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点“羡慕嫉妒恨”的酸酸感

宁檬

<p class="ql-block">——市小学语文骨干集体活动随记</p> <p class="ql-block">  作为外出学习的一项必修任务那就是学习体会。很多时候学习体会并不是由感而发,更多的是处于应付、交差。这大概是我为数不多的一次主动想写点东西的时候,也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于其说是学习体会,我想更多的是自己一点感触吧!</p><p class="ql-block"> 市骨干班集体活动暨毕业典礼的这两天学习里,我想用一直很流行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的感受,那就是:羡慕嫉妒恨……</p> 一、“羡慕”如此深厚的情谊 <p class="ql-block">  在毕业典礼上骨干班的同学们忆起曾经四年的学习历程,虽有着时间、空间的隔离,但不曾影响这份同学谊、师生情。在离开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很难再有如此纯真的情谊,如此让人羡慕。那一张张承载着他们成长痕迹的照片,那一次次集体研讨磨课的经历,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谆谆教诲……我想这将会是他们一生的财富!“超越梦想”这不禁让我想到华春莹的“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美国,而是超越自我,成为最好的中国”。骨干班的同学和陈老师向我们展现的正是:超越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我被他们不断学习、探索的精神感染,更羡慕他们这份浓浓的师生情。</p><p class="ql-block"><br></p> 二、“嫉妒”如此自如的课堂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活向我们呈现了四节优秀的课堂教学,英伟老师的习作课《看图写话》,引导学生在学会看图的基础上先把故事写清楚,再引导学生利用小妙招把故事写具体,课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李传杰老师执教的《为人民服务》,先让学生了解议论文与其他文体的不同,再引导学生找出论点,了解主席是如何层层递进、有理有据的论证观点,并借助图片、影片、等补充资料走进那个年代,课堂有机整合,抽丝剥茧般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范敬祥老师带来的《奇妙的童话》不同于以往的群文阅读,通过分析情节的转折变化让学习自主阅读找出不同方式的情节转折,并尝试自己进行情节转折的创编,感受童话故事带来的奇妙!这样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高于学情的大胆尝试让我们为之震撼;林蓓蓓老师执教的《浣溪沙》,一切景语皆情语,教会学生怎样想象画面,通过想象画面进一步体会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并及时补充诗人资料、写作背景悟诗情,正如林老师自己的说课中提到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同时举一反三,“且将新火试新茶”拓展苏轼的另外两首作品。了解一首诗,认识一个人,感悟一种精神,那样的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样挥洒自如的课堂,怎不令人羡慕?怎样才能如此轻松自如?我从他们的读书沙龙,以及魏薇教授的报告中找到了答案。没有文学的积淀,没有理论的提升,如何来武装自己?如何来支持自己的实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三、“恨”无缘如此磨练的机会 <p class="ql-block">  这大概是我从去年到现在一直耿耿于怀、不愿去触碰的那个结吧!每每忆起总是感触良多,去年的那一幕犹如昨日刚刚发生,不管诸多原因,追其究竟,我想还是自己不够优秀,正因自己的不够优秀错失如此难能可贵的机会,人总是不敢面对自己,我一点点尝试着放下心中的那个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此刻,我同样庆幸我还会有“羡慕嫉妒恨”的感受,这让我觉得虽然即将踏入不惑之年,但并没有因重复的工作而麻木,我觉得自己还有的“救”。我虽不知我这样的状态会持续多久,但我希望在我愿意努力的时候像陈老师希望的那样,拿起书来静静享受读书的乐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