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记——石国祥

天天

<p class="ql-block">微风轻轻撩开窗帘,一缕曙光透进房间,我一骨碌地爬起来,勿勿洗漱,草草过早,便随县作协几位作家去黄梅石氏文化园采风。出县城南门不远,跨过高铁临时便桥,穿过三一八国道涵洞,令人向往的石氏文化园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此方园林虽小巧玲珑,却给人以文化内涵丰富的第一印象。园倚盘龙山势而建,山不高却连绵起伏,宛若盘龙,想必盘龙山名因此而来。再细看,龙首枕龙湖而汲,龙身和龙尾呈卷伏状,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在舒卷的龙身旁依次展开,山水和建筑布局和谐,皆有韵味。</p><p class="ql-block">作为石姓后昆,我曾无数次来祖园拜谒,但这一次是陪同一群文化人前来,当生发出些许自豪感、骄傲感。说话间,在石氏族委会主任石阳艳先生引领下,我们来到园内一幢最高大的建筑面前。乃为石氏宗祠。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壮观,美轮美奂。正门的前后楣分别雕刻着“武威世家”和“石氏宗祠”八个大字。两边对联红底金字十分庄严。堂中央依次供奉着碏公、奋公、三寿公等五位石氏先祖的木刻雕像。他们一个个身披红绸,面带微笑,栩栩如生。其状,宛若欢迎前来拜谒的本族后裔和外族访客。</p> <p class="ql-block">宗祠大堂一侧玻璃框内陈放着石姓族谱和家训家规。上方墙上张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红塑料板刻字;另一侧墙上则展示着部分近年受各级党委政府表彰的石氏子孙的照片和他们在各行各业中的先进事迹。这作法很有创意,不少访客直竖拇指盛夸:将孝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观有机结合,这充分地展示了石氏族人与时俱进的政治敏锐性,所彰显的正能量,折射出了石氏文化的时代特色,其厚度和深度令人叹服。出祠堂东南去,踏上花丛中的石板路,眼前就是石氏祖陵墓葬群。黄梅民谣曰:“石盘龙,宛插花,帅家猴儿中探花。”民谣所说黄梅三大风水宝地,石盘龙排列首位。祖陵在苍松翠柏和山花的簇拥中显得高大雄伟,而又十分神圣。其中十一世祖昆玉公墓为明代古墓,保存完好,被黄梅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石昆玉乃明代清官,尤其在苏州任上,呼声最高,有“石苏州”之誉。</p> <p class="ql-block">离开墓群向西北走约一百米许,我们就进入了文林廊。“文林廊”三字镶嵌在长廊墙外方的门楣上,颇有风骨,她出自时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梅籍书法家梅松之手。廊里有碑刻,有壁画,图文并茂,详细地记载着石姓起源和历史变迁,以及历朝历代的名人伟绩。</p> <p class="ql-block">进士亭座落在广场西南面一汪碧水之上。八角飞檐,独具匠心。亭内上方有黄梅石姓明清时期九位进士的画像及生平简介。石承芳、石昆玉、石有恒、石确祖孙四代皆进士,世上少见。作家们对为官清廉而著称的石昆玉、为国捐躯、谥为“忠烈”的石有恒赞叹不已 。进士亭既缅怀先祖,又启迪后人。让这些名人志士们名扬百世,德传千秋!建亭人初衷明确,功莫大焉。</p> <p class="ql-block">广场东北角的盘龙大戏台飞檐翘角,色彩斑斓,气势恢宏,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绚丽多彩。舞台声光电设备齐全,朱红色的铁门开关自如,这在黄梅农村并不多见。而舞台两侧对联:“来盘龙宝地演绎传奇故事,许翥凤山风放飞快乐心情。”十分准确地诠释了戏台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p> <p class="ql-block">几处主要景致游罢,我们伫立在戏台前,仿佛听到了黄梅石姓发展的脚步声,她如同一首壮丽的颂歌;仿佛看到了黄梅县石氏族事管理委员会的全体同仁忙碌的身影,他们在会长三寿公第二十三代孙石阳艳先生的带领下一边谋划发展,一边撸袖大干;仿佛看到了全县广大农村乘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人们正径直奔向美好的未来!(作者为三寿公第二十三世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多令·庚子年十月初十祭祖有感</p><p class="ql-block">石国祥</p><p class="ql-block">冬日菊犹香,盘龙翘首翔。望文林,九曲桥长。台阁飞檐金凤翥,思有幸,叹无双。 车载酒猪羊,手拈炮纸香。拜先人,佑护家邦。世祖含情欣告慰,族齐福,国同昌。(作者为三寿公第二十三世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