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就目前我校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一、我们的办学目标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要么口号化,要么碎片化,都没有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不管是“健康身、聪明脑、温暖心”还是“道胜文工,明经懋学”,还是“源清流洁”,都属于挂在嘴上,写在墙上,刻在井上的文字而已。在一中,已经很难找到百年老校的元素,校园里多是零零散散的创意,看似生机勃勃,实际上是杂乱荒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二、管理团队集体迷茫,整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忙的意义在哪。可以说,目前的管理团队,是我进一中以来见过的最好团队,也是最年轻的团队。校长是最不像盗墓贼的校长,副校是最不像假威之狐的副校,中层是最不像“尸”的中层。总体上说,他们公心大于私意,都在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勤劳肯干。然而,问题在于,个中的“谋”与“策”是否接地气?“劳”和“干”是否有方向?无头的苍蝇也飞得勤,叫得响,但终不长久,只让人烦厌。校长的民主,激发了底层的创作欲,个个血气方刚,跃跃欲试;校长的集中,又让好些方案胎死腹中,徒增创作者的怨气。于是,年轻人再思维活跃,也只能从此唯唯诺诺,死守圣旨。部门之间的壁垒,也增加了沟通成本。年级、科室的双线管理模式,最终的结果是互相推诿,互不买账。教研组在科室与年级的夹缝中生存,公事变私情,实在扎心。行政上的层层权力制约,彻底将学校打造成一具俄罗斯套娃。一大批骨干教师转向管理岗位,又造成了工作上的顾此失彼。教育的行政化压倒了学术化,领导干部热衷于完美评估体系,却无心或无力于发展平台的搭建,这怎能不让一线教师心寒?当然,若是仅想凭政绩而弄场表演秀,那又更加等而下之了。统一思想,简化管理,减少制衡,择人善用,这些应该都是要急于考虑的问题。副校若有能力,可做管理核心的谋略者,而不是监督者;若无能力,就干脆做个后勤保障者。脱离教学实践,或者本身学术素养就不佳的,只是因为领导身份,就要来指导年级教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可能么?要么隔靴搔痒,要么乱点鸳鸯。中层唯上是听,对下又缺少让人服从的资本,只能万事不求人,能做的自己做,两头受气,身心交瘁。长期以往,曾经的雄心壮志就会蜕变为自甘平庸,只能做一些上传下达的事。管理层的工具化,有时是自愿的,更多是被逼的。去掉一些中间环节,加强年级管理的自主性,学术探索靠前,行政服务靠后。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矫枉过正。行政监督与评价,起到的应是震摄的作用,而不是干预的作用。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旁观者毋须品头论足,甚至横刀夺爱。目前,总感觉到我校的管理,是副校科室在领导年级前行,而不是年级教师在倒逼副校科室进步。朝今夕改,繁政扰民的现象也由此频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三、课程设置不科学。有幸与校长一起共事三年,始觉其为人敏而多疑,察而无巧。若是创业,目标既明,必可带队冲锋陷阵,横刀立马,巾帼不让须眉;若是守成,目标亦明,亦能带队循规蹈矩,广开言路,造福一方事业。然目前一中,正处创业和守成之间,旧未清,新未达,外有风不止,内又求安止,实在是艰难岁月。汉之武帝、唐之玄宗、明之永乐、清之乾隆,政统大于道统,亦有如此兴衰。史之斑斑,我们的确可以好好思考。而现实是,领导太忙了,忙着局里和一校两区间的奔赴,忙着学习与考察,忙着汇报与倾听,就怕不能忙着思考,或者,总把思考停留在纸上。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也是一个有文艺范的人,一个爱折腾的人,然而,有时总会有一种独角戏的悲凉,无论是领导自己还是旁观者说。领导喜动,在风起浪翻中追求诗情画意,但在旁观者眼里,则为乱。副职喜静,在风平浪静中谋划功利得失,但在旁观者眼里,则为寂。难怪乎,就课程设计而言,领导好像早就提出了一些方案,可一到落实层面,往往就会束之高阁,成为空中楼阁。毫不客气地说,我们的课程设置太刻板,太零乱。德智体美劳,轮翻作战,各自为阵,没有顶层设计,就会沦为表演作秀,就会沦为平庸放纵。德育是为了存档,体育靠两副球拍,美育只是口号,劳育就是扫地,学科教育凌架了一切。整个校园,开始随着梅园一起荒芜。我们可不可以好好坐下来,聊一聊课程的问题?想一想落实的方法?评价与扣分,那是末,引导与发展才是本。舍本求末,无异于抓牛尾巴,是庸懒之人的作为,殆矣。一中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课程自主开发的团队,过多的借鉴,全盘的抄袭,都容易丢了自己的魂。一中的魂,是人,而不是术。过渡期间,把课程设置权交给年级,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整齐划一,不一定好事。有些时候,顶层的预设与底层的需求脱节,除了无效,只会招致更多怨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四、现在,来谈谈几个具体的建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1、依托教研组,开发设置校本课程。长期以来,一中不重视教研活动,既有教研组本身的问题,也有管理层面的误解。教研,不应该成为搞几篇论文,拼几个课题,骗几项荣誉,求几许功名,更不能停留在弄几场活动、拉几个人表演和作几场报道上。教研,必须与课程开发设置相结合,是必须的课,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活。它必须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在高考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有剧场意识,要全员参与,而不是几个人的游戏。教研活动要与考试、练习、课堂、社会实践和理论探讨相结合。教研活动一旦课程化,就应该得到科室、年级的支持与配合,而不是层层设堵,浪费了了宝贵的沟通成本。集体备课应该成为教研的主阵地,年级应成为教研的大保障。教研应该公开化,常态化。转变教研意识,关键在于教研与教学相配合的这个点上,而瞄准学科素养与考试标准的课程设置,是解决两者矛盾的一个方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2、建立高效科学的沟通机制。目前,就信息沟通而言,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人人都怕责任风险。人人守责,人人怕事,说到底也是一种庸俗。自校长而降,学校办事拖拉,是眼下不争的事实。每个人都太忙了,就会晕头转向,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1)建立开会约预机制。一中多会,也算奇葩了。几个会打架,也是常事。会议的临时性、随意性总叫人不知所措。重点是,其实,我们本不需要开那么多的会,学习、通知完全可以以通讯手段来解决。会议,重在议,而不是会。缺少讨论,一言堂的会议,除了领导求个心安之外,只是白白浪费教育资源。会议预约化,公开化,迫在眉睫。(2)科室专业化,学术化。目前各科室都在努力工作,但总呈吃力不讨好之态,除了吃瓜群众太多之外,学校落后的管理理念也难辞其咎。科室采取的领导加干事的模式,一个骨干教师,外带几个小跟班,是否合理?还是无奈的权宜之计?骨干教师转向中层,削弱了原本就匮乏的教学资源,小年轻做了干事,往往分散了教学注意。不可否定,现在的科室,都想把事干好,但问题其实也出在这上面,越是琢磨事,就越会耽溺于细节,更有甚者,以细节来论事之成败。于是乎,科室不像个团队,更像一群监工。不是去思考自己学术上的提升,而是忙着去验证别人的得失。所以,科室本身就缺乏一些拿得出手的东西。中层领导,沦落为大门口站岗,晚自习收表,贻笑大方。科室有了专业化学术化建设,才可能有积极主动的作为,而不是成为烟囱里的老鼠。学校应该加大对科室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而不是简单的拉郎配。每一个科室,都是一个团队,都可开出异样的花,如此,才美丽,才值得欣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3、就目前的作息时间改革,谈一些粗浅看法。从办公室闲聊和文寄的美篇里得知,学校五一以后将调整作息时间,早读与第一节连堂,中午加一节自习。后一项,我在教研组会上是知道的,也提出把下午作息时间往后移十分钟的建议。这次,传出版本好像的确如此。可见,我们的领导层是听得进去建议的,如此,真是一中的大幸。我们需要的是群策群力,而不是彼此拆台。一中需要团结,也需要一些异样的声音。作息时间的调整,看似小事,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换句话说,得先整明白,办什么要调整?其实,我想说,就一中目前的时间格子,基本上还是合理的,要改善的,是填充到格子里的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1)晨会与早读。这是一天的教育之始,是良好的开端。就时间而言,个人建议改为7:10-7:50。如此,晨会不会显得仓促,早读也更有利于安排。原本20分钟的早读,显然跟不上现在的教学需要。把朗读时间交给早读,其实也是把练习时间还给了自习或回家以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40分钟的早读,更有利于教学设计。时间短了,反而觉得无事可做或者有事难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2)早上改为四节课。过多的课程,只会看起来有充实盈满之感,而实际上却难以从容淡定。学生成了一个容器,看似装进了很多东西,可是,我们也要考虑到这些容器的质地,是瓷还是布?是瓷瓶,多了易裂;是布袋,多了难出。目前学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日益增多,应该引起校领导们的足够重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3)大课间改为40分钟。把体育、社会实践课纳入其中,取消现有的周内体育课。可以说,目前的周内体育课,形同虚设,还不如改为天天锻练20分钟。跑操、跳操、球赛等等,干脆集中在一时间,形成氛围,充实内容,加强管理,绝对比之前的分散管理好。社会实践(劳动)也可在大课间完成,但目前学校包干区的打扫,不少班级的学生是很难在原来的20分钟之内完成的。心理、艺术课可以在报告厅、科技楼多班同上,节省一些高考学科时间及艺术心理教师资源。另外,晨会队伍最好改为方阵排列,以避免班主任顾头难顾尾的尴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3)取消每周二的例会时间,改在周内晚自习期间举行。会议实行预约制,通过预约平台,提前告知。把周二的上课时间还给学生,而不是自习和无人监考的考试。哪怕是辅导课,都比无人监考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4)取消周考,代之以每天的作业训练。目前,的确是考试过多,学生就不太重视。而且,这种分散性的考试,其实很难测试出学生某时段的整体水平。把晚自习时间条块化,是可以用来弥补周考的,而且更有效,更直接。当场批改,当场讲评,应该更受学生欢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5)建议下午上课时间不变,保证学生足够的午休时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6)建议晚习自时间统一延长30分钟,作为错题整理时间。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走读生较多,回家后很难静心学习,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手机电脑上。而住校生又由于下晚自习无写作业的场所而发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7)最后,希望领导们多谈谈钱的问题!这不是小问题,也不是以没有政策就能搪塞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未来多风雨,一中齐奋进。无意于做那只坐在车轴上自诩“车子的前行,都是我的力量”的苍蝇,只希望在车子的后方推一把,出点力,就算是呐喊也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