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古人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若今天票选中国历史上第一文人,此人若当第二,无人敢当第一。纵观五千年华夏历史洋洋大观,文人墨客如满天星斗,层出不穷。有人学富五车,七步成诗;有人才高八斗,奉旨填词;有人入木三分,留下丹青妙笔;有人高山流水,却也难觅知音。而此人偏偏是“诗词书画文”全能,论诗,有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论词,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论书,有着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论画,有着奇绝怪诞的《枯木怪石图》,论文,有着流传至今的前后《赤壁赋》。宋神宗评价李白有此人的才气,却没有此人的学识;林语堂言,像此等人物,不可无一却难能有二。此人便是亘古奇才——苏东坡。</p> <p class="ql-block"> 公元1037年,在四川眉山的一户人家里,随着几声啼哭,一代旷世英才呱呱坠地,1056年,苏轼同父亲苏洵,胞弟苏辙赴京赶考,考官乃大名鼎鼎文坛领袖欧阳修。当时二文风是空虚造作,华而不实,而苏轼的文章卓尔不群,文采飞扬,这一等一的锦绣文章被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门生曾巩所写,怕招人闲话,于是苏轼少年天才屈居老二。在殿试上,皇帝更是惊叹,苏轼的文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千古第一。至此,文学巨匠崭露头角。而此时,正逢苏轼新婚燕尔,与发妻王弗永结同心,“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哨二月初”,真可谓才子佳人,无不惹人羡慕。爱情事业双丰收的苏轼,本该顺风顺水,平步青云,殊不知,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乌台诗案”,悄然临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北宋至开国皇帝赵匡胤始,深刻吸取了前朝“安史之乱”导致的唐朝衰败,故而重文轻武。弊端则是百姓的赋税过重,导致大宋王朝根基不稳。庙堂之上,以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主张变法,通过以减轻赋税,革新生产力而富国强军,而已司马光,苏轼为首的守旧派,看到了仓促变法的弊病,反对王安石一派“大刀阔斧”似的改革。两派间唇枪舌战,不分上下,最后,革新派决定拿守旧派的苏轼开刀,杀鸡儆猴。以王珪为首的一批官员,搜集苏轼以往写的诗词文章,大搞文字狱,指控苏轼讥讽朝政,诬陷皇帝。。由于审理此案的机构称御史台,御史台中有很多乌鸦在此筑巢,故称“乌台诗案”。此案一发,苏轼入狱四个多月,自觉已无生机,在狱中,写给弟弟苏辙一篇绝命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后经亲朋好友多方营救,苏轼是死罪可免,但也活罪难逃。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至此,苏轼在仕途上一贬再贬,却也开始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 由于是犯官的身份,没有俸禄,苏轼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求生。通过好友马梦得的帮助,苏轼要到了家东边草坡上的一块地,开始了自己的农家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虽比不上京城内的锦衣玉食,却也闲云野鹤,无忧无虑,潇洒自在。正如苏轼自己所说,“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苏轼真正的将自己看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融入了劳苦却自在的农忙生活,同时也得到了邻里“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的帮助。锄头,镰刀,耕牛,钉耙,那是一个农民的“笔墨纸砚”,只不过这次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谋生。一日苏轼前去沙湖道购置农具,不料风雨大作,“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故“雨具先去”,大声唱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词和出人间百味,和出世态炎凉,却也道出了人生真理,“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又何妨?一件蓑衣,一件斗笠,以莫大的勇气去迎接前方的黑暗。</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一生仅活了六十五岁,其中至少有十二年是在被流放。但他写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矢志不渝;写出了“平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莫逆之交,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骨肉相连。在与苦难并进的同时,苏东坡也致力于对生活中的美的发现。多种美食因他得名,有诗为证:“净洗铛,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的东坡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荔枝;贬到海南,买不起羊肉,发明了羊蝎子火锅。人生的维度可以如此宽广豁达。几度沉浮,几度秋凉,苏东坡曾求佛悟道,从先贤的智慧中找得人生中的一缕光芒,晚年更是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一笑而过,把自己最历经磨难的三个地方看作此生最大的功绩。世人说,这叫记吃不记打,王国维说:东坡居士真旷达。 苏东坡对后死最伟大的影响在于,当一个人历经厄运,生活即将被归零的时候,想起苏东坡,我若不服输,谁能叫我输?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p> <p class="ql-block"> 唐诗宋词是精神家园,再平庸的生活也无非是向着心中的星辰大海,逆风前行。无妨,一蓑烟雨任平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