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标,同课异构,跨校教研,共提课堂质量——圣城小学、圣城街道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跨校教研

寿光市圣城小学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拓宽视野,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水平,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4月29日下午,我校和圣城街道组织数学学科教学评一致性的跨校教研,由两位老师分别出示了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来自寿光市建桥学校的陈妹老师讲授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提出“制作一个长方体包装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引导学生“从立体长方体到平面”的转化。同学们自己动手,通过“拆一拆”,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盒,沿着相交的棱拆开,最后形成6个面都相连的平面图形。</p> <p class="ql-block">  通过“标一标”,标出前面,上面,右面,后面,下面,左面等。然后让同学展示,分享。学生通过指出每一个面的位置,实现空间架构。</p> <p class="ql-block">  针对学生提出“他的左面跟我的左面不同”的疑问,陈老师进行点拨,让学生明确“视角不同,面的位置不同,但相对的面相等”。</p> <p class="ql-block">  在对长方体展开图有了清晰的认识后,让学生动手,通过“量一量”,测量出长方体长宽高的长度,并进行标记。</p> <p class="ql-block">  然后“算一算”“说一说”,小组内交流算法,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临近尾声,学生分享了课上心得体会,表示会用学到的方法完成课后作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由我校的孙文正老师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孙老师从菜博会的蔬菜纸箱入手,设置“参观纸箱厂”的情境,提出“纸板怎么样拼成纸箱”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课前,孙老师带领学生复习长方体的特征,进行知识前测。</p> <p class="ql-block">  课上,孙老师首先呈现了纸箱厂的一些图片,然后问孩子“跟自己想象的纸箱厂一样吗?”大部分孩子的反应一致,都没有想到纸箱厂原来最多的是纸板。</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用纸箱厂的一幅图片挖掘出孩子的一些真实问题:“长方体的纸箱展开之后什么样子呢?纸箱到底怎样设计呢?设计纸箱的用料问题?”有了这些真实生活情境的呈现,为后面长方体的研究做好了铺垫。</p><p class="ql-block"> 根据这些问题,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任务是展开图的认识,老师设计了“剪”和“展”的活动。孙老师没有让孩子们直接去剪,而是先“想一想”,然后再动手操作。一个小小的设计却蕴含了大学问——带着思考的活动才是有意思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老师出示研究任务和评价标准。</p> <p class="ql-block">  针对学生在剪长方体的过程中出现“多剪”状况,孙老师顺势进行指导,用“补一补”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多剪的纸片进行还原”,再次明确了面与面的位置关系。</p> <p class="ql-block">  在“展开”长方体的过程中,老师强调“位置不动”,确保每个面不会发生变化。</p> <p class="ql-block">  学生心中有图后,老师提出了“给纸箱厂选择最佳的方案”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纸板拼凑成纸箱的样子,说出他们的思路、选择的理由。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接着,针对“心中的长方体”,学生选择拼凑成纸箱的图片,再次检验了学生的“空间构造”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个任务中,孙老师设计的“由体想面、由面到体”环节,充分抓住二维与三维图形中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边之间的关系,这种双向思考的设计发展了孩子们的空间观念,让他们对立体图形中的“面”有了更直观、全面、深入的认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任务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了研究要求和评价标准。</p> <p class="ql-block">  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的的课堂表现却不是太理想,学生没有把长、宽、高的三个数据,很好的对应到六个面中去,这反映出长方体特征的认识还不够透彻。</p> <p class="ql-block">  针对课上的情况,孙老师顺势引导,指出立体图形的侧面与底面的计算,为后续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学习有大帮助!</p> <p class="ql-block">  课后,孙老师和陈老师先分别谈了自己的课堂设计及前期的思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孙文正老师谈了课前的一些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定位表面积的教学呢?是仅让学生们认识表面积,会计算表面积就可以呢?还是要让学生在“面”的研究中,对长方体产生一些新的思考?这节课我们可不可定位成长方体的再认识。</span></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几个团队的老师们围绕几个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p><p class="ql-block">“孩子真实的问题在哪里?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表面积的真正意义?如何在表面积的学习中渗透空间观念?孩子哪些表现跟预想不太一样?又有何新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指出表面积计算教学的另一层意义,如果通过展开图来计算表面积,学生有可能发现第三种算法,只求两个面的面积,如果让孩子们在展开图充分感受这种做法;立体图形的侧面与底面的计算,为后续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学习会有很大帮助,所以表面积这节课可以看作后续学习的生长课。</p> <p class="ql-block">  两节课同课异构,两位老师的精心备课、几个团队的共演打磨,不仅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课堂,也让我们产生了思考——如何让数学的研究变得有乐趣,追寻数学的本质是一位数学老师永远的追求。</p>

长方体

老师

学生

表面积

纸箱

纸箱厂

思考

图形

立体

孩子