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下午的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洒在临窗而坐的人的身上。嘴唇张合之间,那是一张百无聊赖的脸,隐隐显露着温暖且饱和的幸福感觉。</p><p> 那只蜜蜂就在此时出现。</p><p> 窗户一直关着,不知道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一定是迷了路。</p><p> 它在桌面的一摞书上来回爬行,最后停在一本厚厚的辞典边沿。它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伸出头张望,那种心情是有恐高症的人站在悬崖边的心情。它可能意识到自己无路可走,退了回来,像一个失败的英雄或一个不屈的勇士,开始了重新找寻出路……</p><p> 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p><p> 它有翅膀,且肯定擅长飞行的技能。几乎每一只蜜蜂一出生,就开始了生命里程的飞行。很奇怪它怎么不飞?也许它忘了自己有一副擅长于飞翔的翅膀。这是一个小小的错误,聪明人也常犯,譬如费尽心机撬开门锁,却发现钥匙原来系在自己的手腕上。</p><p> 蜜蜂依然在桌面那堆杂乱无章的书上行走,它一会爬上“险峰”,一会翻下“深谷”。它不知道它最大的危险不在于找不到出路,而在于那个正在望着它的人。</p><p> 一只蜜蜂,当它远离你的时候,你会认为它是春天诗篇里最动人的段落,是最闪亮的词语;而它真的离你这么近时,则会勾起你小时候曾被蜇得像个猪头一样的恐惧和愤怒。</p><p> 它会不会自卫而攻击螫你?</p><p> 抽出一本杂志,先下手为强,决定做一次小人,偷袭一只迷路的无助的蜜蜂。但举起手又犹疑了,怕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打蜂不成反被蜂蜇。要命的是,它好像已经感觉到危险在向自己逼近,张开翅膀,飞起来了!发出战斗机“嗡嗡”的声音。它开始盘旋,有几次几乎要擦着耳朵和鼻尖。捏着杂志的手心已经冒汗,甚至想举手,弃械投降,只要它别袭击那已经坑洼不平的脸……</p><p> 一个下午,一只迷路的蜜蜂无意间威胁到一个百无聊赖的人;一个百无聊赖的人策划阴谋想要打死一只迷路的蜜蜂。</p><p> 事件本身没有什么意义。</p><p> 但结局不坏,在蜜蜂俯冲的刹那间,人脑海中出现了自己的“翅膀”,果断做了一件事。伸手打开了屋子那扇一直紧闭的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