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叶仕衡先生

观云客

<p class="ql-block">  我的外公姓叶,大名开铨,字仕衡,1879年生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溪头镇兰田村,是叶本立的最小儿子,排行老五。他是在衢州的徽商,人称“叶半城”,又称“叶老五”。</p> <p class="ql-block">  叶仕衡先生幼年时,虽家庭经济较富裕,但家教甚严。在蓝田受过几年私塾教育后,约14岁左右,他即奉父命来衢州,在他人开设的瑞丰小布店做学徒,经受严格的商业实践锻炼。该店系家店相连,学徒除了做店中杂务外,还要替老板娘烧火、做饭和带孩子。几乎整天不得休息。但叶仕衡先生却甘之如饴,每天完成任务后,晚上坚持学习珠算,练习写信。每当经理先生和客户洽谈生意时,他即细心静听,且默记心头,因此,三年师满后,对店中业务已了如指掌。并能提出相应的见解和主张,颇得商场前辈和亲友们的赞赏。父亲叶本立为培养他的能力与才干,要他辞去布店职务,担任叶泰兴纸号的总管。</p> <p class="ql-block">  叶泰兴纸号主要经营土纸。这里集中了叶仕衡先生及长兄(已去世)和四兄三房的纸槽、山场管理,以及对众多槽户的投资经营、土纸运销、资金调度等,故任务相当复杂繁重。但是由于叶仕衡先生记忆力过人,商业头脑灵活,没几年就管理得井井有条,生意一直做到杭州、上海等地,甚至是远销东北诸省。为了掌握市场价格的主动权,他在原有的晋兴酱园外,在新桥街又设晋元酱园,兼酿黄酒;在水亭街开设晋大南货店,增加门市收入;在叶泰兴纸号内设立晋升钱庄,专门为他筹集纸号头寸;更在杭州闸口买进地皮,修建一座土纸仓库。从此土纸运到杭州后,可以不上经纪人的货栈,土纸在杭州售价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叶仕衡先生精准掌握市场规律,灵活采取营销措施,保证了经营效益的日益增长,不几年,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成为衢州最大的土纸经营商。</p> <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叶仕衡先生招盘了上营街汪同顺油行,改名为晋丰油行。晋丰油行专营衢属各县出产的桐油、桕油等各类油脂,运销杭州、上海等地。沪杭一带客户如需购买,可立即在杭州提货,非常便捷,颇受欢迎。上海桐油出口商沈元就专找晋丰油行购油,因此晋丰油行的业绩发展甚速。叶仕衡先生将运销杭州的土纸和油脂所得的资金,悉数存入杭州各钱庄的“晋升户”,晋升钱庄遂成为杭州各钱庄往来的大户,建立起坚挺的信誉,叶仕衡的名声也进入杭州商场。</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叶氏家族的产业进一步扩大。由于国际市场桐油抢手,出口量剧增,特别畅销,价格亦不断上涨。晋丰油行本就以运销桐油为主,风云际会,获利也十分丰厚。此时,叶仕衡先生在晋丰油行内设立晋记卷烟烟号,经理上海颐中烟草公司名牌卷烟(前门牌、大鹰牌、老刀牌等)。当年经理卷烟规定定期出烟,数量比较集中,资金需求量大,全由晋升钱庄代为筹措,卷烟运到衢州脱手比较容易,周转也快,利润也甚多。这一时期是叶仕衡先生从事商业活动的巅峰期,除了与他人合资经营外,独资开设的就有六家商号:叶泰兴纸号、晋升钱庄、晋兴酱园、晋元酱园、晋丰油行和晋记烟号。晋升钱庄管理其他各店,成为总管理处,形成了企业集团。</p> <p class="ql-block">  日寇侵华期间,对衢州狂轰滥炸,甚至投放鼠疫,叶仕衡先生因商业摊子多,损失也特别重。事后统计,晋兴、晋元两酱园全部房产和原料被焚烧殆尽;晋丰油行存于杭州仓库的油脂被日寇全部劫走,衢州店中存油也被劫一空,各类油脂损失在千担以上;叶泰兴纸号所存尖屏土纸,自衢州至龙游沿江各栈房损失达万担左右;杭州闸口仓库被烧成一堆瓦砾,衢州城内一处仓库因失火被焚,损失土纸千余担。由于元气大伤,加上叶仕衡先生年逾花甲,精力体力都大不如前,晚年思想也趋于保守。</p> <p class="ql-block">  叶仕衡擅长书法,与著名画家黄宾虹又同为徽州人,两人交情甚笃。民国年间,黄宾虹曾应邀来衢州创作了以江郎山等为题材的绘画作品。1948年,叶仕衡七十寿辰时,黄宾虹专门绘赠了山水图轴,并题诗:“桥危藤洛石,江迥树生秋。目断蒹葭外,伊人未可求。”这体现了黄宾虹先生与叶仕衡先生的情谊,此画今珍藏于衢州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衢州光复后进行商业重新登记时,叶仕衡先生只登记了元泰纸号、晋兴酱园、恒记酒坊和晋记烟号四家,其他均已关门歇业。解放后,叶氏家族企业被改造成国有企业,叶氏后代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