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将至,为确保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假期,请家长们从以下几方面关注与重视孩子们的假期安全教育。</p> <p class="ql-block">防疫不放松,做好自我防护。</p><p class="ql-block">家长要学习防控疫情知识,教育孩子自我防护,引导孩子保持科学、卫生的生活习惯,降低感染风险。教会孩子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不扎堆、保持一米线、勤洗手、不信谣、不传谣等良好心态。</p><p class="ql-block">教师出行外地需报备学校;学生出行外地需报备班主任,班主任再报学校。如实上报,不得瞒报,漏报和不报。</p><p class="ql-block">全体教职工和家属积极主动自觉参与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学生鼓励身边的亲人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筑牢校园安全屏障。</p> <p class="ql-block">强化出行交通安全教育</p><p class="ql-block"> 1.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特别注意过马路时保持安全距离、注意避让车辆,做到一看二慢三通过。</p><p class="ql-block"> 2.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提前避让车辆。 3.突遇大雨、雷电、冰雹等极端天气,要有效躲避,防止意外。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更不可在大树下或高层建筑物下躲雨,以免遭到雷击伤害。</p><p class="ql-block">4.孩子外出活动时,须由父母带领,选择正规的出行交通工具,不随意乘坐“三无”车辆和超载等不合格车辆。(不乘坐摩托车、农用车、农用电动车、报废车、拼装车和“黑面的”等非法营运车辆上放学。)</p><p class="ql-block"> 5.教育孩子(未满16周岁)不能骑共享小黄车上路。家庭中有车的家长,开私家车出行,要提前检修车辆,确保车子状况良好。不要让孩子坐副驾驶位,家长也要做到开车不看手机、不酒驾、不疲劳驾驶。</p> <p class="ql-block">强化防溺水安全教育</p><p class="ql-block"> 预防溺水安全请家长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孩子防溺水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按照学校下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配合学校对孩子做好防溺水教育,不得在无家长的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得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保障或不明水域的河流、池塘、水库、水洼、沙坑等水域游玩。特别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p> <p class="ql-block">强化消防安全教育</p><p class="ql-block"> 1.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和灶具,不要玩电器设备、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等。 2.使用电器要小心,使用日光灯、电热器时,要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用灯泡或电热器烤衣服、手巾等物。 3.人离断电,出门前一定要把所有的用电器电源都关闭或拔掉。 4.使用燃气灶要注意安全,用完后,要随手关阀门,同时特别要注意用液化气做饭和烧水时要留心看守。5.不要乱插、私接电源,特别是不要用湿手去插电源插头。</p> <p class="ql-block">食品卫生安全</p><p class="ql-block"> 1、外出就餐时要注意查看餐厅是否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等。建议选择食品安全条件较好、设施齐全的餐厅就餐,选择实施“明厨亮灶”的餐厅。就餐时要注意分辨食物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不要吃颜色、味道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菜肴。 2、注意饮食清淡,少吃油炸、烧烤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胃肠功能失调或其他疾病。 3、不吃过期变质食物和“三无”食品,不吃小摊上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强化网络安全</p><p class="ql-block"> 随着互联网在学生生活的深入,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假期间我们要教导孩子不要沉迷网络游戏,不要见网友。在网上发布信息需谨慎,不要转发未经官方公布的信息。谨防网络诈骗,不要点击不明链接网址,不要随便透露个人信息。为了保护孩子视力,避免上网成瘾,请家长尽量控制孩子看手机、上网时间不超过半小时。</p><p class="ql-block">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p><p class="ql-block"> 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变化和身体反应行为。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p> <p class="ql-block">最后,希望家长能督促孩子们在假期里合理安排好时间,度过一个平安、快乐、充实的假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