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爱心树读书会</b>》是一个公益组织,是家人们交流、读书、共修的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读书会的宗旨是:</b>以爱的方式传播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每个读书会的组织者,都是爱的传播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每一个读书点,都是传播爱的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这里,你可以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这里,你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这里,你会认识一群有爱有智慧的伙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这里,你会清晰自己的人生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享主持</b>:鲁鲁爸爸</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内容整理</b>:童童妈妈</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7日</p> <p class="ql-block">《童年的秘密》是幼儿教育的必读书目,相对较难阅读,建议听。阅读可以</p><p class="ql-block">选择《爱与自由》《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其中有很多案例,更浅显易懂。</p> 噜噜爸爸分享 <p class="ql-block">鲁鲁爸爸尝试用一张PPT浓缩这本书的内容,但是很难。他为我们抛砖引玉<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介绍了这本书的一些关键概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敏感期,如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运动敏感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小孩的玩耍不是傻玩,而是在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3、成人是儿童成长最大的障碍。比如常常无意识打扰孩子,干扰孩子。</p><p class="ql-block">4、之前我们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但新的认知是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她们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出生起就自带技能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5、我们要成为儿童最好的养育者,就是成为儿童的追随者。托德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6、早期教育属于投资少,但收益最大的阶段,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投入多,但</p><p class="ql-block">收益却会减少,事倍功半。</p> 洪老师分享 <p class="ql-block">1、成人太容易无意中干扰孩子、引导孩子。我们更多应该尊重孩子内在发展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秩序,去观察孩子,跟随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能照顾自己,在他不同的每一个阶段他都有照顾自己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节奏。她的工作也好,发呆也好,她的思维都没有停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3、孩子如果不断地被我们要求,这个要求跟她的内在不一致的时候,她就会变成不断地在思考如何应对大人,这就导致孩子学会察言观色,人前人后言行不一致。</p><p class="ql-block">4、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这里大家围绕尊崇秩序敏感期的意义展开了讨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录音原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鲁鲁爸爸:</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可以让她少哭,但是我不知道破坏它的话会有什么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洪老师:</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秩序保护地好有利于保护孩子对完整性的需求,如饼干不能被掰开的例子</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可欣妈妈:</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有利于保护孩子最初的认知,就是孩子一开始对一个事物留下的认知;</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童童妈妈:</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对后期孩子审美的形成有帮助;</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洪老师:</b><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对秩序敏感期的破坏,不利于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思维会紊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查证</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span></p> 童童妈妈分享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书名是《童年的秘密》,那么童年的秘密是什么?总结有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第一、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第二、儿童有自己的天赋和行动节奏。尊重、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和节奏,而不是让儿童跟着大人的步调走(家长主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第三、儿童具有自我成长的力量,成长的力量来自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为什么要专门著书讲这个“秘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需要专门讲代表时人是不知的,至少是不普遍了解的。这就涉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儿童问题不止是家庭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人类社会的儿童观经历了巨大变迁,所谓儿童观指对儿童特殊性的意识。在17世纪之前的古代社会是看不到儿童的,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经历了一个逐渐被“看见”的过程。人们的儿童情感经历了从冷淡到溺爱再到温情与理性调和的过程。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到现在孩子更是在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儿童的“过度关注”越来越严重。可以说儿童“被看见”是幸也是不幸。</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3、成人如何不成为(减少成为)孩子的障碍?</b></p><p class="ql-block">全书起首就指出成人是应该受到指控的。其实亲子关系的本质就是具有冲突</p><p class="ql-block">属性的。孩童作为一个生物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的本能会指引他们生存,但是父母的职责是要让孩子顺利实现社会化,而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被规训的过程。这必然导致父母和孩童之间冲突常在。那么我们父母如何最大限度地不成为孩子的阻碍呢?总结有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第一、爱与自由(温柔而坚定/上顺下逆):让孩子在界限中体会到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第二、生活即教育:让孩子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带孩子做事的五个步骤:</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你做孩子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和孩子一起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孩子做你看过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孩子做你看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孩子自己做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 hear and I forgot</b>我听见了,就忘记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 see and I remembered</b>我看见了,就记住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 do and I understood</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我做了,就理解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录音原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童童妈妈:</b><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现在我们时代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发现儿童的过程。以前人们都是看不见孩子的,以前孩子出生只要脱离了母亲、保姆的照顾她就变成了大人,一个小大人,没人给她特别的关注。但是现在人们慢慢意识到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就去关注儿童,但是呢,慢慢的就有点过之无不及了,儿童成为家庭的中心,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太多了,然后这就导致个成人人为的给儿童建造了一个围墙,让他处在一个玩具的世界里,处在一个游戏的、欢乐的状态里,儿童就失去了与真实世界的链接,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成人怎样减少成为孩子的阻碍,我觉得就是把孩子带到生活中来,做事就和你一起做事。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做事的?第一、你做她看:第二、让她和你一起做;第三、她做你看,你看过程,你需要和她处在同一个空间,当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提供帮助;第四、她做你看,你看结果就可以了,带着她去回顾。最后就是她自己做自己看结果,回顾总结。这就实现了独立,可以放手了。现在孩子只能看到结果,她看到早餐摆在那里了,她看到冰箱里满满的莱了,她看到家里啥都有了,却没有看到过程。我们以前工作就是家庭坊那种,父母就在家里工作,孩子可以看到,但现在不是了,父母出去工作晩上回来,父母在外面做了什么,孩子看不见不知道。她在幼儿园里也是一个人为创造的环境,把她们框在里面,然后父母在外面工作,回到家里也是,多数父母包办,孩子完全在享受结果,她不知道过程,这个东西怎么产生的。如果她对这些没有链接的话,这对她的身体和认知发展都是有影响的。就说我们现在过度关注孩子了,现在我们应该好好关注自己。都说生活即教育,还有温柔而坚定,我感觉就这两句话概括了所以育儿的大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 许老师分享 <p class="ql-block">1、通过“<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我察觉”</b>能让我们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成为孩子的障碍、如何做才能减少成为孩子的障碍。<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我察觉是一种能力,让人时刻保持觉知,减少固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思维模式对我们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2、这个世界就只有两个面:<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怕和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怕的背后是焦虑、恐惧、愤怒;</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爱的背后是接纳、拥抱、喜悦和快乐。</b>那么在面对孩子时,你是站在爱这一面还是站在怕这一面呢?要做到更多行为的源头来自于爱,首先要做的是爱自己,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身上。</p><p class="ql-block">3、想走出育儿困境,真正的改变来自于自我成长,自我成长的根本是形成学习</p><p class="ql-block">成长的模式,与孩子共同成长,这也是读书会的初衷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部分的讨论从提升自我觉知力到行为背后的源头:怕与爱,再到关注</span>自己,形成学习成长的模式,相关讨论原文如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录音原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许老师:</b><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我们要觉察到“为什么成人会成为小孩子的障碍?”。“我为什么会成为孩子的障碍?我要如何做才能减少成为孩子的障碍?”如果我们没有觉知到这一点,可能我们看完这本书,知道了各种关键词,各种关键期对孩子很重要,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童年是有创伤的,那我们带着这些创伤面对孩子的当下,我们的情绪、行为、语言模式是潜意识里带出来的,那我们是不知道的,那如何带着这种觉知去面对孩子?——自我觉察。这是一种能力,不然这本书我们看完了,刚开始几天有用,但是过一阵,我们又回到了我们原有的行为模式中了,因为这是我们不知道的,在我们有没有觉察到我们的潜意识里。因为我们六岁以前的思维模式都刻在了我们的潜意识里了,已经固化了。所以我们如何提升这种觉知力呢?如果犯错误了,自责能不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呢,还是自责的背后会让你下次继续有这样的行为出现,这时候就成为一个讨厌自己的人,如果我们是一个连自己都不喜欢,不接纳的人,那我们能够接纳别人吗?为什么父母会和孩子有这样一种情感呢?比如:孩子见到父母就变得无能了呢?其实父母和孩子是有共生模式的。比如我很爱孩子,那什么是爱孩子。在现在这个焦虑的大环境中,你能否为孩子守住最后的底线。我看了《与神对话》,就了解到这个世界就只有两个面:怕和爱。我们是站在爱的这一面,还是站在怕的这一面。比如:语言敏感期,我就想给孩子学多点,怕错过了,那这个出发点是由于怕,还是爱呢?如果是怕的源头,怕的背后是什么:焦虑、恐惧、愤怒等各种各样的情绪都会出现。它是自然被带出来了。这个东西是不容易做到的,需要在生活中一点点去做到。如果是因为爱,爱是什么呢?爱的背后出来的情感是什么:接纳、拥抱、喜悦、快乐。比如:我的孩子今天是慢的,如果是爱,那你是不会有情绪的,不会有纠结,不会有评判。她这一刻在做的事情是没有评判的,他就是他,我就是我。</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梦颖妈妈:</b><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许老师讲的可以理解,但是做不到,哈哈。</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许老师</b><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要做到更多行为的源头来自于爱,首先做的是要爱自己,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身上。把时间都给了孩子,那我自己是活的不好的,那自己活的没有营养,我们怎么和孩子分享这份爱?</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洪老师:</b><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当我们回到家就觉得很累了,有压力,如果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你真的需要自己脱离一下,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再去面对孩子。否则你是带着情绪陪孩子,给孩子的是压力。所以前提是你一定要把自己调整好。如杲你没有把自已调整好,你还不如不要做,你自认为我在为你服务,但实际上你是在加害于他。所以如杲你觉得自己还没做好的时候,你宁愿不做。当我们没办法和孩子相处好的时候,宁愿放手不管,好过管。</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许老师</b><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我是觉得看了那么多东西,看育儿书真的不能多,因为看的时候我们热血澎湃,然后呢有很多共鸣,然后呢,最后有很多东西都是忘记了,然后呢这个东西在用的时候你不能立马用起来,所以最后总结一个点就是改变自己,我们自己是成长的,孩子一定是改变的因为如果我们自己是不成长的,那孩子是不可能有成长的,那我们无意识中就会去障碍孩的成长,所以呢,为什么要办这个读书会,就是要让我们保持一个成长的模式,看了一本再看下一本,只要我们在看书,我们就是在成长。不然,我今天看了这本书,然后就不看了,毕竟我们离开了学校,然后又工作,真的有家长拿着书,每天都在看,在学习的真的不多那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肯定都是有很多缺陷的,我们要面对真实的自己,勇敢的面对自己。我的一个人生感悟:每天学习,持续学习。如果我们保持这样一个状态,你再来观察你的孩子,她自然就会好,因为她本身就没有问题。孩子本来就是很好的。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和父母矛盾很多,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成长,孩子在不断地成长,我们没有,我们的思维没办法和孩子同频,没办法沟通。我们没办法了解到孩子在想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成长。那童年的秘密就是讲的要去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有意愿一起共读一本书,一起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读书中的收获和感悟,探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的家人们,欢迎加入《爱心树读书会》,初步的计划是一个月共读一本书,想加入的家长欢迎与我们一起共同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在育儿路上,愿我们一路同行,透过孩子,遇见真实的自己,触摸生命的真相。</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