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学好中国百年党史,传承红色革命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勿忘国耻珍爱和平。</p><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佳木斯市十九中学初二六班的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和父母一起观看了八集文献纪录片《东北抗联》,重温了那段让人刻苦铭心的悲壮历史。</p> <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晚十时许,随着一声抢响,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驻守北大营守军,九·一八事变正式爆发!</p> <p class="ql-block">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其前身是1933年5月成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p><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东北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抗日义勇军,约50余万人,在东北各地抵抗日军进攻。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大部分伤亡散落。</p> <p class="ql-block">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创建了巴彦、磐石、海龙等反日游击队。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童长荣、夏云杰、崔石泉等。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派周保中、李延禄等共产党员到抗日义勇军中进行改造工作,建成绥宁反日同盟军、抗日救国游击军。游击队不断壮大,游击活动遍及三十余县。</p> <p class="ql-block">1936年2月20日,中共东北党组织和人民革命军领导人于发表了《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统一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原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和反日联合军加上1936年5月之后编入抗联队伍的其他抗日武装,形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十一军。东北抗联的11个军,鼎盛时期达四万五千余人,经一年多协同作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p> <p class="ql-block">1938年下半年,日军增加兵力,对抗联加紧军事“讨伐”、政治诱降和经济封锁,并隔离抗联与群众的联系,竭力破坏抗联的生存条件。抗联在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坚持斗争。第一路军转向长白山密林,实行分区作战。第二路军从宝清、牡丹江地区,向五常、舒兰地区西征。第三路军主力从汤原、萝北、绥滨地区向黑嫩平原远征。</p><p class="ql-block">1939年秋冬,日伪军继续进行疯狂“讨伐”。由于斗争形势恶化,各军减员较多。1940年1月,中共吉东、北满省委决定将各军缩编为支队,继续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进行游击战。</p> <p class="ql-block">1940年秋冬,日军对抗联进行更残酷的“讨伐”,形势愈加严重。此时,第一、二路军大部已转移至苏联境内,成立南、北野营进行整训,一部分在辽宁、吉林东部边境和完达山区坚持斗争。第三路军继续在黑嫩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开展游击活动。</p><p class="ql-block">1942年秋,南北野营合编为国际旅(番号为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八十八旅,又称东北抗联教导旅)。野营和教导旅时期进行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同时还派遣十几个小分队返回东北战场,在北满、吉东、东满和辽吉边区进行游击活动。</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抗联教导旅协同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进军,参加对日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抗联部队利用与苏军配合作战的有利条件,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随后,回到东北和在东北坚持斗争的抗联部队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p><p class="ql-block">东北抗联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独立奋战十四年,作战数万次,伤亡三万余人,共歼日伪军二十二万余人,其中日军十七万多人,牵制了数十万日军,不仅在战略上配合了全国抗战,也支援了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p> <p class="ql-block">硝烟散尽,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铸就的东北抗联精神,身为中华儿女,我们要秉承先辈的足迹,传承革命烈士的革命精髓!为祖国蓬勃发展努力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