910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0.8--1.5公里,最深处103米,面积4.9平方公里。是山崩,滑坡形成堰塞湖而成的。眺望天池,近处一湖碧水,游艇载客来回游弋。远处尚被冰雪覆盖,白雪皑皑。四周群山环抱,最高处的博格达主峰海拔5445米,左右又有两峰相连,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峰顶常年积雪,闪烁着皑皑銀光,与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高山平湖绰约多姿的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 天池四周山腰上,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皑皑雪山和葱茏挺拔的云杉、塔松构成了天池特有的迷人景色。</p> <p class="ql-block">  左转前行,湖畔有一石碑,上写“定海神针”四个大字,碑后湖边是一棵硕大的榆树。游客们纷纷在此留影拍照。仔细看看介绍,天池又叫瑶池,是当年王母娘娘宴请群仙的地方。据说当年周穆王曾在此和王母娘娘相会过。可见神仙也是渴望爱情的。所以我记得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曾有诗曰:</p><p class="ql-block">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p><p class="ql-block">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同来。</p><p class="ql-block"> 定海神针故事还有个传说。有一年,王母娘娘正在此宴请群仙,忘了请瑶池水怪。这时水怪兴风作浪,致使宴会没法进行。王母娘娘拔下根碧玉簪,投入水中,降服了水怪,后来簪子化作了一棵榆树,常年镇守在湖边,大水淹不着,干旱旱不死,经年累月生长在湖边,至今仍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傲然挺立。后人称其为“定海神针”,成为天池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神话故事,虽不可信,它却增加了景区的神秘感,充满着浪漫的色彩,让人憧憬向往!</p> <p class="ql-block">  在定海神针留影后,我们沿栈道继续前行,真是一步一景,让人留恋忘返。前面的王母庙,本想前往参观,走到半路,因时间关系,只得回返绕湖半周,尽情欣赏天池美景。湖边“圣水祭坛”,“天池”,云杉林边“瑶池诗赋园”等标识,标志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晚6时半,结束游览,返回昌吉。</p> <p class="ql-block">  29号早8时,乘车东南去约200公里,来到了吐鲁番游览。中午,在宴会大厅,大家边吃着丰盛的自助餐,水果宴,边观看精彩的维吾尔族节目表演,演员的精彩表演不时获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我们这次来吐鲁番的第一感受就是一个“热”字,白天气温在30度以上,吃一顿饭,衣服都湿透了。与可可托海的零下12度相比,形成北冷南热的强烈反差。第二感受就是两个字“热情”,不论是餐厅服务员,葡萄园主人都非常热情,让人真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吃完中餐后驱车到农户家作客。吐鲁番不愧为葡萄之乡,沿途所见,一是只要有土地的地方就是葡萄架,虽不是葡萄熟的季节,但架上满是葡萄藤,都已结上了一串串的小葡萄,丰收在望。二是每家的房顶上都有晾葡萄的特殊小屋。这种屋四处透孔,遍于通风,既不怕雨淋,晾干的葡萄干质量又好!</p><p class="ql-block"> 来到农户家后,按少数民族习惯,脱鞋上床,男里女外,热情的主人给我们上茶上水果,表演了精彩的少数民族舞蹈。然后给我们介绍了各种葡萄干是怎样分的等级,怎样晒成的,有什么功效等。大家都根据各自的需要,捎回了吐鲁番的特产。</p><p class="ql-block"> 我所向往的葡萄沟,因不是葡萄成熟季节,只从沟口路过,面对此情此景,40年我前读过并熟背的诗人张志民的“秋到葡萄沟”,又在我耳边回响:</p><p class="ql-block"> 秋到葡萄沟 </p><p class="ql-block"> 珠宝满沟流,</p><p class="ql-block"> 亭亭座座珍珠塔,</p><p class="ql-block"> 层层叠叠翡翠楼 。</p><p class="ql-block"> 轻些走,“玫瑰紫”刚刚吃醉酒,</p><p class="ql-block"> 且留神,小心“马奶子”蹭身 油。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风吹碧浪香千里,</p><p class="ql-block"> 葡萄沟风光瞧不够,</p><p class="ql-block"> 枝枝蔓蔓绕紫藤,</p><p class="ql-block"> 缠住我心儿不让走! </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至今难忘,是因为这诗用多种修辞手法,把葡萄丰收的 景象,写的形象逼真,生动感人!我们来的虽不是葡萄成熟的季节,但我的心也仿佛被缠住,不想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葡萄园,又乘车东去,来到火焰山参观游览了。该山位于吐鲁番盆地北缘,虽然高度不起眼,却被堪称是吐鲁番最有名的山了。它由红色砂岩构成,海拔500米左右,素来以高热闻名。这里荒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烈日当空,地气蒸腾,地表温度极高,夏季最高气温达47.8度,地表气温达70度以上,沙窝里能烤熟鸡蛋。再加之小说“西游记”中有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故取名为“火焰山”。</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天去时,温度在36度,栏干已是烫手,天气闷热,太阳下站不住人,不到半小时,人人已是汗流浃背,匆匆看了几个雕塑,有师徒四人取经,猪八戒,牛魔王,罗刹女,孙悟空的,并留了几个影,就登车而去了。</p> <p class="ql-block">  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项特殊灌溉系统。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它是根据盆地的地理条件,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特点发明的。其结构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捞坝四部分组成。对盆地地区的水利灌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坎儿井,顺路游览了邵王府。晚饭后我们返回乌鲁木齐入住时,已是凌晨了!</p> <p class="ql-block">  4月30日晨7时许,乌鲁木齐至济南的航班满载着我们这次旅游的收获,满载着对新疆这片热土的留恋,起飞了。我坐在窗前,再次回望一下乌鲁木齐市鳞次栉比的大楼,再次回望大美新疆的山山水水,真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好几个同伴们嘱咐我做美篇时把地导和司机好好写一下,我想即使我不写,这几天来他们的所作所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是有杆秤的,因为他们不仅业务棒棒的,而且素质也是高高的,为人也是很热情周到的,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每个团员尊敬和爱戴!我还要感谢旅行社的李经理,为人热情,服务热心,工作热忱,八天来操心受累了!我还要感谢每一个团员,八天来,我们同舟共济,互帮互谅,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谢谢你们!</p><p class="ql-block"> 再见吧,新疆!好运,新疆!好运,山东 !好人一生平安!</p><p class="ql-block"> 2021.5.1劳动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