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和体验家乡文化,感受祖国和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4月31日上午,我们第一幼儿园的小朋友开启了国立八中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拓展和丰富了幼儿学习的空间,更是对孩子社会领域教育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践。</p> <p class="ql-block">万丈高楼不会无缘无故平地起,华衣彩车不会无缘无故就生成,这些都是前辈们一点一滴累积而成,才有了今天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老师告诉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该遵守纪律,有序排队参观,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 。当我们到达地点时,小朋友们既激动又兴奋,他们用童稚和好奇的目光捕捉着这里的一切,接着老师向我们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1938年,日军侵占了上海、南京以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省的大片国土沦陷在铁蹄之下。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烧杀淫掠,滥施轰炸,学校无法办学,成千上万的大中学生面临失学丧命的危险。当时迁往重庆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先后在后方新办了20多所国立中学,用来收容沦陷区的学生。这些学校统一按建立的先后秩序命名,称为国立第一、第二、第三……等中学。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立第八中字,简称“国立八中”。八中有学生4000人,分为11个部份,散布在湘西几个县及川东秀山县境内。</p> <p class="ql-block">国立中学的师资、领导和学生,大多是从各个省立中学为基础,以设在湘西永绥(今为花垣县)的国立八中高初中部为例,学生和教职员多是来自安徽省立卢州中学(现为合肥一中)和颖州中学;抗战后期才较多地招收了湘南籍的学生。原属省立中学的师资,水平都比较高,教课也认真;学生食宿免费,还发给制服,学习大都自觉主动。我作为当时的一个学生,在校时间有五年之久,没听说过谁是班主任(级任导师),也没听到过学校有什么教育计划和口号。教师除了上课以外是不管学生的,似乎一切都集中于课堂教学里,真正是以教学为中心。没有课本,老师们都是用自编的油印讲义上课,学生还会自己找来一些国外的数学物理书来钻研;国文背诵自己用毛笔抄写的古文,英文每天背字典……课外活动完全是学生自己组织起来进行,各有所爱,几乎人人参加。</p> <p class="ql-block">那时生活条件的艰苦,不是现在的青少年可以想像的,但每天早晨,到处是体锻和念书的人,下午课后则都活跃在操场上,没有鞋光着脚,情趣却是热烈的。晚上,各人自备桐油灯,亮度仅只一烛光,却认真学习到九、十点钟。每逢假日,无家可归,便徒步旅行,有组织地下乡宣传抗日。寝室里常用自制的胡琴,你位我唱地演一段京剧。总的说来,当时的学习生活节奏是谐调的。</p> <p class="ql-block">“国立八中”确实培养了不少人才,并铸成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情。八中毕业生,大多数升入大学,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他们很普遍地有了高级职称,还有院士和省及军区领导人。2000年再版的以邮政编码为序的国立八中校友名录,第一、第二名即为我国现任国务院朱总理和夫人劳安。在校友回忆录里,还附有劳安当年的照片。湖南浏阳退休教师杨开卷,当年是朱总理同班同学,据他回忆国立八中时代的朱总理:“学习异常刻苦勤奋,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优秀,数学、英语课最为出色”,“英汉词典他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他把代数练习题全部翻译成英语,练习本里除了阿拉伯字外,全是英文,见不到汉字”,“爱好体育运动,常打篮球,爱唱京剧,会拉京胡”。杨老师还提到,有一次朱基的唯一的一件好衬衣被窃,大家帮他抓住了这个小偷,就动手要打,结果朱基心软把小偷放了。朱总理在回忆国立八中的往事时写道:“回想中学时期,生活虽极清贫,但一心埋头向学,心情尚舒畅,故友同学切磋,互相帮助之情景,尚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海峡对岸的台湾,“国立八中”的校友也有不少人才。发行量最大的《联合报》的总发行人刘昌平是一个,更多的是教授,也有发了财的企业家。为纪念昔日同窗的旧情,高雄王兆钧校友捐资人民币十多万元,去年在合肥一中召开了校友聚会,到会者竟有500人之众,都是70岁以上的老头老太。湘西花垣县决定立碑建亭以纪念国立八中,全国各地校友纷纷捐款资助,这都说明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故友情结是深厚的。</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能坐在宽大舒服的教室安心学习,并能吃上可口的午餐,拥有踏实的睡眠。我们应当知足,定要好好学习,不负众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