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到今天,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他的军人形象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所以我下决心把父亲从军的经历整理成文字,以做为对父亲最好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于1928年8月,籍贯是浙江省诸暨县,在浙江省绍兴县立简易师范学校毕业,<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8年9月起在上海市浦东农光国民学校当教师,住在上海市溧阳路853弄101号(前门),这是我父亲三叔的家,该处房屋现在还在,且通信地址也基本没变化,但物是人非,已和我们沒什么关系了。 父亲的三叔读书很厉害,听母亲说曾是浙江高考的状元,得了100银元的奖励,父亲参军前一直跟着他生活,故得以简师毕业。</span>1949年8月5日父亲在上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一名军人,1976年2月8日转业,军人生涯共27年,人生的黄金时间贡献给了人民解放军。</p><p class="ql-block"> 父亲首先在华东军政大学(在南京)学政治和军事、华东空军预科总队(在杭州)学政治,历时一年后进入空军第四航校(在沈阳)学机械,1951年3月正式毕业。</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空军第六师十八团三大队,先后任机械员、机械师,从事战斗机的维护工作。1951年12月,随部队到了中朝边境附近的辽东大东沟机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时维护的作战飞机有米格九、米格十五,父亲当时成为军人还算不久,就挑起了机械师这副重担,1953年1月,进入安东浪头机场,参加第二次轮战,此时父亲维护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时志愿军最先进的战斗机米格十五比斯,</span>1953年11月,机组荣立集体三等功,1954年6月,父亲调动,成为十八团一大队机械长。1954年8月,随部队调驻上海市大场机场,不过时间较短,1954年11月,至安东浪头机场接受苏军装备。接受苏军装备后,在苏军撤离时,他独立完成了米格十五比斯飞机的机务保障工作,成了技术大拿。上述时间段,父亲随部队在多个地方驻防,也算走南闯北,从空六师十八团的历史看,当时还驻防过广州,想必父亲也应该去的吧。</p><p class="ql-block"> 1955年3月,部队移驻辽宁旅大市周水之机场,接替撤走的苏联空军师。1956年4月,父亲调回三大队,仍任机械长。1958年12月,父亲任三大队机务主任。1959年8月(那时已有了我)至1960年10月,分别在空军第二文化学校及空军军事工程学院学习。1961年8月,在哈军工进修结业,1961年9月,任机务大队副大队长;1962年6月后,分别任机务大队二中队、六中队、三中队中队长。从1955年3月到1966年4月,父亲基本在周水之机场,这段时间工作相对较为稳定。另外,空战英雄张积慧在1958年到1964年任过空六师18团团长、空六师副师长,时间上父亲正好和他有过交集,父亲到军校深造,应是他推荐、师里批准的。</p><p class="ql-block"> 1966年4月,空六师成建制调动,移防兰州军区,我父亲到了兰州临洮机场,仍旧干老本行,做他的机务中队长,名称为空军临洮基地机务大队六中队。 1967年6月17日,空6师第16大队(团)使用歼-6型飞机7架从马兰机场起飞,分4批进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现场,顺利完成了穿烟云取样任务。我父亲也作为主力队员,完成了战机的全程保障任务,这是他晩年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事,他留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7年在戈壁滩14号基地的照片。</span> 1969年10月,进入兰州空军五七干校,成了学员,1971年7月学习结束。随后父亲到了西安红旗机械厂执行“三支两军”任务,直到1973年回到部队,3月,调入到十七团,任副参谋长,一直到1976年2月8日转业为止。</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军衔情况如下:1952年10月20日,正班;<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3年8月28日,正排;1956年2月18日,少尉;1956年11月20日,中尉;1956年12月10日,副连;1960年5月1日,上尉、正连;1963年11月30日,大尉;1965年5月25日,18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父亲1949年12月26日于南京市华东军大二总队三大队九中队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侯补期三个月,1950年3月26日按时转正;1954年2月在空军第六师十八团三大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以父亲的从军经历来分析,父亲成长的前半程较为顺利,因为当时简师毕业,属于文化水平较高的,所以接受维护战斗机的知识较快,故能按步就班的成长。“四清”运动后,父亲主要是因为家庭成份问题和其他多种原因,基本脱离了主专业,成长也就基本停止不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父母平时的一些闲聊中,我也听到过一些父亲从军的往事,一是父亲本有机会晋升少校,而且命令已经到达团里,但是,当时父亲的搭档是从空军本部挂职而来的,主要是俩人在中队平时工作是政治优先还是技术优先这一点上产生了矛盾,从而导致他明确反对父亲晋升,关键理由当然是成份不好。因北京挂职来的人讲话有份量,加上“四清”运动的开展,父亲的晋升之路也就基本终止了。该人最后的职务比较厉害,1971年时是空军政治部主任(应该是小主任,不会是大主任),林总事件后下发的文件里他榜上有名。二是父亲的成份问题,至划成份前,家里有父亲的爷爷等十三口人,当时家有田七亩、山地十多亩、瓦房五间二弄,平时也是吃咸菜过生活的。我的爷爷在抗日战争时在上海务工,后来失踪了,如他在,或者诸暨老家及早分家,父亲的家庭成份都不会是地主,后来分家后根据实际情况,想改变父亲的成份,但没有成功;三是部队本打算调他到福建的兄弟部队去,因他当时在哈尔滨学习,对方部队又急需技术骨干,所以换了另外的同志去,如父亲到了福建,我们就可能随军,因为我们都是浙江人,不习惯北方的生活,所以一直没有随军,如果部队在南方就会随军,这样,父亲后来如复员,我们均可回上海。四是父亲的中队里,曾有元帅之首的直系系属来锻炼,父亲还常和他走围棋。五是父亲参军前曾经集过邮,当时还集有清朝的大龙邮票,但这些都不见了,估计是部队在调防临洮时,车辆翻山掉了个箱子,东西可能正好在里面。六是1971年,部队将驻防浙江衢州机场,已经到浙江的机场踏勘了,但林总事件一出,部队调防全面停止,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随军之事也终止,和回上海失之交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4岁时和母亲一起去过周水之机场军营,是从上海坐船去的,母亲晕船,我呢在船上到处玩,在军营里,有时溜到空勤灶,常有飞行员叔叔给我吃零食,我还把我们家乡话翻译成普通话,当然,这些都是母亲后来给我说的,那时我还小,记忆不深。我和母亲及妹妹大约在1968年暑假到过临洮机场,那时,有几个事我还有记意,一是到兰州刚下火车,还在站台上,妹妹胸前的毛主席像章就被一小孩抢去了;二是刚到军营时,得知有一飞机失事,父亲刚从现场回来;三是组织家属到机场参观战斗机,介绍这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60万人民币1架;四是有文艺表演,舞台是4辆军卡二二尾部相连而成;五是军营外面几乎每户人家门口都立有泥塑,主题基本都是样板戏人物,六是西北的面食,我当时特不爱吃,不过8月1日建军节晚上,伙食特别丰富,印象颇深。我们在1971、1972年暑假时还去过西安红旗机械厂,也有几个记意点,一是上下班时发现骑自行车的人真多,马路对面都走不过去,对我兄妹俩来说真的是壮观,当时我俩住的小镇,日常出行人们绝大部分是走路的;二是还看了足球赛;三是当时我们住在消防队边,和队员们熟了以后,在消防车试车时,还让我们兄妹俩坐了一趟消防车;四是去参观大雁塔,对当时塔上没有人题写“到此一游”感到蛮新奇的,回机械厂时坐的是机动三轮车,半路还抛锚了;五是父亲教我学自行车,那时车都是二十八吋的,我人不夠高,有一次摔了一跤,皮擦破了很多,父亲就不让我学了,导致学车半途而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总之,父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从军,经历过抗美援朝、苏联归还旅顺基地、哈军工进修、保卫原子弹试验、五七干校、三支两军等大事件,尽管成份问题最终拖累了他,但</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从军经历仍是可圈可点,是我们的骄傲。</span></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虹口区瑞康里,东南西北共有四个出入口,这是其中的南北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瑞康里101号(前门),父亲三叔曾经的家,父亲参军前住在此,我小时候也常来常往。里面有天井、独立的灶间、房一间,可搭搁楼。</p> <p class="ql-block">参军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革命军人证明书,当时父亲应在沈阳东塔机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寄回军人证书时随附的给我祖母及姑母的家信。</p> <p class="ql-block">1950年在华东军大学习(南京)。</p> <p class="ql-block">1952年7月在沈阳。</p> <p class="ql-block">1953年11月摄于鸭绿江畔(机组荣立集体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1955年8月在大连,实行军衔制前所照。</p> <p class="ql-block">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为少尉。</p> <p class="ql-block">1956年于大连。</p> <p class="ql-block">1956年4月在大连军人俱乐部所照。</p> <p class="ql-block">1957年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1961年于大连。</p> <p class="ql-block">1961年8月1日建军节时在哈尔滨所摄,更有纪念意义。</p> <p class="ql-block">父亲任中队长时上级的评语。</p> <p class="ql-block">1967年于戈壁滩14号基地,在这他完成原子弹试验时战机穿云任务的机务保障工作。</p> <p class="ql-block">1971至1972年在西安红旗机械厂执行“三支两军”任务。</p> <p class="ql-block">“三支两军”结束后红旗厂送的纪念品,书和轰六飞机的模型,飞机模型的架子损坏了,我用父亲带回的战机机关炮弹壳代替。</p> <p class="ql-block">1975年于甘肃临洮。</p> <p class="ql-block">1975年12月17日兰州军区空军转业干部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三九六七五部队转业证书1976年2月8日。</p> <p class="ql-block">唯一在网上搜到的甘肃临洮机场照片,这型歼六战斗机也是当年父亲维护过的机型之一。</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证和章。</p> <p class="ql-block">1953年11月,朝鲜军功章。</p> <p class="ql-block">1951年抗美援朝慰问品:保存下来的糖果袋。</p> <p class="ql-block">1951年抗美援朝慰问品:毛巾。</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书:参军前所用的辞海(1947年出版)。</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书:毛泽东选集1~4卷(竖排本)和合订本(第一版及第一次印刷)</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书:马列著作及参考资料,最早的是50年代的。</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书:1960年在空军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时的课本。</p> <p class="ql-block">70年代初歼七战斗机的技术资料,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战斗机,现在早就解密了。</p> <p class="ql-block">歼五、歼六、歼七战斗机。</p> <p class="ql-block">父亲2011年5月走后母亲为他交的最后一次党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