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历史记忆-英租时期老建筑徒步研学

鑫鑫源

<p class="ql-block">  寻找威海记忆,了解威海的历史文化,见证了历史,徒步环海路。</p><p class="ql-block"> 你对威海的历史文化知道多少,你对威海的老建筑又了解多少,威海英租老建筑遗址,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磨难的老人,见证了历史,又好像有很多屈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威海现存的老洋房主要集中在市区海滨一带和刘公岛上,共68处、228栋。其中,市区有28处,61栋,主要分布于北山路、育华路、东山路、环海路一线、合庆湾北岸和市区南部;刘公岛有40处,167栋,多数集中在海岛中西部。</p> <p class="ql-block">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是1931年10月1日修建,塔身高8.3米,底座高零点儿九米,采用的是大理石材质,三面锥体台阶式底座。在纪念塔正面上方提有收回威海卫纪念塔八个大字,在下方刻有收回威海卫纪念塔计共862字,在明洪武31年,也就是1398年设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卫的。威海的海岸线长985.9公里。所以说威海啊,自古以来就是海防重地。威海是甲午海战的发生地,在1894年战败之后,俄国租占了旅顺和大连,法国租占了广州湾,英国借口于光绪24年,也就是1898年租占了威海卫,在1930年10月1日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前后租期共32年。让我们了解那一段历史,铭记那一段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p> <p class="ql-block">  四眼楼坐落在威海环海路7号,黄泥沟附近。此处为英租时期海军司令的避暑别墅,因其顶层前部石墙上有四个圆孔,好像整座楼的四个眼睛,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此楼始建于1904年,坐北朝南,占地1340平方米,外观具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共三层,外墙为长方石块砌成,略施雕琢,不求精细,反而古朴有趣,据说墙体厚达一米。正面有两层木质前廊,有石质台阶直通二层。廊柱一层为方型抹角石柱,二层为木质方柱,黑色,显得比较特别,原色如此还是后来维修时涂抹,不得而知。廊柱之间,有类似中国建筑的“雀替”装饰,纹饰为具有中国元素的花鸟。第三层类似阁楼,两端墙面耸立,各有两只“眼睛”,对整个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之产生动感。也因而增加了美感。而建筑内部则是纯木结构的,有客厅、卧室、舞厅等。</p><p class="ql-block"> 整个四眼楼体量巨大,保存完整,线条多遍而对称,风格典雅而灵动。</p> <p class="ql-block">  小红楼所在地原本是一座小山丘,树木林立,鸟语花香。小红楼掩映于层层绿树之间,万绿丛中一点红,显得格外幽静惬意。而小红楼周围层层包围着的郁郁葱葱,俨然成了小红楼天然的庭院。“庭院”有两处入口:一个是行车道入口,位于山丘坡上的西北侧,大门高大宽敞,路面平坦宽阔,汽车进出无虞。</p> <p class="ql-block">  另一个是人行道入口,位于山丘坡下的东南侧,栅栏门小巧淡雅,在枝叶掩映下忽隐忽现,犹如世外桃源。推开半人高的小门,几层古朴的石阶出现在眼前,石阶上的坑洼、破损似乎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历史(这里也曾遭受过日军的炮火)。拾级而上,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小路通向不远处的小红楼,小路两旁,尽是高大的林木,行走其中,满目青翠扑面, 鸟语虫鸣入耳……</p> <p class="ql-block">  威海卫学校旧址是威英殖民政府于1902年建造,威海卫学校创建于1901年,曾经是远东最优秀的欧式学校。1903年在线纸上建立新校区并投入使用。由于威海卫归还等原因,1925年被迫关闭,后改为东亚饭店。有罗马建筑遗风,主要特点就是它的拱券结构,外部底层置有高大拱门,拓展宽阔的内部空间,上层则是普通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按当年的用途,老洋房可分为四类</p><p class="ql-block">官方建筑:是指英租时期殖民政府使用的房屋。有华勇营大楼、正华务司官邸、英国驻威领事馆和领事官邸、财政助理寓所、刘公岛巡查官邸和巡捕住所、刘公岛监狱、大英施医局、码头警署,共10处。</p><p class="ql-block">宗教建筑:是指随着帝国主义侵略而进入威海的天主教、基督教各个教派的教堂、传教士住宅、教会学校及其他用房等,宽仁院、威海卫学校,共9处。</p> <p class="ql-block">商用建筑:是指各国商人和民族商人用于商业活动或出租的房屋,有泰茂洋行、爱德华码头商业店铺、康来饭店、西摩尔街商铺、英利公司、华商商行、德盛作坊、谷爱仁堂、华成电影院,共9处。</p><p class="ql-block">避暑建筑:是指各国商人和民族资本商人建造的自用或出租的避暑别墅,有马易尔避暑房、四眼楼、美商史密斯别墅、意大利商人别墅、法商别墅、威尔金森别墅、六角楼、英侨马廷住宅、欧内斯特克拉舰队高级军官避暑房、刘公岛上的邓公路邦格楼、北山邦格楼、监狱东邦格楼、英商海滨别墅、海滨避暑房,共16处。</p> <p class="ql-block">  一战华工纪念馆的建筑含义:它的外形酷似一只远航的船,就像是一块墓碑,整体的十字架造型寓意着当时正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纪念馆,2/3在地下,1/3在地上,其出口正向着当年华工出发的方向。亲人码头盼,远航何时归?纪念馆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其象征意义,水泥墙象征凝重的历史,老船木承载沉寂的功绩,钢铁寓意着剥落的真相,馆内中庭种子艺术雕塑寓意新生及华工精神的传承与颂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