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大放异彩——古坊小学青蓝工程师傅、教坛新苗展示课活动

美友271988542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调动我校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四月份,我校组织了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研究课堂,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思进行教学研讨,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六个年级组共计13节语文课,不同的年级选择不同的课型,让老师们体验不同的语文课堂。</p> 六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雷丽仙老师执教六下第五单元《表里的生物》一课。她紧扣单元要素,落实语用训练,逐层深入地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首先,借助文章中描写时间的词语、关键句子,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语文作业本》习题,初步体会观点的形成需要有具体事例的支撑。接着,提出问题:文中的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孩子们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让孩子们默读课文,学会自己去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探究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晶鸿老师执教的《表里的生物》写了“我”以为表里有一个生物,后来父亲告诉“我”摆来摆去的是小蝎子的尾巴,更让“我”认定了表里有个生物这件事情。在教学中刘老师先回顾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及“我”的探索过程。随后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三个段落并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到心理描写的细腻之处以此来感受“我”的好奇而爱思考。接着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抓住关键词,上下文相互联系,找一找我还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小儿辩日》一文,并不以语言的激情而感动读者。但文本的人文意义,却往往在于教师、学生对它的态度和认识。事实上,这一文本的中心要点,在于“辩斗”,于辩斗中显现人的精神。叶老师准确而敏锐地抓住了其中的两组关键词语:车盖、盘盂,苍苍凉凉、探汤。而这正是引出“辩斗”的先导。在这里,教师非常巧妙地通过学生对这些词语之关系的探讨,明修栈桥,暗渡陈仓,很自然地将课堂气氛引向了“辩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施思老师执教的是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小儿辩日》。陈老师以孔子的话语导入课题,通过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入手,让学生读通课文。再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读懂意思,明白两小儿是如何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读懂课文之后,再抓住文本的中心要点——“辩斗”,通过多种形式的辩斗,在辩斗的过程中重构了“辩斗”的情境,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p> 五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俊老师执教的《牧场之国》选自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描写了荷兰美丽、幽静的牧场风光。作者笔下的荷兰是由大片碧绿草原和成群牛羊组成的自然王国,体现出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吴老师抓住课后问题,结合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以生为本,以读促情,以情悟境,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美丽风光,和谐之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建美老师执教《牧场之国》,教学中利用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写句、写话的训练,把课文变成积累的素材,变成练习写微型作文的素材,让阅读学习成为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 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文学知识,抓住文中反复运用的句子——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引领着孩子们感受什么是“反复咏叹”,感受“反复咏叹”的作用,并让学生们记下这个文学术语。知识教育的关键是术语。在术语界有一句话,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 </p> 四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练璐莹老师执教的《海上日出》一课,首先以“镶”和“染”入手,指导学生区分两个字的意思。随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再从中提取关键词,给四幅图取名,从而了解太阳变化的顺序。课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读中感悟太阳冲出云堆的不易,体会了日出的壮观。“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太阳像生活里的哪类人?”这一问题的抛出,学生结合实际感悟到太阳正如生活中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人。最后,练老师拓展了当时的写作背景,使得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以及对光明的向往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梅俏老师执教的《海上日出》,以“伟大的奇观”贯穿全文,让学生去自读自悟,感受日出过程的颜色美、光亮奇和太阳上升的艰难,体会日出之奇和作者观赏日出的欣喜之情。整节课由扶到放,朗读与感悟相结合,想象与表达同促进,让学生站上巴金先生的船,入情入境地去观看日出,领略大自然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海红老师的《海上日出》更加侧重写作方法的迁移。借助字典、拓展等方法,随文学习“荷”“刹”两个生字;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脉络,感受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海上日出;借助想象、朗读、视频、音乐,表现海上日出的奇观,体会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感受太阳位置、颜色、光线等变化过程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伟大奇观”的写法,并通过练笔迁移运用。课堂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学生也学有所得。</p> 三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兰娟老师的《宇宙的另一边》,从作者丰富的想象入手,抓住宇宙的另一边是宇宙的这一边的倒影,体会作者语言的风趣,想象的神奇。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同样想象的方法,把“你觉得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什么秘密”用小诗的形式写出来,紧紧贴合单元主题——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生字教学上,巧编故事,利于学生区别“秘密”两字,寓教于乐。总得来说,罗老师的课堂,紧贴主题,落实重点,是一堂扎实的语文课。</p> 二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金霞老师执教《小马过河》一课,本节课主要聚焦朗读指导和书写指导两个板块。黄老师能够用儿童化的语言、亲和的态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朗读指导的教学中黄老师主要引导学生从关注提示语、抓住角色特点、关注标点符号以及关注课文插画四个方面指导学生读好角色对话。</p> 一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符笑蓉老师执教的《动物儿歌》第一课时。本堂课她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有机结合。她首先创设了一个去大森林游玩的情境,介绍了导游小蛇,引出了虫字旁。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六个动物朋友的名字,发现虫字旁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深深吸引着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字课的效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苏俊老师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识字游戏与朗读活动。利用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在随文识字过程中,以多种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指导写字环节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编歌诀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写字要领,进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p> 评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后,每位执教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和课后反思,总结得失。听课教师各抒己见,探讨交流。张益龙校长也在活动中发言,要求老师们要利用好交流平台多学习,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此次“同课异构”交流活动为我校语文学科提供了交流研讨的平台,互通有无,共同参与实践,丰富经验,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目的在于让广大教师感受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老师明白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许对于学生对于课堂来说是无效甚至是有弊端的,只有通过老师们的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p>

学生

老师

课文

年级组

日出

执教

教学

识字

朗读

辩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