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培训之一—— 能力诊断篇

焦村教育

<h1> 为期两周的乡村首席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结束了,这次的培训地点依然是在河南大学,因为去年十二月份刚刚在河大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对河大文学院的印象还十分清晰,再次见到班主任和小助理甚是亲切。在简短的破冰主题班会之后,进入了培训的第一个阶段——能力诊断。能力诊断由各地区选派代表进行微型课展示,由专家进行点评。</h1> <h1></h1> <h1> 坚定了一些认识: </h1><h1> 1.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结合课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后习题进行制定。这一点是自己以前就认同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因为关注语用和习作要素加大了教学的容量和难度,这一点在今后教学中还是要进一步斟酌决定。</h1><h1> 2.教学过程要注重学习的过程。专家指出:你教的是能力,不是知识。要关注学习是怎么发生的。比如:背诵过程的体现绝不是环节的展示;资料的展示一定要注意筛选和变通;多音字、词语的理解一定要在语境中学习等等。<div> 3.注意追问。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追问,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这一点也是我们在课堂上容易忽略的,经常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只关注评价,这样仅仅只是浅层次的学习,教师的追问会使学生思考,寻找自己观点的依据和方法,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教给学生的东西。<br> 4.关注识字方法的教学:对于低年级识字的方法,以前很少去关注,专家提到的:字源识字,形声字识字、归类识字、字族识字、生活中识字、猜一猜、加一加 、借助图画识字等等。这些方法不是表面热闹的交流,而是在识字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尤其是字源识字,这一点我们做的并不好,还有对于写字任务的分散落实,这也是应该注意的。 </div><div> 5.落实写字教学的步骤:观察——示范——仿写——评价——二次书写。前三个环节我们做的不错,但是评价和二次书写几乎都被大家忽略了,这一点还是应该端正认识,进行改进的。 </div><div> 6.文言文的教学环节:读正确、读流利(字音 停顿 语气词、断句、节奏)——读明白(多种方法理解)——读入境(想象情境,感受人物形象) ——熟读成诵。</div></h1> <h1> 反思自己的教学:<br> 这次我展示的是六年级《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因为是指定的内容,手边没有现成的课,时间也太紧张,就用了前阵子参加素质大赛的淑君和静静的课堂设计,也因为参与了她们两位的备课,对课的设计相对熟悉。课堂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进行设计,由三部分组成:读梗概 知内容——抓心态 评人物——学方法 写梗概。评课中专家肯定了课堂的整体设计,有较强的整体观念,围绕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但是对于学习目标三“学方法 写梗概”环节提出了质疑,提出这样几点:1.对于梗概方法的概括与单元习作中的方法不一致;2.梗概与缩写的区别是什么?3.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抓心态评人物上,对于梗概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梗概的特点就行。对于专家提出的意见也做了反思:<br> 我们的教学思路是否有偏差?我们现在的教学,几乎每节课上都在考虑语用的落实,力求体现阅读与表达的并重,在阅读中渗透表达方法,在语言训练中实践运用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这样一来,阅读要素的落实就会因为时间不够充足,落实得不够充分。但如果我们去掉语言训练的环节,充分的落实阅读要素,那么方法和能力,语文技能的训练又怎样体现?就拿这节课为例,我们围绕鲁滨逊的心态变化充分展开评价,是不是又回到我们原来的讲内容,体会人物品质的路上了呢?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引导学生发现梗概的特点而不去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那这是不是就只是教过,而不是“学会”?<br> 对教材的研读还需要再深入。1.课堂的导入是以五年级古典名著单元为起点,引导学生回顾借用小标题概括故事内容,抓关键语句评价人物来导入,而忽略了教材中缩写的安排就是为本节课认识梗概特点,学写梗概做铺垫。如果发现梗概特点环节引导学生回顾缩写的方法,这样教学难点就会简单得多;2.对人物的评价,课堂上仅仅只是就节选部分而谈,忽略了《快乐读书吧》导语中的对鲁滨逊的评价,完全可以依此为媒介,在围绕节选部分评价人物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关注整本书中鲁滨逊的形象,这样不但能更全面的评价人物,而且激发了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实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h1> <h1> 怎样做到名至实归?<br> 在第一天展示了几节课后,专家的一句话令人脸红心跳:“这几节课让人感觉和首席这个称号还是有距离的”。不可否认的是那几节课确实令人不敢恭维,但自己自认为不错的课就和这个称号名副其实了吗?答案也是不确定的。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在近几年频繁的外出学习中,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自己知道的太少了,优秀的人比比皆是,优秀且努力的人更是芸芸,这一点在每一次的学习后都给自己的心灵带来莫大的冲击。前进的路上绝不能夜郎自大,盲目乐观,我们缺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考……</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