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新型网络诈骗,护航学生美好生活——大满镇中心学校预防新型网络诈骗宣传篇

盛德云

<p class="ql-block">  随着网络的推广与人们深度使用,网络诈骗的现象也随之大量滋生。网络世界虽美好,防范之心不可少。作为小学生,更应该时刻注意防范网络诈骗,以免掉进不法分子的陷阱,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p> <p class="ql-block">  网络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技术等途径,在互联网上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诱导受害者给不法分子汇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p> <p class="ql-block">  当今是网络技术盛行的时代,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防范网络诈骗人人有责。让我们紧绷防范之弦,远离网络诈骗之害,一起来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p> <p class="ql-block">诈骗分子的主要伎俩:</p><p class="ql-block"> 1.假冒学校组织“专家高层次培训”“精英辅导”“考前辅导”等理由,利用家长望子成龙心理进行诈骗。</p><p class="ql-block"> 2.假冒“班主任”“学校领导”“辅导员” “学校同学”“老乡”等特殊身份进行诈骗。</p><p class="ql-block"> 3.声称遇到“意外事故”、“突发事件”急需家长、亲朋好友汇钱解困进行诈骗。</p><p class="ql-block"> 4.假冒“充值返利”“购买游戏装备回扣”“粉丝内部优惠活动”“快递客服退款”等方式,宣称能以小利获取优惠、回报进行诈骗。</p><p class="ql-block"> 5.假冒能帮助“介绍打工”“网上点赞分红”等“公益夏令营”为名进行诈骗。</p> <p class="ql-block">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通常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1)虚荣心理;(2)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p><p class="ql-block"> 以中小学生为例</p><p class="ql-block"> 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p><p class="ql-block"> 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p><p class="ql-block">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p><p class="ql-block"> 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但如果不假思索去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学生就是凭着这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p><p class="ql-block">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但关键是要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有些同学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忙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常常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进而铸成大错。</p> <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学生和家长,一旦接到类似要钱的信息务必要提高警惕、有防诈意识,一定要及时与学校、孩子直接联系、亲自核实。对诈骗分子的各种理由、诈骗手段要有法治意识、防诈警觉。</p><p class="ql-block"> 此外,学生及家长上网也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尽量不要在QQ等网络工具上存储亲友的真实信息和相关图片资料,谨防被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木马等手段盗取相关资料实施诈骗。一旦发现QQ、微信被盗号,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和亲朋好友,防范各类网络诈骗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防网络诈骗试题:</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学完今天的防网络诈骗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和心得呢?可以动笔写下来,然后发给你的班主任老师哦。接下来做一做下面的反电信网络诈骗试题吧!</p> <p class="ql-block">策划:李 荣 曹建彬 邢宗昱 陈发震</p><p class="ql-block">审核:邢宗昱 武兴强 王 赟</p><p class="ql-block">制作:盛德云</p>

诈骗

网络

不法分子

家长

假冒

防范

心理

分子

思想单纯

有求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