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6日,广昌县头陂中学杨华明和符春红两位老师参加了曾龙名师工作室在广昌县永华学校开展的“名师带学科”教研活动,回校后传播名师理念。</p> <p class="ql-block"> 为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2021年4月29日下午,综合组成员杨华明老师在七(2)班进行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授课。</p> <p class="ql-block"> 杨华明老师巧用谜语导入课题,,心脏(出示谜面“四个小房结构巧,拳头大小似红桃”通过谜语和引导学生进行自身体验和观察图片,学生可以了解到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使学生很容易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且明确了学习内容。通过实践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心脏的跳动,进一步明确了心脏的位置。此时教师设疑:“心脏为什么能够不停的跳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心脏的结构。</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借助与多媒体课件、以及三字经化解本节学习难点 ,用实物观察以及录像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四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但对于血液流向,瓣膜作用这样的问题就有些困难。此时用适当的课件展示,以及三字经以及视频既可以通过外因引起内因起作用化解难点,达成教学目的。</p> <p class="ql-block"> 瞧,认真听课的老师们!</p> <p class="ql-block"> 下课后进行评课议课,首先杨华明老师阐述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设计依据和教学思路,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分享了自己的课后感悟,以及这节课的反思。</p> <p class="ql-block"> 江永进老师说:杨老师这堂课,利用多媒体演示心脏的工作过程,使知识变得动态、真实的,给学生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了感性材料。但学生发言覆盖面还不够全面,应该让大部分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把课堂交给他们,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徐同珍老师说:最吸引我的是杨老师拿的一个心脏模型,我认为,这个模型在整节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让一位学生仔细辨认各个部分结构。我观察到,其他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在这颗“心脏”上,这样的上课效果,我认为很好。它直观的展示出了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等特征。</p> <p class="ql-block"> 工会主席黄绚说:杨老师这节课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演示实验,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但是,大家都应该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杨老师可以说是没有板书的,黑板上几乎就没有几个字,更别提板书的构造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板书的设计也是从另一个方面体现着一个老师的备课情况,以及教学素养。并且我们都将这一不足作为一个很大的缺点,这就告诫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储备好足够的知识,对一整堂课的安排也要作出一个很好的规划,而且对于课堂上的内容要根据其重要性以板书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重难点,从而促进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愿所有人带着满满“收获”和“幸福感”,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负重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