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槐抱榆”

闺居

<p class="ql-block">  出走半日,好不容易逃离城市的几何型天空,心情像突然挣脱铁笼的鸟儿,早已飞出车窗外,在无边旷野间自由翻飞。怀着几分难得的欣喜,又看见了那棵神奇的爱情树——“槐抱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常听父亲讲过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温泉屯村里有一对年轻男女,互生爱慕之情,偷偷地相知相恋,却因门第观念不被家族承认,几被拆散。被逼无奈,二人竟双双跳井殉了情,后来那口井里居然生出两棵相拥的树,一槐一榆,槐树伸展双臂紧紧抱着榆树,榆树则斜靠在槐树怀里,宛若娇羞的新娘。两棵树亲密地紧紧依偎,长势旺盛,难分彼此,这“槐抱榆”在世人眼里自然便是那对苦命鸳鸯的化身了。几百年来两棵神奇的爱情树,历经风雨侵蚀,依然相拥而立,不知承载了多少当地人对忠贞爱情的向往和祝福。而那段历经数代流传下来的美丽传说更引得无数恋人在此驻足,为爱祈祷,许下种种诺言。</p> <p class="ql-block">  父亲小时候曾在这树下玩耍,他把听到的故事又讲给我们听。如今我又把这故事连同年轻的岁月一并讲给我的孩子们听。 </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的某一天,年轻的我们,像初长成的树,心中怀着对恋人特有的专注,眼中的四季皆是上不得心的风景。所以初见槐抱榆,就只看到了两棵形式上挨靠在一起的树,略略环绕着树走了一圈,没有手机,没有留影,不过是走马观花,证明自己看过来过,凑了个见证爱情传说的过场而已。当时甚至觉得那场景远不及故事里描述的美好呢,急匆匆一瞥就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再见槐抱榆,早已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突然发现,隔着漫长的时间,再努力也记不清当年来过此处的细节了。一如某段随风而逝的恋情,和某个被记忆腐蚀的斑斑驳驳的背影,都已经比听过的神话故事还要遥远、还要模糊不清了。在这个春末有风的天气,又站在树下,只看见一片遮天蔽日的繁盛树影。二十年不见,两棵树粗壮了不少,却也沧桑了不少。作为男人化身的那棵槐树,外形略显干瘪,躯干几乎隐在了榆树之后,粗糙的裂纹遍布全身,庞大的枝桠更是不堪重负,需用数根木桩支撑着。令人惊叹的是,它那两根像臂膀一般的分枝却依然保持着紧紧拥抱、誓不松手的姿势护着身前的榆树,诚然在诠释着一个男人默默坚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而它怀中愈加丰满的榆树,早已褪去了新娘的娇羞模样,安然地靠着身后的臂膀,在阳光下一脸温婉。在他们身侧不远的地方,一左一右竟挺立出两棵新榆,一大一小,大的柔美宛若少女,小的新鲜犹如稚童。俨然是从榆树根部滋养出的一双儿女。怪不得,槐抱榆悄然换了一副淡定从容的模样,原来是有了爱情的结晶,生命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景象让人不由沉思。也许真正的爱情从未走远?也不会被时间冲淡?或是随着朝夕相伴,那爱情早化作了亲情和习惯,让彼此根脉相连,再难分离?试问哪对新人在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时不是下了为爱殉情的决心,又在其后漫长平淡的婚姻生活中化身为紧紧相依的树,树种本不同源,却最终修得夫妻一体,血脉相连。然而在这浮华的时代,又有多少夫妻经不得风雨,耐不得寂寞,记不得当初的誓言,相背而离,行同路人。为了爱情纵身一跃,生死契阔与子成说固然惊艳,但面对风风雨雨、岁月变迁,仍保持着相守的姿态才更难能可贵。因爱结缘,相守一生,任风雨飘摇、世事变迁,坚守三生前世的誓约,让每次拥抱的意义都能穿越时空而丝毫不变,这大概才是人们来看槐抱榆的初衷吧。</p><p class="ql-block"> 又一阵风来,成群的鸟雀在爱情树的枝叶间欢唱,大串的榆钱儿在风中低语,有些就悄悄地落下来,贴在人的头发间,衣领上,怎么拂也拂不完。浸着旁边丁玲纪念馆飘出的书香,这一帧画面祥和又安静……</p><p class="ql-block"> (呵呵,数了数以上字数,恰是14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